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常见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聪 葛繁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检测11种常见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常见血液病,包括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3+CD8+/CD3+、CD3+CD4+/CD3+CD8+)的变化... 目的检测11种常见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常见血液病,包括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3+CD8+/CD3+、CD3+CD4+/CD3+CD8+)的变化关系。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CD4+/CD8+、CD8+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多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变化,通过该项检测有助于常见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发病机制、指导治疗,特别对再障、血液系统肿瘤、免疫相关的血液疾病更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常见血液病 免疫力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疗效观察及对VEGF、bFGF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梅花 赵康 葛繁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利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老年患者共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利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CAG方案对老年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老年患者共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对照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CAG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时间。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VEGF、b F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b F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VEGF、b FGF水平相对于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且其平均总生存期(16.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白血病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老年患者应用去甲基化药物与CAG方案联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且VEGF、b FGF水平降低更明显,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 CAG方案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汪梅花 赵康 葛繁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高于38℃)48例和低温组(体温低于38℃)112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功能变化,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的160例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中,低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9.3±3.3d;高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8±4.5d;高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平均时间低于低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低温组,高温组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更高,MDSC细胞功能更高,血清IL-6水平更高,血清IL-8含量更低,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患者,当初始体温峰值高于38℃时,其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体温成反比,可能与高温状态下MDSCs细胞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6的大量释放及IL-8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后感染 初始体温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