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KA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春生 陈富春 +2 位作者 张子琦 杨佩 王坤正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确定该治疗方法是否可靠。方法研究包括1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66~87岁(平均80.2岁),膝关节KL关节炎分级均为2级以上。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术中骨缺损和韧带状...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确定该治疗方法是否可靠。方法研究包括1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66~87岁(平均80.2岁),膝关节KL关节炎分级均为2级以上。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术中骨缺损和韧带状况选择假体,术后早期运动和负重,通过临床状态分析和影像学观察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手术术中失血789mL(660~1 860mL),手术时间78min(57~118min),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0.75~4.00年(平均2.40年),平均独立行走时间6d(3~17d)。末次随访时,无人工关节脱位或松动,无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平均活动度95.3°(78.4°~112.3°),平均HSS评分83.6分(74~9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可行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老年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颈前路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37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焕瑾 陈富春 +1 位作者 林磊 程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内固定治疗37例颈椎病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早期四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感觉障碍恢复较慢;术前肌张力高者术...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内固定治疗37例颈椎病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早期四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感觉障碍恢复较慢;术前肌张力高者术后肌张力下降;患者肢体灵活性改善。骨性融合时间为10-15周。术后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假关节及邻近节段的退变发生率较低,是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PEEK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股骨重建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玉春 刘亮 吴翔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45-347,351,共4页
目的:对比应用股骨重建钉(femoral reconstruction nail,FRN)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 locking plate,PFAL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 目的:对比应用股骨重建钉(femoral reconstruction nail,FRN)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 locking plate,PFAL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扶拐下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不良事件等的差异。结果:FRN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扶拐下地时间均少于PFALP组[(62.4±19.3)min vs(79.1±22.7)min,P=0.02;(41.3±13.7)d vs(71.2±16.0)d,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PFALP组[(190.2±45.9)m L vs(161.0±39.3)m L,P=0.04];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2±96.4)m L vs(106.2±94.4)m L,P=0.38;(82.7±11.5)d vs(89.7±11.3)d,P=0.06]。术后3个月,FRN组患者平均Harris评分优于PFALP组[(81.10±7.25)分vs(75.26±8.17)分,P=0.02];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61±5.20)分vs(83.28±6.92)分,P=0.21]。FRN组和PFALP组患者分别发生不良事件2例和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FRN和PFALP均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式,FRN较PFALP手术时间和扶拐下地时间更短,但PFAL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FR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重建钉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干骨折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惠增龙 张永涛 +1 位作者 穆佐洲 韩小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12-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且满2年随访时间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天、术后2年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以... 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且满2年随访时间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天、术后2年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以及椎管占位情况。并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在2年的随访时间里只有1位患者内固定断裂,1位患者螺钉松动,其余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后14天没有明显丢失(P>0.05)。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后14天有明显改进(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纠正胸腰椎畸形且畸形纠正度丢失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 经伤椎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郇科 苏菲 +3 位作者 王飞 刘斌 樊勇 桑宏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4期67-70,83,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受损患者19例。Denis分类:Ⅱ型7例,Ⅲ型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骶神经受损。根据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充分了解...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受损患者19例。Denis分类:Ⅱ型7例,Ⅲ型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骶神经受损。根据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骨折移位程度及骶神经走行区受压情况,根据三维重建立体结构及术者经验,进行软件预置螺钉,测量内固定的相关指标(直径、长度、角度),进行预手术,观察可能产生的效果,是否需要术者行扩大减压。按照计划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CT扫描三维重建,了解椎弓根螺钉及髂骨钉有无松动、骨折愈合情况;进行Gibbons评分及Mjeed疗效标准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而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行3D打印模型辅助下的手术规划、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无切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出现。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X线片或CT显示骶骨骨折均固定稳定,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Gibbons评分由术前(5.21±0.49)分恢复至术后(2.1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jeed疗效达到优良率84.2%。结论术前3D打印技术可充分了解骶骨骨折的损伤程度、骶神经走行区受压情况,进而指导减压范围及置钉节段,术前更加精确的设计手术方案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及神经减压的准确性,有利于骶神经的恢复,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骶骨骨折 复位 内固定 骶神经 手术规划
下载PDF
RANK信号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与成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梅良伟 桑文华 +5 位作者 陈富春 李晓春 王登峰 吴卓 穆佐洲 邵海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2-1656,共5页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白和激酶来调控,并且依赖于RANKL-RANK信号。本文中,笔者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在破骨细胞发生过程中调节RANK信号的机制。在早期阶段,RANK信号的调节通过募集调节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引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的活化。活化的NF-κB进一步激活调节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 NFATc1)。在信号传递的中间阶段,共刺激信号通过激活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γ2, PLCγ2)连同c-Fos/AP-1引起钙离子(Ca^(2+))振荡,同时Ca^(2+)信号促进NFATc1的产生。在破骨细胞生成的晚期阶段,NFATc1入核诱导大量的破骨细胞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融合并发挥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NF-κB激活T细胞核因子1
