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4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90
1
作者 周景昱 吕安林 +6 位作者 贾国良 郭文怡 王琼 王小燕 李援 李伟 赵月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 ,无假性动脉瘤 (F组 7例 ,P <0 0 5 )等其他血管及皮肤并发症 ,1例发生术侧肢体浮肿 ;F组出现 1例动静脉瘘、2例术侧肢体浮肿、4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穿刺部位表皮坏死 ,但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可行性高 ,安全有效 ,但需要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穿刺术 冠心病 安全性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血栓临时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安林 王小燕 +5 位作者 苏德兴 周风云 于军 吴先军 杨省利 杨彩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静脉血栓 上腔静脉滤器 并发症 禁忌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家一 王海昌 +4 位作者 贾国良 程何祥 栾荣华 李伟杰 郭文怡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细胞 (BMSCs)体外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穿刺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 ,分离培养BMSCs ,5 -溴脱氧尿苷 (bromod eoxyuridine)标记 ,再经过 5一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细胞 (BMSCs)体外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穿刺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 ,分离培养BMSCs ,5 -溴脱氧尿苷 (bromod eoxyuridine)标记 ,再经过 5一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 ,研究其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 5 aza诱导还是在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 ,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 (α actin)。电镜检查显示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原始肌小节样结构。结论 成年兔BMSCs在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细胞分化 肌细胞 实验 透射电镜检查
下载PDF
结构性与功能性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医学新理念
4
作者 吕安林 张晶 +3 位作者 李飞 杜娟娟 赵晓梅 王海昌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6期931-932,共2页
治疗学的进步离不开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随着对疾病认知的深入,人类治疗和祛除疾病的效果必将越来越优异。医学发展到目前的水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请看"结构性与功能性治疗相结合... 治疗学的进步离不开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随着对疾病认知的深入,人类治疗和祛除疾病的效果必将越来越优异。医学发展到目前的水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请看"结构性与功能性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医学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治疗 功能性治疗 新理念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家一 郑敏文 +4 位作者 王海昌 贾国良 栾荣华 李伟杰 郭文怡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分别进行5-氮胞苷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取诱导后21天或共培养21天的细胞进行...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分别进行5-氮胞苷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取诱导后21天或共培养21天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34只新西兰兔均先后经过骨穿抽取骨髓,BMSCs体外培养,开胸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及心肌内注射等操作,按照对其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经5-氮胞苷诱导,B组BMSCs未经诱导(A、B两组注射自体细胞悬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开胸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采用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手术后1个月取心脏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5-氮胞苷诱导还是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与C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A、B两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P<0.01),梗死的心室壁运动幅度以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显著提高(P均<0.05)。A、B两组之间上述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检查示新生的肌细胞呈岛状或散在分布于梗死区变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之间。电镜检查显示梗死区有毛细血管新生。结论 自体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其疗效可能与BMSCs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 急性心肌梗死 诱导 治疗 心肌细胞 5-氮胞苷 电镜检查 共培养 变性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