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新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辽辽 闫旭宇 雒淑珍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2019年第2期81-83,共3页
分析了国内、国外高校实验室在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国内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提出了五点改进措施:即实验室开放形式多样化、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学生管理者的能力、推行绿色、环保、清洁实验方案。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管理现状 新模式
下载PDF
不同浓度红枣叶片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邦印 樊慧 +4 位作者 野起瑞 秦淑莹 黄碧莹 裴婧宏 李江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48,共8页
为探究陕北地区红枣叶片对紫花苜蓿的化感效应,本研究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红枣叶片水浸提液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红枣叶片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旨在为陕北地区枣林下苜蓿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 为探究陕北地区红枣叶片对紫花苜蓿的化感效应,本研究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红枣叶片水浸提液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红枣叶片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旨在为陕北地区枣林下苜蓿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红枣叶片浸提液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红枣叶片化感物质可提高紫花苜蓿根系活力,紫花苜蓿根系活力随红枣叶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红枣叶片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WL358HQ和苜丰幼苗中丙二醛含量随红枣叶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4)依据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综合判定,紫花苜蓿品种惊喜为最适合枣林下建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紫花苜蓿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3
作者 赵满兴 张霞 +2 位作者 杨帆 马卓 马文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8 a水稻田>30 a水稻田>3 a水稻田>玉米田。土壤累积矿化量、矿化速率、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值(C 0/SOC)均表现为30℃处理>20℃处理>10℃处理。水稻田矿化累积量均表现为10℃处理(2015.14 mg·kg^(-1))显著低于20℃(2799.20 mg·kg^(-1))和30℃处理(3078.47 mg·kg^(-1))(P<0.05),但20℃与3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田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培养温度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0~20 cm土层累积矿化量是20~40 cm土层的1.18倍。供试土壤在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的温度系数(Q 10)值(1.38)均高于从20℃升高到30℃时的Q 10值(1.14),土层间的Q 10值大小关系为0~20 cm>20~40 cm。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 0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能达到显著水平。C 0/SOC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能力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种植年限 有机碳矿化 温度 陕北中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冲 朱运 +5 位作者 邓健 徐莉萍 张丹 王晨枫 欧阳洪梁 李江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46-6356,共11页
土壤氮矿化速率限制着森林土壤有效氮素供给能力,但目前关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选择黄土高原黄龙山次生林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先锋乔木群落阶段、混交森林群落阶段和顶级森林群落阶段等5个演替阶... 土壤氮矿化速率限制着森林土壤有效氮素供给能力,但目前关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选择黄土高原黄龙山次生林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先锋乔木群落阶段、混交森林群落阶段和顶级森林群落阶段等5个演替阶段的9种群落类型,测定了其林下土壤氮矿化速率,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养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及其对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土壤有机碳和氮不断积累,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凋落物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硝化速率从草本群落阶段到顶级森林群落阶段显著增加了71.73%;土壤氨化速率一直为负值且持续负向增加;土壤净矿化速率从草本群落阶段的(0.16±0.06)mg kg^(-1) d^(-1)逐渐增加到混交森林阶段的(0.31±0.08)mg kg^(-1) d^(-1),但从混交林群落到顶级森林群落阶段有所下降。土壤理化性质(路径系数-0.530)和酶活性(路径系数-0.268)对氮矿化速率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凋落物养分对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来自于其直接作用(路径系数-0.283)和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产生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0.315)。结果有助于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氮循环过程,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次生林 演替 酶活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变温的响应
5
作者 赵满兴 马卓 +2 位作者 杨帆 张霞 马文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2-1794,共13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以及周期性变温处理的土壤累积矿化量在前7 d增加较快,达到整个培养期的39.2%~47.6%,7 d后至培养结束时增加缓慢。培养前7 d,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速下降,直至21 d时趋于稳定状态。78 a、30 a、3 a水稻土和玉米地的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126.75、2737.63、2547.42和2173.88 mg/kg,水稻土累积矿化量比玉米地高28.94%。变温条件下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恒温条件下增加4.95%。变温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比恒温下分别高5.69%和4.20%。水稻土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14 d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下降幅度(41.49%)高于恒温培养(32.22%),35 d的MBC下降幅度(50.20%)低于恒温培养(54.23%),溶解性有机碳(DOC)下降幅度规律与之相反。0~20 cm和20~40 cm土壤潜在矿化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C 0/SOC)均表现为15℃/35℃高于25℃恒温,说明表层土壤易于矿化,土壤碳固存能力随温度周期性改变而降低。变温与恒温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积温相同的情况下,周期性变温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周期性变温 南泥湾
