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禁食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贺爱军 任羽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407-2407,共1页
目的:探讨因长期禁食引发韦尼克脑病(WE)的病因、患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例长期禁食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韦尼克脑病患者均系长期禁食并发韦尼克脑病,经补充Vit B1后症状完全缓解7例... 目的:探讨因长期禁食引发韦尼克脑病(WE)的病因、患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例长期禁食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韦尼克脑病患者均系长期禁食并发韦尼克脑病,经补充Vit B1后症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1年后随访完全缓解),1例因误诊致死亡。结论:WE多发生在禁食后第2~3周。临床医生应重视对韦尼克脑病的认识,对长期禁食患者应进行预防性用药,对减少韦尼克脑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WE) 禁食 VITB1
下载PDF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川宁 赵康 汪梅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血液学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其每次输血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RBC、Hb、HC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减轻患者贫血症状,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慢性贫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水平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梅 汪成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8期150-151,共2页
对本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指导护理工作者及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白血病 护理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骨髓形态检测在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任羽 贺爱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7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人员的血清TM指标水平及浸润组患者与未浸润组患者间的血清铁蛋白(SF)、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和临床参数,分析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CA15-3、CA125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入组人员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724、甲胎蛋白(AFP)、CA19-9、细胞角蛋白片断21-1(CYRA21-1)及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淋巴瘤b症状均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A15-3和CA125均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血清SF和CA15-3与淋巴瘤患者分期存在相关性,血清SF、CA15-3及CA12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伴发淋巴瘤b症状风险低于未浸润组患者,且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SF及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浸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对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骨髓形态学 淋巴瘤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红娟 葛繁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法仑+泼尼松(MP)、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仑+泼尼松(M2)、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强的松(VBAP)等方案。对于初治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法仑+泼尼松(MP)、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仑+泼尼松(M2)、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强的松(VBAP)等方案。对于初治Ⅰ、Ⅱ期MM患者,MP、M2方案仍然是首选,但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疗效欠佳。VAD方案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反应率高,起效快,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主要用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