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肝细胞癌术后微血管侵犯预测中的价值
1
作者 杨之洛 杨刚华 +2 位作者 徐勤鸿 吴驰 路正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及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HCC术后发生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及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HCC术后发生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MVI的14个因素纳入分析,包括一般观察指标(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是否患糖尿病)、实验室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甲胎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肿瘤相关指标(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LR>150、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与HCC术后MVI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LR>150、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是HCC术后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及PLR的AUC值分别为0.694、0.721、0.748,具有较好的MVI预测价值。结论本研究分析表明,术前PLR>150作为一个简单且易获得的炎性指标,可作为预测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MVI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微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术前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文建峰 张阁 +1 位作者 康昭 祁光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192-1193,119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对15例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占同期收治血栓病人的9.15%(15/164),所有患者均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对15例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占同期收治血栓病人的9.15%(15/164),所有患者均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随访3~18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因素相关,围手术期应积极应对、处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胸膜外Nuss术与改良Ravitch术修复漏斗胸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磊 毛景涛 +5 位作者 赵晋波 黄立军 郭婷 何伟 李小飞 韩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漏斗胸是最常见的前胸壁畸形,我科室自2008年以来开展胸膜外Nuss术矫正漏斗胸。为了比较胸膜外Nuss术的长期疗效,我们将其与改良Ravitch术进行了比较。方法:从2008年至2012年,我科室共施行胸膜外Nuss术和改良Ravitch术141例。术后... 目的:漏斗胸是最常见的前胸壁畸形,我科室自2008年以来开展胸膜外Nuss术矫正漏斗胸。为了比较胸膜外Nuss术的长期疗效,我们将其与改良Ravitch术进行了比较。方法:从2008年至2012年,我科室共施行胸膜外Nuss术和改良Ravitch术141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直至拔出矫形钢板或克氏针后3月,收集所有临床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差异。结果:87名患者行胸膜外Nuss术,54名患者行改良Ravitch术,患者平均年龄7.64岁。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胸膜外Nuss术明显小于Ravitch术(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Haller指数差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胸膜外Nuss术和Ravitch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4%和12.96%。胸膜外Nuss术更常见皮肤溃疡和延迟愈合,Rvitch术更常见血气胸。结论:胸膜外Nuss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简便的矫形手术,该技术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易于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胸膜外Nuss术 改良Ravitch术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毛景涛 杜宁 +4 位作者 王黄震 王培礼 刘健 刘大鹏 任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和途径。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唑来膦酸进行处理,MTT、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的检测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唑来膦...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和途径。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唑来膦酸进行处理,MTT、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的检测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唑来膦酸作用于MCF-7细胞后,MTT、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药物对细胞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作用时间为48h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使用唑来膦酸后,Bcl-2、Bcl-XL和Survivin 3个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未处理组(NM)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相较于未处理组,表达水平也有明显的升高,并都呈现剂量相关性。结论:唑来膦酸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唑来膦酸 凋亡 二磷酸盐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2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康昭 文建峰 +2 位作者 张阁 祁光裕 聂会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0.5年,转流静脉通畅,患肢血运均良好,2例行截肢手术。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可以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是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外科学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阁 康昭 +1 位作者 张建华 祁光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7-126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局部溶栓治疗 2004年 2000年 VEIN 效果满意
下载PDF
白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文建峰 张阁 +1 位作者 康昭 杨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现及作用。方法:对2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栓组)及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测定血栓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现及作用。方法:对2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栓组)及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测定血栓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和血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淋巴细胞血栓组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栓组炎症因子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6/代谢 纤维蛋白原/代谢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陈静 谢闯洲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速度(Vmin)[(9.9±1.8) cm/s vs (9.1±1.5) cm/s]、最小血流量(Qmin)[(4.9±1.2) mL/s vs (4.2±1.3) mL/s]、动态阻抗(DR)[(483.5±156.2) Pa·s/mL vs (418.4±159.2) Pa·s/mL]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1 825.3±251.5) Pa·s/mL vs 1 965.5±261.8 Pa·s/m]、临界压力(CP)[(6.2±1.6) kPa vs (6.9±1.6) kPa]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搏波速(Wv)[(20.9±3.9) m/s vs (20.8±4.1)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6.4±3.1)分,(11.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3.6)分,(15.8±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3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贵勤 陈宗涛 +1 位作者 卢喜卫 刘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46-1247,共2页
关键词 脑创伤/并发症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治疗
下载PDF
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0例分析
10
