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创新性探讨——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曹栎 孔建 常红娟 《农业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章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工作为例,分析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并提出明确科研发展方向、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等创新农... 文章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工作为例,分析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并提出明确科研发展方向、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等创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的措施,以期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管理工作 创新 存在的问题 措施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
2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1 位作者 李岗涛 张忠鑫 《中国种业》 2024年第5期173-175,共3页
针对陕西渭北塬区气候特点和盐碱地耕种现状,结合多年在该地区开展的耐盐碱冬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效,总结形成了秋播条件下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直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同气候类型的盐碱化... 针对陕西渭北塬区气候特点和盐碱地耕种现状,结合多年在该地区开展的耐盐碱冬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效,总结形成了秋播条件下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直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同气候类型的盐碱化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利用该技术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的示范种植中,油菜品种秦优1618表现出良好的耐盐碱性和产量表现,为盐碱地油菜种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渭北地区 油菜 耐盐碱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勤奋求真 开拓创新 不断攀登油菜科学高峰——著名油菜专家、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
3
作者 常红娟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71,共2页
2009年国庆节前夕,农业部评选并表彰了100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希望大家学习他们淡泊名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踏实求知,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并以此精神来激励人们像他们一样做人做事,为“三农”... 2009年国庆节前夕,农业部评选并表彰了100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希望大家学习他们淡泊名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踏实求知,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并以此精神来激励人们像他们一样做人做事,为“三农”作贡献。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就是这100名中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研究员 陕西省 创新 专家 科学 “三农” 国庆节
下载PDF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余堂 涂金星 +2 位作者 傅廷栋 李殿荣 陈宝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UPGMA法对 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 15个性状进行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并将淘汰后保留的 2 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 ,以 2 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 ... 利用UPGMA法对 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 15个性状进行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并将淘汰后保留的 2 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 ,以 2 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 ,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白菜型油菜 核心种质 初步构建 RAPD标记 形态标记
下载PDF
使用化学杂交剂SX-1采用多母一父方式配制油菜杂交种的高效育种方法
5
作者 韦世豪 田建华 +7 位作者 穆建新 李永红 李殿荣 董育红 张耀文 朱彦涛 任军荣 姜丽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90,共8页
通过使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采用多母一父方式配制多个油菜杂交种并从中筛选强优势组合,以期快速培育成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应用多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代自交系为亲本,利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母本自交系为不育系... 通过使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采用多母一父方式配制多个油菜杂交种并从中筛选强优势组合,以期快速培育成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应用多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代自交系为亲本,利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母本自交系为不育系,与一个父本在隔离区内完成授粉结实,并按照杂交种的生产要求进行组合制种。2007-2015年,用该方法累计配置杂交组合248个,依据综合抗性、产量、品质、生育期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性状,最终筛选培育出7个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杂交种。用CIMS两系法育成品种7个,平均含油量47.70%,制种平均单产2385.00 kg/hm^(2),而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品种1个,平均含油量45.80%,制种平均单产1503.00 kg/hm^(2)。与同期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育成的品种相比,采用CIMS两系法育成的品种数量多、含油量和制种产量高,而且该方法亲本选择范围广、一次配制组合多、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工高效,可实现当年制种当年使用(春制冬用),从而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示范推广,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育种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杂交剂 多母一父 杂交种 育种方法
下载PDF
陕西省双低油菜硫苷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尚毅 李殿荣 +3 位作者 田建华 陈文杰 袁红玉 张继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咸阳>大荔>汉中,地区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品种间硫苷含量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以P01-10品种稳定性最好; 2 在测定的8个硫苷组分中,变幅最大的5个组分依次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2羟基-4-戊烯基硫苷,极差分别为:5.70、2.69、1.70、1.31和1.03μmol/g,变异系数分别为:17.59%、16.41%、58.84%、10.21%和50.32%,其中以3-丁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好,4-戊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差; 3 籽粒中硫苷与含油量、千粒重及容重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948和0.656,通径和偏相关分析表明,仅硫苷与千粒重偏相关显著为-0.859,含油量和容重是通过千粒重来影响硫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硫苷含量 硫苷组分 生态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油菜品种对陕西省根肿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振兰 李永红 +1 位作者 李建厂 赵志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1-586,共6页
