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斗门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方案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宝军 杨浩 毋智琦 《陕西水利》 2018年第6期289-290,共2页
斗门水库工程位于西安市郊区,具有淹没范围广、移民数量大的特点,为尽快完成移民搬迁并进行妥善安置,对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方案进行探讨。从安置区环境容量、农村建房安置、补偿标准、移民安置意愿等四个方面分析农业安置在斗门水库... 斗门水库工程位于西安市郊区,具有淹没范围广、移民数量大的特点,为尽快完成移民搬迁并进行妥善安置,对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方案进行探讨。从安置区环境容量、农村建房安置、补偿标准、移民安置意愿等四个方面分析农业安置在斗门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局限性,提出通过"城市改造项目"安置移民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既避免常规农业安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又调动移民的搬迁积极性,有效整合被拆迁村庄的剩余土地资源。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实施对主体工程尽早动工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为城市郊区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探索到一种可借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移民 农业安置 城市改造项目 补偿标准 斗门水库
下载PDF
斗门水库试验段坝基处理和围坝碾压方案探析
2
作者 安宝军 杨浩 黄璐 《陕西水利》 2018年第2期138-140,146,共4页
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工程,坝基土质为湿陷性土层,需进行地基处理。采用不同的单击强夯能方案对坝基进行强夯处理,通过分析提出坝基高含水量土层强夯加固的有效深度;同时从坝体填筑土料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出发,得到最优围坝碾压方案。... 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工程,坝基土质为湿陷性土层,需进行地基处理。采用不同的单击强夯能方案对坝基进行强夯处理,通过分析提出坝基高含水量土层强夯加固的有效深度;同时从坝体填筑土料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出发,得到最优围坝碾压方案。通过对实验段工程的地基处理分析,为斗门水库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土层 有效加固深度 碾压试验 土料铺层厚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沣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19
3
作者 夏伟 周维博 +3 位作者 李文溢 何庆龙 安宝军 杨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沣河流域为例,采用小波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了该流域1965-2016年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径流量变化过程中存在1988和1997年两个突变点。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分析了不同时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沣河流域径流量变化... 以沣河流域为例,采用小波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了该流域1965-2016年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径流量变化过程中存在1988和1997年两个突变点。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分析了不同时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沣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以1965-1987年为基准期,1988-1996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7. 69%和62. 31%; 1997-2016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1. 92%和111.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沣河流域
下载PDF
沣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宝军 周维博 +1 位作者 夏伟 杨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1期239-243,共5页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沣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沣河流域1965年—2016年的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总体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率分...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沣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沣河流域1965年—2016年的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总体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率分别为0.007 2 mm/a和0.011 4亿m^3/a;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分别在1990年、2002年和1990年、2008年前后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序列和年径流量序列年际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5 a~30 a和27 a~3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平均法 累积距平法 M-K检验法 小波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西安昆明池(试验段)换水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唐继张 周维博 +2 位作者 安宝军 杨浩 李颖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西安昆明池(试验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建立二维水动力-染色剂耦合模型,对昆明池(试验段)的换水能力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工岛及湖岸地形影响,昆明池(试验段)流场多形成大小不一的环流,湖区流速在0.004~0.09 m/s之... 以西安昆明池(试验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建立二维水动力-染色剂耦合模型,对昆明池(试验段)的换水能力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工岛及湖岸地形影响,昆明池(试验段)流场多形成大小不一的环流,湖区流速在0.004~0.09 m/s之间,且较大流速多出现在人工岛及湖岸附近;换水周期沿水体主流方向大致呈阶梯递增趋势,其中西部湖区换水周期普遍大于东部湖区;整个湖区换水能力快慢并存,约1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10 d,4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17 d,70%的水域换水周期不超过34 d,不足10%的水域换水周期在35 d以上;提高西部湖区水体的换水能力,避免其出现水质恶化问题,是保障整个昆明池(试验段)水环境系统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工湖 换水周期 水动力 MIKE21模型 西安昆明池试验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