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翻译理论下斋林•旺多《西藏风土志》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
作者 乔现荣 罗紫薇 刘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面分析了斋林•旺多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西藏风土志》特有的语言元素、藏族民风习俗和时代特性,通过斋林•旺多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英译本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同时也拓宽了民族文学对外传播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翻译理论 民族文学对外传播
下载PDF
“5W”视域下中西文学作品中花木兰形象演变
2
作者 乔现荣 张峥峥 《传媒论坛》 2023年第7期87-90,共4页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花木兰形象不断被剪裁加工。但花木兰形象在异域文化体系下的传播模式尚未提出系统阐释。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花木兰形象不断被剪裁加工。但花木兰形象在异域文化体系下的传播模式尚未提出系统阐释。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定位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比讨论了花木兰形象在文学及电影作品中的形象变体,认为传统故事和民族形象在异国文化中的变体和再诠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构建“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传播模式,以期为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调整文化传播策略,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W传播模式 文化传播 花木兰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