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及T1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文博 魏晓娟 +1 位作者 陈书影 郭文怡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450-45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1/GSTT1)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1/GSTT1)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GSTM1/GSTT1基因型;并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先心病发病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孕前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定期产检以及怀孕知情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6,P=0.049;OR=1.73,P=0.0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M1(-)/GSTT1(-)基因型和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以及孕前高体质量指数是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摄入充足的叶酸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与GSTM1(-)/GSTT1(-)基因型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与母亲围孕期不吸烟且GSTM1/T1基因未缺失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母亲围孕期吸烟且携带GSTM1(-)和(或)GSTT1(-)基因型的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9.01,3.87,3.01;95%CI:1.73~39.69,1.21~19.57,1.13~9.69)。结论 GSTM1/GSTT1基因缺失是先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GSTM1(-)/GSTT1(-)基因型与孕母围孕期吸烟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吸烟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文博 李文静 +1 位作者 陈健 陈庭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964-2965,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ST段抬高型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临床表现为患者持续出现超过20min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标记物不断发生变化且浓度升高,心电图监测中显示典型ST段抬高,属...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ST段抬高型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临床表现为患者持续出现超过20min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标记物不断发生变化且浓度升高,心电图监测中显示典型ST段抬高,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之一。为进一步准确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本次研究选取9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ST段 缺血性胸痛 心功能恢复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4
3
作者 穆小玲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417-2418,共2页
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住院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分析2007年-2010年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归... 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住院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分析2007年-2010年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归类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以来,患者满意度由2007年的94.1%提高到2010年的98.9%。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无患者伤害事件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为0;坠床发生率降为0;药物伤害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安全管理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爱红 陈文博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4793-4794,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取自住院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给予常规抗CHF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治疗,0.2 g/次,3次/d,1周,再0.2 g/次,2次/d,1周后改为0.1-0.2 g/次,1次/d维持治...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取自住院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给予常规抗CHF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治疗,0.2 g/次,3次/d,1周,再0.2 g/次,2次/d,1周后改为0.1-0.2 g/次,1次/d维持治疗,临床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心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本组96例治疗4周,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总有效率82.3%,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86.5%;治疗4周,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5.0%,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84.4%;心率显著降低,QT间期延长。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例,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在治疗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博 魏晓娟 +3 位作者 陈书影 汪鑫 王玉静 郭文怡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8期3497-3501,350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7(s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例CAHD(包括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30例年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7(s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例CAHD(包括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30例年龄、性别与冠心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D147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血清sCD147水平与CAHD的临床相关性,并绘制研究对象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AHD患者血清sCD147含量(AMI、UAP及SAP组中位数分别为3.35μg·L-1、2.72μg·L-1和2.66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1.64μg·L-1,P<0.001),其中AMI组明显高于UAP及SAP组(P值分别为0.008、0.006)。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患者TG、LDL-C及AIP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21、0.035及0.039)。以健康对照为参照,与sCD147含量低的个体相比,sCD147含量高的个体CAHD发病风险显著上升(校正比值比为2.18;95%可信区间为1.49-2.96),且高的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P<0.001)。用血清sCD147含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61(95%可信区间为0.702-0.82)。以血清sCD147含量≥2.71μg·L-1为临界值,用血清sCD147含量诊断CAHD的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76.9%。结论: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可作为CAHD发病监测及CAHD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147 冠心病 发病风险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