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静脉滴注过程对注射用甲钴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军龙 王毅刚 +2 位作者 王景景 许世娟 王谦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1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钴胺静滴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注射用甲钴胺提供依据。方法: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分别模拟临床避光静滴和常规静滴过程;用HPLC法测定药液中甲钴胺浓度,分别考察影响静滴过程的滴注时间、滴注速度、药...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钴胺静滴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注射用甲钴胺提供依据。方法: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分别模拟临床避光静滴和常规静滴过程;用HPLC法测定药液中甲钴胺浓度,分别考察影响静滴过程的滴注时间、滴注速度、药物初始浓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结果:避光静滴组各因素对于甲钴胺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静滴组中静滴时间和光照强度于甲钴胺浓度的影响较大(P<0.05,n=6),初始药物浓度考察时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甲钴胺的损失率小(P<0.05,n=6),而滴注速度对常规静滴组中甲钴胺浓度几乎没有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常规静滴组中各因素对于甲钴胺浓度的影响均较避光静滴组明显(p<0.05,n=6)。结论:常规静滴过程对甲钴胺浓度有较大影响,光照强度和静滴时间是2个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静脉滴注 浓度变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注射用甲钴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浓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军龙 王毅刚 +1 位作者 王景景 王谦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0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建立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冰乙酸1.84%)(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67nm。结果:在0.9%氯... 目的:建立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冰乙酸1.84%)(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67nm。结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在2.96~118.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g-.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1.7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甲钴胺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0 9%氯化钠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百草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军龙 王毅刚 +3 位作者 王景景 王璐 田研 郭倩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1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百草枯、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的研究。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流速为1.5 mL·min-1,VWD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百...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百草枯、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的研究。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流速为1.5 mL·min-1,VWD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百草枯的保留时间约为1.048 min,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保留时间约为2.618 min。百草枯在0.75~2.00 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4%,RSD为1.44%,检测限为0.625μg·mL^(-1);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10~1.00 m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RSD为1.26%,检测限为0.08μg·mL^(-1)。结论:HPLC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百草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可用于临床农药中毒急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高效氯氟氰菊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谦 张璐 +1 位作者 边晓丽 王毅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目前已有3种药物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将从抑制剂的来源、结构类型以及构效关系3个方面,综述目前α-葡...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目前已有3种药物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将从抑制剂的来源、结构类型以及构效关系3个方面,综述目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成果,为寻找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成本低廉的降低餐后血糖药物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餐后高血糖 构效关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