下载PDF
北方常见绿化树种凋落物添加对城市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曦 田爽 +5 位作者 曾磊 陈灵素 张蔓 刘凯旋 胡嘉伟 刘冲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将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元宝枫(Acer pictum subsp.mono(Maxim.)H.Ohashi)、银杏(Ginkgo biloba L.)、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var.japonica f.pendula Hort.)、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刺柏(Juniperu... 本研究将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元宝枫(Acer pictum subsp.mono(Maxim.)H.Ohashi)、银杏(Ginkgo biloba L.)、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var.japonica f.pendula Hort.)、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和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等8种北方城市常见绿化树种的凋落物与延安市城区受到频繁扰动的表层土壤以2%(凋落物/干土)的比例混合,在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基础上进行120 d的室内培养实验,检测处理后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相应碳库指数的变化,并分析凋落物化学特性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8种供试凋落物中,除五角枫和刺柏外的所有凋落物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除五角枫、银杏和刺柏外的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其稳定组分的含量,而所有凋落物处理普遍显著提高了中等和高活性组分的含量。垂柳、侧柏、云杉和油松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几乎所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仅侧柏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指数。凋落物氮和氨基酸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相关碳库指数总体呈负相关;凋落物总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高活性、低活性和稳定有机碳组分含量呈正相关,其总有机酸、磷、总碳、萜类、酚类含量和碳氮比则与中等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呈正相关。仅从提高土壤有机碳总量及其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稳定的角度考虑,侧柏凋落物可作为处理城市土壤的优选材料,其次为垂柳、云杉和油松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组分 凋落物化学特性 园林绿化树种 土壤生化性质
下载PDF
陕北红枣的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宗礼 贺晓龙 +3 位作者 张向前 齐向英 赵满兴 薛碧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4期296-303,共8页
测定陕北红枣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特有枣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陕北特产的几个品种枣果为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利用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所含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品... 测定陕北红枣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特有枣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陕北特产的几个品种枣果为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利用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所含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枣果中均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平均总含量为(4.57±0.60)mg/100g,变异系数0.75。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0.35%±4.14%;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43%±0.46%;9种药效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36.17%±2.98%;6种芳香族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17.33%±3.61%;4种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2.71%±3.94%;4种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58.48%±3.09%;3种支链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7.15%±0.4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支/芳比值)42.98%±9.37%。红枣中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它们含量丰富,尤以味觉氨基酸、支/芳比值、药效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高,是赋予红枣甜香可口独特风味和滋补养身保健特征的主要内在因素。红枣的蛋白质品质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栽培地所产枣果的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差异。这些结果为红枣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红枣 氨基酸 定性定量分析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红枣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向前 任兰兰 +2 位作者 贺晓龙 刘小丽 董超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红枣膳食纤维的酶法提取工艺。[方法]以陕北木枣为试材,采用酶解法提取红枣中的膳食纤维。通过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糖化酶的用量的正交试验,分析其对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适用量,进一步对α-淀粉酶酶解的温度、p... [目的]探讨红枣膳食纤维的酶法提取工艺。[方法]以陕北木枣为试材,采用酶解法提取红枣中的膳食纤维。通过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糖化酶的用量的正交试验,分析其对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适用量,进一步对α-淀粉酶酶解的温度、pH和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酶解条件。[结果]3种酶用量中,对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最大的是α-淀粉酶,其最适用量为:α-淀粉酶0.4%、胰蛋白酶0.6%、糖化酶0.8%。α-淀粉酶的酶解因素中对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时间﹥pH,其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65℃,时间70 min,pH 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红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854.92%和13.98 ml/g。[结论]该研究为酶法提取红枣中膳食纤维工艺的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膳食纤维 酶解
