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QTc延长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丁柱 刘翠茹 +1 位作者 王建榜 丁虹 《心功能杂志》 1997年第3期147-148,共2页
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24h首次心电图QTc测定结果显示:QTc<430ms/s1/2者31例,无1例并发心脏事件(猝死、室颤或停搏、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QTc≥450ms/s1/2者16例,81.25... 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24h首次心电图QTc测定结果显示:QTc<430ms/s1/2者31例,无1例并发心脏事件(猝死、室颤或停搏、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QTc≥450ms/s1/2者16例,81.25%(13/16)并发心脏事件。AMI心脏事件组与非事件组QTc分别为478.11±25.88ms/s1/2与411.13±33.11ms/s1/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Q-T间期 心电图 心脏病变
下载PDF
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淡涉娟 张爱贞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8期1242-1243,共2页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通心络胶囊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王建榜 杨枫 +1 位作者 张明 王西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定期复查和临床心脏事件随访,并分析其关系,平均随访36±16个月,心脏事件组36例,无心脏事件组40例。结果:QTd>70ms者46例,并... 目的: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定期复查和临床心脏事件随访,并分析其关系,平均随访36±16个月,心脏事件组36例,无心脏事件组40例。结果:QTd>70ms者46例,并发心脏事件30例,占65.2%,QTd≤70ms者30例,并发心脏事件6例,占20%(P<0.05)。心脏事件组与非心脏事件组QTd分别为89.17±21.36ms,70.16±19.88ms(P<0.01)。结论:QT离散度对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事件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陈旧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心脏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初心电图指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魏丁柱 王建榜 +2 位作者 张爱真 杨培荣 张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对7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入院初心电图(ECG)分析结果表明,AMI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有:①墓碑型ST段抬高(病死率71.43%);②PtfV_1异常(病死率60%);③对应导联ST段压低(病死率52.17%);④QT间期离散度(QTd)增大,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为92.... 对7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入院初心电图(ECG)分析结果表明,AMI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有:①墓碑型ST段抬高(病死率71.43%);②PtfV_1异常(病死率60%);③对应导联ST段压低(病死率52.17%);④QT间期离散度(QTd)增大,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为92.63±18.81ms,56.15±14.06ms(P<0.01);⑤梗塞涉及的导联数增多,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为5.05±1.84,3.21±1.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5
作者 魏丁柱 潘铀 +2 位作者 王建榜 张爱真 靳瑞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4-215,共2页
对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与37例正常人比较,结果:UAP组SDNN,HRVI较正常组显著缩小(分别为73.54±17.62ms,22.17±6.27,对126.78±21.62ms,40.27±8.40,P<0.01)。认为:UAP患者心... 对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与37例正常人比较,结果:UAP组SDNN,HRVI较正常组显著缩小(分别为73.54±17.62ms,22.17±6.27,对126.78±21.62ms,40.27±8.40,P<0.01)。认为:UAP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功能减退及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HRV变小。HRV分析对UAP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识别心律失常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6
作者 成品颖 任小妮 张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9期148-149,共2页
提出动态心电图(AECG)在自动识别心律失常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人工对话编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计算机 伪差和干扰
下载PDF
Q—T间期延长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魏丁柱 钱学贤 +3 位作者 陈士良 贾国良 李兰荪 郑笑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测定8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的Q—T、Q—S_2间期,发现Q—Tc冠状动脉中度以上(≥50%)狭窄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轻度(<50%)狭窄组明显延长(P<0.01);Q—T>Q—S_2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 本文测定8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的Q—T、Q—S_2间期,发现Q—Tc冠状动脉中度以上(≥50%)狭窄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轻度(<50%)狭窄组明显延长(P<0.01);Q—T>Q—S_2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Q—T间期延长、Q—T>Q—S_2对预测中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依那普利配伍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海燕 孙超峰 +1 位作者 张爱真 黄昕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37-938,共2页
目的 :总结依那普利配伍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依那普利 +氢氯噻嗪组 )及对照组 (单用依那普利组 ) ,每组各 60例 ,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0例 ,有效 36例 ... 目的 :总结依那普利配伍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依那普利 +氢氯噻嗪组 )及对照组 (单用依那普利组 ) ,每组各 60例 ,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0例 ,有效 36例 ,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显效 1 2例 ,有效 30例 ,总有效率为 70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 :依那普利配伍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依那普利 氢氯噻嗪 对照组 配伍 高血压 总有效率 结论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76例C-反应蛋白与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亚荣 王智杰 文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4-1135,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高血压控制组36例和高血压未控制组40例,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争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作对照观察。结果:高血压未控制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与...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高血压控制组36例和高血压未控制组40例,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争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作对照观察。结果:高血压未控制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控制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的甲状腺激素,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血液 C反应蛋白质/血液 甲状腺激素/血液 血清甲状腺激素 C-反应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检测 高血压未控制 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病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时抗生素使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洁 韩宝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3-1104,共2页
关键词 抗生素使用 构成比 构成指标 泌尿系感染 细菌学检查 吡啶酮酸类 喹诺酮类 头孢类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滞血症——131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11
作者 苏乃生 张捍峰 +2 位作者 魏丁柱 潘铀 张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41-42,40,共3页
本文观察了131例高粘滞血症患者,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 学指标的变化,结呆表明蝮蛇抗栓酶可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具有明显的去纤、 降粘、抗凝、解聚、溶栓作用,且副作用轻微,不影响治疗。
关键词 蝮蛇抗栓酶 血液流变学 高粘滞血症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