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7年陕西秦汉考古综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岗 田亚岐 +6 位作者 肖健一 许卫红 杨武站 孙伟刚 田亚岐 杨武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110,共45页
2008~2017年,陕西秦汉考古取得了重要收获。秦汉都城考古的新发现,秦汉帝陵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大、中、小型秦汉墓葬的发掘,祭祀遗址、离宫别馆、道路交通、水利工程、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工作,不仅对各个遗址的范围、布局... 2008~2017年,陕西秦汉考古取得了重要收获。秦汉都城考古的新发现,秦汉帝陵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大、中、小型秦汉墓葬的发掘,祭祀遗址、离宫别馆、道路交通、水利工程、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工作,不仅对各个遗址的范围、布局、内涵有了清楚地了解,更重要的是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保护、展示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汉考古 城址 陵墓 祭祀遗址
下载PDF
《秦风·蒹葭》与秦都雍城地理环境研究
2
作者 徐彦峰 田亚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6-41,48,共7页
《蒹葭》一诗在《秦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此诗所指不确,使得诗歌解读颇为困难。然而此诗存在着很多地理地貌描写,或可借此作为破解此诗的钥匙。随着考古对于秦都雍城的发现与复原,使得《蒹葭》诗所描写的地理地貌特点得到有力印证,... 《蒹葭》一诗在《秦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此诗所指不确,使得诗歌解读颇为困难。然而此诗存在着很多地理地貌描写,或可借此作为破解此诗的钥匙。随着考古对于秦都雍城的发现与复原,使得《蒹葭》诗所描写的地理地貌特点得到有力印证,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蒹葭》创作的时间范围。雍城时期对于秦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秦人崛起的关键时期,结合历史与诗歌体现的意境,或为秦人崛起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汉儒经学 雍城 河流地貌 秦人精神
下载PDF
吴钩·秦钩·金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通过文献史料的分析,考证吴钩、秦钩、金钩来历及其用途。分析认为,吴钩是古代春秋时期吴国研制的一种铜弯刀,又名金钩,原本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王侯君主佩带,并未使用在战场上;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不明白这种久已失传的兵器为何物,只... 通过文献史料的分析,考证吴钩、秦钩、金钩来历及其用途。分析认为,吴钩是古代春秋时期吴国研制的一种铜弯刀,又名金钩,原本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王侯君主佩带,并未使用在战场上;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不明白这种久已失传的兵器为何物,只是在诗文中领略其被神化的风采;秦俑一号坑出土的两把铜弯刀是否就是吴钩或金钩?考虑其出自秦地,由秦军使用,定名为秦钩似乎更恰切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钩 金钩 秦钩 钩镶
下载PDF
对《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问谬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勇 《唐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4-15,共2页
《唐都学刊》2009年第2期发表刘九生《兵马俑证谬》一文,质疑秦始皇兵马俑身份,并提出"兵马俑"不是所谓的"兵"与"马",而是一群"郎"系统。此文一出,报纸、电台、网络媒体风云而动,大有席卷之势... 《唐都学刊》2009年第2期发表刘九生《兵马俑证谬》一文,质疑秦始皇兵马俑身份,并提出"兵马俑"不是所谓的"兵"与"马",而是一群"郎"系统。此文一出,报纸、电台、网络媒体风云而动,大有席卷之势。笔者限于学识,无法全面评价,仅对"证谬"不能释疑之处"问谬"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俑 证谬 问谬
下载PDF
秦王朝国庆(“十月朔”)与新年的合一
5
作者 王学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朝贺皆自十月朔"。因为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采用《颛顼历》,所以就把夏历十月一日作为一年的开始,十月朔也就成了全民欢庆朝贺的法定节日。但随着历史上多次改历与置闰,秦原来形成的节庆活动也深深地融化...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朝贺皆自十月朔"。因为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采用《颛顼历》,所以就把夏历十月一日作为一年的开始,十月朔也就成了全民欢庆朝贺的法定节日。但随着历史上多次改历与置闰,秦原来形成的节庆活动也深深地融化在中国人的文化现象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朔” 岁首 “改正朔” 《颛顼历》 《太初历》 金人十二
下载PDF
并非“无坑不阵”,而“军事生活的缩影”才是兵马俑表现的本意——关于秦俑坑属性和作用争论的话题
6
作者 王学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厘清秦俑坑的属性和作用,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后认为,目前学界在秦俑作用方面盛行的6种方法皆不可取,秦俑坑应是最具代表性的秦军事生活的缩影:其中1号坑不是"圆"也不是"疏",而是矩阵;2号坑不是"前角后... 为厘清秦俑坑的属性和作用,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后认为,目前学界在秦俑作用方面盛行的6种方法皆不可取,秦俑坑应是最具代表性的秦军事生活的缩影:其中1号坑不是"圆"也不是"疏",而是矩阵;2号坑不是"前角后犄的曲形阵",而是兵营的暂驻形式;4号坑并非后勤部队的"左追蓐",而表现的是列队接战的一瞬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秦俑坑 军事生活 缩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