下载PDF
火炬树根蘖幼苗对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曦 胡嘉伟 +6 位作者 王星 李江文 刘凯旋 陈灵素 董雨欣 王子泉 陈锦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9,共13页
以白三叶、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3种北方常见草坪草为对象,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火炬树幼苗根、皮和叶的水浸提液在12.5、25.0和50.0 g·L^(-1)浓度下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基于不同指标对应化... 以白三叶、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3种北方常见草坪草为对象,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火炬树幼苗根、皮和叶的水浸提液在12.5、25.0和50.0 g·L^(-1)浓度下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基于不同指标对应化感效应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综合主成分值(F)评价各处理对3种草坪草的综合抑制程度,以期明确火炬树幼苗的潜在化感效应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火炬树幼苗对受体植物各类指标的化感效应普遍受到化感物质来源器官、浸提液浓度和受体植物种类,以及上述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火炬树所有器官的浸提液在各浓度下均使白三叶在苗期全部死亡。其根、皮和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了苇状羊茅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仅后两者的综合抑制程度随浸提液浓度增加持续增强(F值降低1.07~2.77);浓度一致时,火炬树对苇状羊茅的综合抑制程度均为叶和皮>根(F值较后者低0.98~3.23)。火炬树根和皮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综合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叶浸提液的抑制程度则随浓度增加呈持续增强趋势(F值降低1.11),且所有器官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抑制普遍强于其对苇状羊茅的抑制(F值较后者低0.64~2.96);浓度一致时,在12.5和50.0 g·L^(-1)浓度下叶浸提液的综合抑制程度强于其他器官(F值较其他器官低0.44~1.55),而在25.0 g·L^(-1)浓度下皮浸提液的抑制程度最强(F值低0.51~0.69)。综上所述,在火炬树下种植草坪植物时建议优先考虑苇状羊茅而应避免种植白三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效应 火炬树幼苗 器官 草坪草
下载PDF
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信息素结合蛋白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机制
10
作者 李春沁 刘彦飞 +4 位作者 胡梓寒 陈秀琳 李伯辽 罗坤 李广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22,共14页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确定主要结合E8,E 10-12∶OH的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GOBPs)。【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测定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0.002,0.02,0.2,2,20,200和2000μg E8,E 10-12∶OH激发的EAG反应;利用田间诱集试验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GmolPBP1,GmolPBP2和GmolPBP3及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molGOBP1,GmolGOBP2和GmolGOBP3与E8,E 10-12∶OH的抑制常数K i;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利用定点突变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验证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及弱相互作用力。【结果】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E8,E 10-12∶OH表现出EAG反应,雄成虫对2000μg E8,E 10-12∶OH的EAG反应值最高[(0.57±0.14)mV]。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中添加200μg E8,E 10-12∶OH时,增效效果最佳,增效倍数达2.46倍。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最强[K i=(1.92±0.05)μmol/L],是结合E8,E 10-12∶OH的主要OBP。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GmolGOBP2的Phe18,Ile100,Glu104,Val117和Phe124结合E8,E 10-12∶OH的自由能最低,分别为-1.18,-1.33,-3.34,-1.19和-1.58 kj/kg,预测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重要位点,将以上5个残基定点突变为丙氨酸Ala后,突变体蛋白E104A和F124A失去了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表明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结论】E8,E 10-12∶OH是开发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的理想增效剂,GmolGOBP2在梨小食心虫识别种间性信息素E8,E 10-12∶OH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协同增效 嗅觉
下载PDF
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8
11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1 位作者 白二磊 邓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987,共7页
通过枣树常规施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或生物有机肥试验,探索CF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枣树土壤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但显著降低了碱解氮和速效... 通过枣树常规施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或生物有机肥试验,探索CF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枣树土壤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但显著降低了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P<0.05);同时,化肥配施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较CF处理红枣产量分别增加7.13%~25.70%和13.88%~15.20%,单个枣果果型也显著增加(P<0.05),但导致出干率降低;CF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处理枣果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黄酮、总可溶性糖比CF处理分别增加1.33~5.31倍、3.53%~5.88%、21.09%、22.41%、25.77%;CF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枣果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黄酮、总可溶性糖比CF处理分别增加2.34~5.83倍、73.3%、34.35%、14.62%、34.34%。过量配施腐殖酸肥处理,枣果中黄酮、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反而低于CF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2个处理分别是CF减量20%~40%,配施腐殖酸肥每株0.5~1.0kg和CF减量4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1.0kg。在同等条件下,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优于配施腐殖酸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化肥 腐殖酸肥 生物有机肥 品质
