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建国后的“鲁迅说” 被引量:3
1
作者 任葆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9,共8页
沈从文评说鲁迅的文字主要发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并没有专文论述鲁迅,且在其生前公开发表的文字中,鲁迅的名字也极少出现。然而,在其私人书信及有关总结汇报、交代材料等另类文字中却频频言及。
关键词 沈从文 鲁迅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 文字 文论 书信
下载PDF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错觉描写
2
作者 徐颖瑛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4-35,共2页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外界客观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在生活中,错觉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在旷野里看到的天地相接,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景物向后退去,成语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外界客观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在生活中,错觉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在旷野里看到的天地相接,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景物向后退去,成语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等,都是错觉。在作文中,如果能抓住各种各样的错觉来展开描写,不仅能使文章内容具体真实,还会显得新奇活泼,不落俗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错觉和错觉描写这样的词还很抽象和生疏,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觉描写的实例加以引导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学生 阅读教学 错觉 描写 学会 客观事物 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下载PDF
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之一:主体地位的确立与私人话语的形成
3
作者 王衡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154-154,共1页
李健吾强调批评的独立性与批评者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为了捍卫批评的独立性。因而,李健吾的批评文本所重视的不是语言的标准化而是语言的个性化。
关键词 李健吾 主体性 批评文本 私人话语
下载PDF
情景世界中的话语批评——浅析王质《山行即事》的审美价值
4
作者 徐军义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40-41,共2页
王质是宋代诗人,在诗歌的创造中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恰当的生活剪裁,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情感的表达、景物的描写和议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 王质 《山行即事》 情景世界 话语批评
下载PDF
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探微
5
作者 王晓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9期117-118,共2页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被誉为田园诗的经典文本,对于诗中“心远”一词历来众说纷纭。欲真正悟解“心远”的本意,须先理清这首诗歌构建的整体意境。笔者以为“心远”诠释为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更为合适。
关键词 陶渊明 诗眼 心远
下载PDF
建国初期周扬对沈从文的关注
6
作者 任葆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91-94,共4页
建国后第一次文代会,周扬没有邀请沈从文与会,其中郭沫若的因素不容忽视.但作为同乡的周扬,后来对沈从文的改业及文学创作却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中或可折射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性格,反映他们在时代风云变幻之中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周扬 沈从文 关系
下载PDF
女娲神话与女性
7
作者 延慧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女娲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解读女娲神话精神,能体会到原始的魅力和母性的力量,把握和传承精神的文化灵魂和内核。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 女娲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解读女娲神话精神,能体会到原始的魅力和母性的力量,把握和传承精神的文化灵魂和内核。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神话 女性
下载PDF
妙“喻”连珠,出奇制胜——论钱钟书《围城》的比喻艺术
8
作者 卜晓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34-135,共2页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辞格,而《围城》中的比喻却总令人过目难忘。钱钟书先生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目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冷静的哲学思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比喻意象,妙语连珠,出奇制胜,形式多样,极大地满足了读...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辞格,而《围城》中的比喻却总令人过目难忘。钱钟书先生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目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冷静的哲学思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比喻意象,妙语连珠,出奇制胜,形式多样,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围城》 比喻艺术
下载PDF
回归自然的淳真美——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9
作者 郑莉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87,共1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陶渊明开辟了一个新的诗歌表现领域——田园诗。"自然"即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他诗歌艺术的总体特征。他将日常生活诗化,并能使情、景、事、理浑融,在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显出绮丽。
关键词 田园诗 自然美 人格关 人情美
原文传递
从冬季到春天(组诗)
10
作者 韩建乐 《诗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75-76,共2页
尽管早已知道当下年轻的校园写作者的成熟老练,但看到麦岸的这组诗歌还是吃了一惊。这组诗简洁而不简单,具有深意而丝毫不故做深奥,由细节生发诗意,而又不拘泥于细节的缠绕,语境自然开阔地将青春的彷徨、困惑、忧伤、快乐交织在一起抒... 尽管早已知道当下年轻的校园写作者的成熟老练,但看到麦岸的这组诗歌还是吃了一惊。这组诗简洁而不简单,具有深意而丝毫不故做深奥,由细节生发诗意,而又不拘泥于细节的缠绕,语境自然开阔地将青春的彷徨、困惑、忧伤、快乐交织在一起抒发出来。"多么遥远呵/尽管我们近在咫尺"、"如果爱我请先爱上荒芜"、"……为何/我们不能拥抱一下呢"、"那么多人在阳光里/和那么多尘埃挤在一起"、"我有一种被遗忘的幸福"……对爱与友情的呼唤,像舒缓的歌谣令人沉醉,他也许偶尔有些悲怀,但决没有一丝阴暗,一丝颓唐。如此沉着、温存、阳光灿烂的青春书写,是应该让人记住的。80后的概念在文坛上已然形成,且被炒作得热热闹闹。麦岸是80后新人,也是80后的无名新人,但他的写作已趋成熟,就这组诗来看比当下混得脸熟的80后更具实力。作为一位年轻的写作者,这种沉静也是极为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诗 春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