下载PDF
机体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疼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邵海龙 穆佐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74-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究机体炎症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77例LDH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6个月内残留疼痛情况,对比患者... 目的:探究机体炎症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77例LDH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6个月内残留疼痛情况,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分析术后4周血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与残留疼痛的相关性。结果:纳入者手术穿刺时间27~63(43.86±8.61)min,镜下操作时间23~57(40.74±8.19)min,手术时间57~143(84.60±11.81)min;术中出血量23~202 ml,20.78%术中接受纤维环修复。与术前比,患者术后4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随访显示,28.57%患者术后出现残留疼痛。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ROS、MDA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是术后残留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是术后残留疼痛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NF-α、IL-6、IL-8、ROS、T-AOC、MDA均在预测患者术后残留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价值(AUC=0.752~0.883)。结论:椎间孔镜创伤小,能有效降低LDH患者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而患者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与残留疼痛密切相关,对残留疼痛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残留疼痛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相关性
下载PDF
手术入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术后再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穆佐洲 邵海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48-851,855,共5页
目的:探究手术入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TSOF)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153例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TSOF患者分为两组,单侧组选择伤椎椎弓根一侧穿刺进针进行手术操... 目的:探究手术入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TSOF)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153例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TSOF患者分为两组,单侧组选择伤椎椎弓根一侧穿刺进针进行手术操作,双侧组选择从伤椎两侧椎弓根进针;术后随访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残余腰背疼痛、再骨折情况,分析影响术后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及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渗漏发生部位、腰背疼痛发生率、腰背疼痛发生部位和再骨折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高、骨水泥灌注量大、术后Cobb角度大、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好、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好为术后再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术后骨水泥渗漏和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史为术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KP手术入路不会影响到TSOF患者骨水泥渗漏、残余腰背疼痛和再骨折发生,而术前骨密度高、骨水泥灌注量、术后Cobb角度、伤椎椎体恢复高度、术后接受健康宣教、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术后骨水泥渗漏及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则是影响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入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穆佐洲 邵海龙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41-54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9)和B组(n=37),A组行PVP联合微创...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9)和B组(n=37),A组行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B组用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5 d、3个月、6个月的VSI指数、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VSI指数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A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体骨质疏松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恢复脊柱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微创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TESSYS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短期腰背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穆佐洲 邵海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1期3003-30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短期腰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短期腰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TESSYS组43例(采取TESSYS技术治疗)与开窗组53例(采取小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与腰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短期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窗组比较,TESSYS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降低,手术时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窗组比较,TESSYS组术后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窗组比较,TESSYS组术后1个月、3个月腰痛评价量表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窗组比较,TESSYS组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窗组比较,TESSYS组术后1周皮质醇、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相当,但TESSYS技术有助于患者腰功能恢复,改善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 小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后路复位内固定与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被引量:7
11
作者 庞仲辉 张亚斌 +1 位作者 姚永峰 裴少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术,对照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跨伤椎椎弓根置钉,术...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术,对照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跨伤椎椎弓根置钉,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并于术后1年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增加(P<0.05),手术后各时段实验组后凸Cobb角、侵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B级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E级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在伤椎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和矫治后突畸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复位内固定 伤椎固定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后纵韧带骨化3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正发 张霄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伴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M伴OPL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后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伴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M伴OPL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CSM伴OPLL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轴性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重建并维持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学 @颈椎后路手术 @全椎板切除 @侧块螺钉