下载PDF
神木北部风沙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
12
作者 杨妮 刘长海 +1 位作者 贾雨如 古孟怡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65-69,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风沙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柳塔镇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7个样地柠条1、柠条2、草地1、草地2、樟子松、沙棘、杏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结果表... 为进一步了解风沙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柳塔镇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7个样地柠条1、柠条2、草地1、草地2、樟子松、沙棘、杏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0~100 cm土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杏树>沙棘>柠条1>柠条2>草地1>樟子松>草地2。(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都成增加趋势。其中草地1、樟子松、草地2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各植被在0~40 cm土层的蓄水量均比较少且变化不大,在40~100 cm土层时土壤蓄水量变化较大且均在80~100 cm土层时的蓄水量达到最大。该试验分析出了该地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蓄水量特征,对该地后续的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蓄水量 不同植被类型 风沙黄土区
下载PDF
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贺妍 戴阿利 +5 位作者 王怡 刘萱 冯馨妍 贺晓龙 刘广平 张向前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为了检测北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采用外源北虫草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变化,探究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北虫草多糖刺激可以促进培养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 为了检测北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采用外源北虫草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变化,探究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北虫草多糖刺激可以促进培养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且极化过程活化了参与炎症免疫应答的NF-κB通路,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北虫草多糖调控机体免疫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多糖 巨噬细胞极化 机制
下载PDF
延川秋季连阴雨特征分析及对红枣裂果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栗现芳 刘志超 +1 位作者 陈国梁 陈宗礼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80-82,共3页
延川是红枣优质生产区,由于秋季连阴雨的影响,红枣裂果严重影响红枣的品质和枣农的收益,通过对延川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延川秋季连阴雨年代际呈现增加的趋势,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并且与红枣的脆熟期正好重合... 延川是红枣优质生产区,由于秋季连阴雨的影响,红枣裂果严重影响红枣的品质和枣农的收益,通过对延川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延川秋季连阴雨年代际呈现增加的趋势,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并且与红枣的脆熟期正好重合,从而得到红枣裂果与秋季连阴雨的关系,进一步提出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 红枣 秋季连阴雨 裂果机理 防御措施
下载PDF
干红枣去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涧 谢李芬 张向前 《中国果菜》 2015年第10期13-17,共5页
以陕北干红枣为材料,对比碱液直接浸泡和复水后碱液浸泡两种去皮方法,研究干红枣去皮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干红枣复水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去皮效果较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红枣感官评价为标准,得出了最优工艺组合为... 以陕北干红枣为材料,对比碱液直接浸泡和复水后碱液浸泡两种去皮方法,研究干红枣去皮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干红枣复水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去皮效果较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红枣感官评价为标准,得出了最优工艺组合为浸泡时间3.5min,浸泡温度60℃,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枣 复水 去皮 碱液浸泡
下载PDF
减量化肥配施腐殖酸肥对红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1 位作者 白二磊 崔亚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7-20,共4页
研究通过枣树常规施用化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肥试验,探索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比较,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能够显著增加枣果周长、枣吊长度和枣果长轴;... 研究通过枣树常规施用化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肥试验,探索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比较,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能够显著增加枣果周长、枣吊长度和枣果长轴;同时,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较常规施用化肥红枣产量分别增加了31.2%、24.6%和5.6%,单枣重增加26.8%、9.0%和14.8%,灰分含量增加49.9%、37.5%和9.4%,可食率增加0.7%、1.3%和0.9%,出干率增加20.9%、16.7%和19.8%;化肥减量20%、40%和60%的处理分别使蛋白质含量增加1.3%、29.8%和4.9%,维生素C含量增加2.7%、12.1%和19.0%,还原糖增加{7.6%、13.0%和28.5%,可溶性总糖增加22.1%、44.3%和34.5%,有机酸增加7.5%、3.5%和2.9%,黄酮增加53.3%、50.6%和15.7%。在笔者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因素,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0.5kg处理(80%CF+BF1)效果最好;从红枣品质角度考虑,化肥减量40%~6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1.0~1.5kg处理(60%CF+BF2,40%CF+BF3)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品质 腐殖酸肥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大豆开花和成熟期显性E1等位基因关联分析
17