【目的】为明确陕西省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种质资源。【方法】采用根部注射的室内接种发病方法,对陕西省4个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和1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来源于陕西省西... 【目的】为明确陕西省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种质资源。【方法】采用根部注射的室内接种发病方法,对陕西省4个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和1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来源于陕西省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和太白县的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勉县根肿菌的致病性最强,南郑县根肿菌的致病性最弱。参试的15个油菜品种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引进的5个抗性资源华杂62R、华双5R、1628A×根抗、171R和172R的根肿病抗性显著高于陕西省的10个栽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进的5个抗性资源聚为抗病一类,陕西省的10个栽培品种聚在感病一类。【结论】陕西省4个地区根肿菌存在生理小种差异。引进的5个抗根肿病资源对这4个地区根肿菌均表现为较强的抗性,可以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的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 芸薹属根肿菌
下载PDF
油菜杂交种子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8
作者 任军荣 李殿荣 +2 位作者 穆建新 田建华 张智 《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杂交油菜的选育成功,大大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但杂交种子的生产,却在雄性不育诱导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微粉控制、亲本摘顶调节花期、父本终花期被割除和清理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上一直是人工作业,不仅难以确保种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而... 杂交油菜的选育成功,大大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但杂交种子的生产,却在雄性不育诱导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微粉控制、亲本摘顶调节花期、父本终花期被割除和清理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上一直是人工作业,不仅难以确保种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费工费时,制种成本居高不下。我们从2013年起对这些主要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用机械代替人工,先后都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油菜杂交种子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并获得4项专利。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必将较大幅度地提高杂种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种子生产 专利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陕西双低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济铭 党占平 +2 位作者 杨建利 任军荣 郑爱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270-274,共5页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栽培技术 探讨
下载PDF
关于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耀文 李殿荣 任军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8期17-19,22,共4页
关键词 陕西 油菜产业 发展 问题
下载PDF
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智 孔建 +6 位作者 李永红 姚雪雁 杨欢欢 任军荣 王阳峰 张亚周 穆建新 《中国种业》 2020年第7期36-38,共3页
油菜是陕西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的种植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摸清陕西省油菜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 油菜是陕西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的种植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摸清陕西省油菜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研、走访和电话咨询产业相关的单位与人员,从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保障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油料供给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油菜杂交种繁育技术
12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2 位作者 李世锋 李春燕 张立强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针对陕西西北部春播生态区的气候条件和油菜制种生产现状,总结形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油菜杂交种繁育技术要点,以期为保障油菜杂交种供应安全,推动陕西省春播区油菜杂交种繁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繁育技术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CMS的快速选育方法及效果研究
13
作者 张耀文 董育红 +4 位作者 关周博 韦世豪 李殿荣 李少钦 梁峰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30-36,共7页
为了加速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进程。以高亚麻酸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选育方法进行油菜高亚麻酸CMS及保持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选育周期从5~6年缩短为4年,亚麻酸含量由11.85%提升至16.96%,含油量由45.0%提升至48.8%,单株亚... 为了加速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进程。以高亚麻酸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选育方法进行油菜高亚麻酸CMS及保持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选育周期从5~6年缩短为4年,亚麻酸含量由11.85%提升至16.96%,含油量由45.0%提升至48.8%,单株亚麻酸产出量由0.98 g提升至1.53 g。与原CMS(陕6A)相比,“YM-1A”的含油量、单株产量、亚麻酸含量、异交结实系数、单株亚麻酸产量分别提高8.45%、4.49%、59.43%、12.8%、80.65%;而自交结实系数降低56.86%。因不育性、农艺、品质等性状显著提高,YM-1A在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亚麻酸CMS 快速选育 选育效果
下载PDF
2013—2018年陕西省油菜新品种菌核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娥 王国军 +2 位作者 吴兴元 李英 任军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598-600,604,共4页
2013—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菌加压方法,对参加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和联合体试验的279份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255份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参试材料抗性为抗、感病2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6个等级;... 2013—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菌加压方法,对参加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和联合体试验的279份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255份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参试材料抗性为抗、感病2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6个等级;材料中抗(耐)性品种126份,占56.0%,其中高抗品种4份,中抗品种23份,低抗品种99份;按参试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的参试品种中,抗(耐)性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4.2%、55.9%、73.3%、81.8%、58.3%和25.0%。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亟需培育更多抗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油菜产业安全需要。本结果也可为油菜抗菌核病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的选育