下载PDF
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庞仲辉 刘淼 +2 位作者 张亚斌 姚永峰 裴少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65-7769,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要优于开放手术,但既往研究中对置钉角度与螺钉稳定性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猪椎体标本30个,分别按照不同的冠状面及矢...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要优于开放手术,但既往研究中对置钉角度与螺钉稳定性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猪椎体标本30个,分别按照不同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通过机器测试各标本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10°及15°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的螺钉最大拔出力及最大能量明显优于0°角组(P<0.05)。当应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冠状面及矢状面10°及15°夹角组曲线相似,斜率优于0°角组(P<0.05)。结果证实,置钉角度为经皮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提供有力帮助,螺钉开始松动后,把持力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脊柱 椎弓根 螺钉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体骨折 角度 冠状面角 矢状面角 稳定性 拔出力 载荷-位移 微创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登锋 张江锋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指标情况、TAD值、术后Hb变化值、术前、术后1、3、...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指标情况、TAD值、术后Hb变化值、术前、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A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Hb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会晓 赵强 张亚斌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35例手指中末节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利用指背神经走形方向,设计切取筋膜蒂皮瓣;蒂部逆行转移覆盖皮肤缺损。供区保留腱外...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35例手指中末节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利用指背神经走形方向,设计切取筋膜蒂皮瓣;蒂部逆行转移覆盖皮肤缺损。供区保留腱外膜组织后游离植皮。结果本组35例筋膜皮瓣均成活,6例皮瓣术后表皮坏死经伤口换药而愈;术后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结论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外形美观,不破坏知名动脉,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筋膜蒂皮瓣 修复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郇科 白博 +3 位作者 白晓智 苏菲 陈潇 桑宏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4-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9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30只。在大鼠背部建立两个面积和深度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换药时A组采用纳米银敷料,B组采用纳米...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9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30只。在大鼠背部建立两个面积和深度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换药时A组采用纳米银敷料,B组采用纳米晶体银锌敷料,C组采用普通无菌敷料。伤后第3、6、10、14天,用ELISA法检测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组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并记录各组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伤后第3、6、10、14天,B组大鼠炎性因子IL-1、TNF-α浓度低于A组及C组,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L-10、TGF-β浓度高于A组及C组,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组炎性因子TNF-α表达逐渐减少,IL-10表达逐渐增加。B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在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有较好的抗感染、促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炎性因子 抗感染 促愈合 生物活性敷料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江锋 王登锋 +2 位作者 何大鹏 祝先锋 胡详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5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微创后外侧入路HHA)和观察组(45例,...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微创后外侧入路HHA)和观察组(45例,DAA HHA)。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信息、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3 d、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假体内外翻,观察组术后下肢长度差值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A H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促进其术后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微创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护理路径与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游离皮瓣术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娟茹 郑红艳 尹晓芸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与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游离皮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手外科择期行游离皮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按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功能制护理。结果实验组护士充分...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与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游离皮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手外科择期行游离皮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按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功能制护理。结果实验组护士充分履行了自己告知义务,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护士工作主动热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实现了护士自我价值。结论在游离皮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明显优于功能制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术 护理路径 功能制护理
下载PDF
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碧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9期2393-2393,共1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8年7月对胸腰椎骨折80例,经后路减压内固定。结果共治疗80例,随访3~18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已随访比较Frankel分级。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8年7月对胸腰椎骨折80例,经后路减压内固定。结果共治疗80例,随访3~18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已随访比较Frankel分级。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非常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参芪抑瘤方联合化疗对骨肉瘤患者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波 雷博文 《癌症进展》 2022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 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化疗对骨肉瘤患者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骨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抑瘤方辅助... 目的 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化疗对骨肉瘤患者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骨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抑瘤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计算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IgM、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骨肉瘤患者在化疗基础上予以参芪抑瘤方辅助治疗,可进一步稳定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抑瘤方 化疗 骨肉瘤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