作者 张普 贾世豪 +3 位作者 莎珍 杨植雅 欧侨欣 曹永策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目的】深入解析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的遗传基础,发掘控制性状的重要基因组区间,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新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224份携带显性E1等位基因的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在4个种植环境下调查表型数据,用R-mrMLM软件包中... 【目的】深入解析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的遗传基础,发掘控制性状的重要基因组区间,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新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224份携带显性E1等位基因的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在4个种植环境下调查表型数据,用R-mrMLM软件包中的6种多位点关联分析模型对大豆开花和成熟期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1个开花期和83个成熟期QTNs(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其中6个开花期和10个成熟期QTNs能在多环境中检测到,这些环境稳定QTNs分布于15个区间大小在90~490 kb的单倍型(基因组)内,并新检测到6个基因组区间。【结论】显性E1等位基因背景下大豆开花和成熟期的QTN构成复杂,位于5号染色体39.52~40.01 Mb等15个基因组区间是该群体中控制大豆开花期或成熟期的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开花期 成熟期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组区间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敏 高铭雨 +4 位作者 郑恩 王俊 陈慕昊 冯淑 张永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以八年生矮化红富士果树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苹果园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与温度及相应气象要素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分析,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 以八年生矮化红富士果树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苹果园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与温度及相应气象要素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分析,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土壤水分的主导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观测期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水分快速消耗期(4—6月)、水分恢复期(7—10月)、稳定期(11—次年3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到深呈先增后减、稳定性增强、垂直变化季节差异显著等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中土壤温度及电导率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主成分中大气温度和湿度指标权系数的绝对值在所有主成分指标系数中是最大的,降雨量是第三主成分中标权系数最大的;研究区降雨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生长季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3.5%,不同月份、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水分与大气温度、电导率降雨量、相对湿度、降雨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该研究揭示了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果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地果园 土壤水分 降雨量
下载PDF
4种园林绿化植物凋落物混合对其持水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张晓曦 胡嘉伟 +5 位作者 刘凯旋 李世强 陈灵素 董雨欣 王子泉 陈锦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8,共11页
适当保留凋落物层有助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水文效应,但不同树种凋落物混合对凋落物层的持水特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以丁香、垂柳、日本晚樱和五角枫的凋落叶以及上述凋落叶5种形式的混合物为对象,基于室内浸泡试验检测混合形式及其比例对... 适当保留凋落物层有助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水文效应,但不同树种凋落物混合对凋落物层的持水特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以丁香、垂柳、日本晚樱和五角枫的凋落叶以及上述凋落叶5种形式的混合物为对象,基于室内浸泡试验检测混合形式及其比例对凋落物持水特征参数(含吸水和失水过程)的非加和性影响。结果表明,1)丁香-晚樱凋落叶以7∶3和5∶5(质量比,后同)混合使其最大持水量较预期显著降低,以3∶7混合则使其持水在叶片间隙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五角枫-垂柳凋落叶混合使其最大持水量(5∶5和4∶6)、间隙分配比例(4∶6)和最大吸水速率(5∶5和3∶7)均较预期显著降低;五角枫-晚樱凋落叶以3∶7混合使其间隙分配比例较预期显著降低;丁香-五角枫凋落叶以4∶6混合使其吸水速率较预期显著提高;而丁香-垂柳凋落叶以7∶3、4∶6或3∶7混合分别使其间隙分配比例和最大吸水速率较预期显著提高(P<0.05)。2)丁香-晚樱凋落叶以7∶3和5∶5、五角枫-垂柳凋落叶以6∶4、3∶7、五角枫-晚樱凋落叶以7∶3、4∶6以及丁香-五角枫凋落叶以4∶6、3∶7混合均使其最大失水率较预期显著降低,而丁香-垂柳凋落叶以除6∶4外的质量比混合则产生相反作用;丁香-晚樱以6∶4和3∶7、丁香-五角枫和丁香-垂柳凋落叶以任一质量比混合均使其最大失水速率较预测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混合比例 持水性能 失水特征 城市绿地
下载PDF
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对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马芳 曹媛媛 +3 位作者 白妙妍 阎岩 毛仁俊 杜宏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5-852,共8页
[目的]考察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对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缓解石油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质量分数3%(W/W)石油胁迫和不同浓度(0、1%、10%和100%)Act1... [目的]考察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对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缓解石油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质量分数3%(W/W)石油胁迫和不同浓度(0、1%、10%和100%)Act12发酵液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根系构型、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CK),3%石油胁迫显著抑制了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同时增加了丙二醛(MDA)的积累,降低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中低浓度(1%和10%)的发酵液处理可以有效缓解石油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毒害,并以10%的Act12发酵液效果最佳;与不施用Act12发酵液处理相比,10%Act12发酵液处理幼苗的株高、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茎耐受指数、根耐受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显著增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2.49%和56.4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79.25%和89.8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67.63%和256.15%,根系SOD和POD活性分别提升了35.81%和57.33%。[结论]中低浓度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能有效增强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加生物量,有效缓解石油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 石油胁迫 紫花苜蓿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