15
作者 董育红 关周博 张忠鑫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3,18,共4页
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 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优势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该品种在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468.7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5%,含油量46.76%;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4.05 kg/h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0.67%,含油量49.68%;在大田生产中表现出发育快长势强、耐迟播、耐密植、抗病性好、株高适中(160 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特点。秦优1618适宜在黄淮和长江下游区冬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秦优1618 抗倒 全程机械化 选育
下载PDF
陕西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的思考
16
作者 杨建利 穆建新 李殿荣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分析了陕西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提出了陕西省发展优质油菜,实施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优质油菜 产业化 开发
下载PDF
陕西近年登记油菜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17
作者 曹小东 任军荣 +6 位作者 王天舒 赵佳男 高静茹 尚丽平 赵亚军 李保军 王灏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10,共7页
通过搜集整理2018-2021年陕西省64个国家登记油菜品种的信息,对其产量、主要性状的变化、相关性和主成份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品种更替趋势和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方向性要求,探索产量和各性状间的关联性及育种策略。结果表明:随年份更替,整... 通过搜集整理2018-2021年陕西省64个国家登记油菜品种的信息,对其产量、主要性状的变化、相关性和主成份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品种更替趋势和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方向性要求,探索产量和各性状间的关联性及育种策略。结果表明:随年份更替,整体来讲,株高和千粒重稍有升高趋势,年际间变化率分别为5.27%和1.88%;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单株角果数以年际间15.25%的变化率发生极显著变化;每角粒数、芥酸、硫苷和含油量的变化平稳,年均变化量分别为0.79、0.04%、1.77μmol/g和1.44%。相关性分析揭示,产量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紧密关联,其余各性状间的协同作用或抑制作用共同构成了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PCA分析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3.18的3个主成分,其中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是造成这些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未来育种,继续保持双低标准的同时,提升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从而达到高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登记 产量 经济性状 品质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秦优1618’的抗倒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忠鑫 王学芳 +4 位作者 张耀文 关周博 董育红 郑磊 杨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更好地创制、选育抗倒性油菜新种质及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以‘秦优1618’和‘秦优7号’(CK)为试验材料,从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等方面综合解析‘秦优1618’的强抗倒特性。结果表明:‘秦优1618’成熟期茎秆木质素含量(20.35%... 为更好地创制、选育抗倒性油菜新种质及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以‘秦优1618’和‘秦优7号’(CK)为试验材料,从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等方面综合解析‘秦优1618’的强抗倒特性。结果表明:‘秦优1618’成熟期茎秆木质素含量(20.35%)、粗纤维素含量(28.19%)、主茎平均抗折力(95.99 N/mm^(2))均极显著高于CK,穿刺强度(83.1 N/cm^(2))显著高于CK,特别是其主茎中上部位(60~80 cm)的抗折力优势明显;同时具有较合理的株型结构和较发达的根系:株高适宜(168.5 cm,较CK低11.6 cm)、分枝部位较低(64.2 cm,较CK低9.9 cm)、分枝数较多(7.2枝)、茎秆实心率高、主花序较长、角果数较多;终花期时其根茎粗与CK差异显著。‘秦优1618’在上述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抗倒性表现,综合考量植株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等指标而非单一指标,是选育抗倒性油菜新品种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优1618’ 甘蓝型油菜 抗倒性 茎秆特性 株型结构 根系性状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油菜花露尾甲成虫的室内 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19
作者 安蓉 余昕 +4 位作者 康霓 张振兰 李永红 李建厂 黄敏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值均低于40 mg/L,其中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OD次之,30%噻虫嗪SC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000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000倍液3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000倍液7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 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油菜花露尾甲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下载PDF
油菜新品种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比较试验
20
作者 董朝阳 张晓莉 +2 位作者 韩海斌 张智 姚雪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4-68,共5页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黄淮区域及其以北冬油菜区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杨凌油菜试点的区试结果能较好反映整个黄淮区试的平均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与品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挖掘高品质油菜品种,提高种植农...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黄淮区域及其以北冬油菜区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杨凌油菜试点的区试结果能较好反映整个黄淮区试的平均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与品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挖掘高品质油菜品种,提高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从全国针对性地收集油菜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2132和秦油64菌核病发病率为23.81%,较CK高17.46个百分点;秦油64、荣华油369、秦优116和秦优7号(CK)株高均高于180 cm,抗倒伏性差;秦优2185株高较低,单株有效角果数较低,较CK增产6.11%;晋油256虽然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低于运杂1810,但晋油256异形株率和抗倒伏性、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优于运杂1810,且较CK增产25.87%,差异极显著,综合性状最优。因此,综合各性状表现,晋油256可在杨凌区优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比较试验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