作者 张阁 祁光裕 张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39-940,共2页
关键词 股浅静脉带戒术 治疗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诊断 外科手术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青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贵勤 毛景涛 王茂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3例行手术的青年ICH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3例行手术的青年ICH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影像、生化和手术资料等,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ICH患者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47.2%)和动静脉畸形(36.8%),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并发性、血糖升高等,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OR=1.277)、出血部位(OR=3.662)、出血量(OR=5.268)和血糖升高(OR=5.612)。结论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是青年脑ICH的主要病因,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出血部位、出血量和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危险因素判断预后,控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对疾病治疗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自发性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头部外伤致丘脑基底节区出血6例报道
12
作者 王乃明 周义 陈文凯 《中国厂矿医学》 1998年第5期363-363,共1页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事故日益增多,及脑CT的广泛应用,头部外伤后的丘脑基底节区出血病例陆续报道,现就1991年5月至1996年10月我们所收治之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舰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9...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事故日益增多,及脑CT的广泛应用,头部外伤后的丘脑基底节区出血病例陆续报道,现就1991年5月至1996年10月我们所收治之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舰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9~30岁5例,54岁1例。致伤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外伤 丘脑基底节区 CT 出血
下载PDF
血塞通辅助预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闯洲 胡帅 +1 位作者 鲁野 陈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66-67,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辅助预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高位结扎剥脱术+低分子肝素+血塞通)... 目的探讨血塞通辅助预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高位结扎剥脱术+低分子肝素+血塞通)和对照组(43例,高位结扎剥脱术+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血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Fib水平,APTT、PT均延长,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辅助预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形成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术后DVT发病率,改善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剥脱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改良式Modelski膀胱2例报告
14
作者 郭生平 张奎章 王志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54-54,共1页
1997年至1998年,行改良式Midelski膀胱2例,随访3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例患者均男性,1例蒙族,57岁;1例汉族,68岁;均以"间断全程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入院时均贫血貌,膀胱镜示膀胱多发性肿瘤,病理示腺癌.IVP示上尿路... 1997年至1998年,行改良式Midelski膀胱2例,随访3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例患者均男性,1例蒙族,57岁;1例汉族,68岁;均以"间断全程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入院时均贫血貌,膀胱镜示膀胱多发性肿瘤,病理示腺癌.IVP示上尿路正常.积极支持以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膀胱 随访 疗效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康昭 任占良 +2 位作者 张阁 文建峰 韩继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94-395,共2页
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e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从2002年起国内陆续有个例报道^([2-8])。2015年4月我院收治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现结合... 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e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从2002年起国内陆续有个例报道^([2-8])。2015年4月我院收治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以“间断右上腹部胀痛7天”之主诉,于2015年4月27日入院。自诉右上腹部胀痛,无其他不适。入院查体: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TRIM15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16
作者 崔兆勋 魏强 +4 位作者 安家祯 任亚婵 袁通晓 王琛 刘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974-1979,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5(TRIM15)表达水平与胃癌(GC)患者病理特征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陕西省森工医院就诊并确诊GC的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取得病灶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其中TRIM15表达水平。根...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5(TRIM15)表达水平与胃癌(GC)患者病理特征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陕西省森工医院就诊并确诊GC的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取得病灶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其中TRIM15表达水平。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之间的差异。采用COX分析GC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表达组患者T1/T2浸润深度、TMN分期为Ⅰ/Ⅱ占比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高表达组随访期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94.44%,低表达组为70.27%,高表达组累积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10.187;P<0.05)。高表达组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为98.14%,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的83.78%(χ2=6.219;P<0.05)。TRIM1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HR=0.169,95%CI=0.047~0.607,P<0.05)。结论:TRIM15表达量与GC患者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构域蛋白15 胃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精索游离在疝修补术中的对照研究
17
作者 白阳阳 王帆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对比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游离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陕西省森工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精索游离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 目的对比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游离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陕西省森工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精索游离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整体式精索游离;对照组38例,采用分离式游离。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血清肿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精索游离都是安全、有效的,整体式精索游离基于膜解剖基础,具有损伤小,不破坏精索整体结构,分离式精索游离虽然破坏了提睾肌的整体结构,在严密止血及神经保护后,术中出血及术后出现区域内感觉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二者均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精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