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腔型肺癌特征的MSCT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高飞 王迎春 高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长于肺结核组,囊壁最大厚度低于肺结核组(t=3.957;t=4.732;t=3.51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联合诊断的AUC为0.854高于病灶最长径的0.764、囊腔最长径的0.719、囊壁最大厚度的0.696(Z=2.790;Z=3.508;Z=3.976,P<0.05);肺癌组与肺结核组在边缘特征、磨玻璃征、形态学分型、边界特征、内部结构和临近结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群拴 黎小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乳腺良性肿瘤组与乳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被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乳腺良性肿瘤组与乳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被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水平,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水平。比较三种方法独立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成员与良性肿瘤组患者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及CYFRA21-1的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对照组成员与良性肿瘤组患者间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GDF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腺癌组患者这三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的结果(P<0.05)。结论:MR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细胞因子 乳腺癌 血清糖类抗原153 癌胚抗原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蔚文祥 孔延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加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5例...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加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AFP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和随访3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 7%,高于对照组的62.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2年和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2年和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近期生存率更高,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经肝动脉化疗 原发性肝肿瘤 肝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席旺荣 常锋 杨迦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与341例肝良性结节患者,所有患者都采用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记录并比较成像质量与特...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与341例肝良性结节患者,所有患者都采用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记录并比较成像质量与特征,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与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均高于肝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P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肝良性结节患者的血管显示优良率分别为95.6%和9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肝良性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鉴别诊断肝癌与肝良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79.4%和84.0%。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能获得优质的血管图像,也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磁敏感成像 肝肿瘤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