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建议
1
作者 王转军 《中国市场》 2024年第25期44-47,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陕西省茶产业提质增效,切实保障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同... 为进一步推进陕西省茶产业提质增效,切实保障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标志着陕西省茶产业被列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但是从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与强势特色农业产业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陕西省茶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成了陕西省茶产业未来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文章引入SWOT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分析陕西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简单阐述当前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的桎梏因素,结合现状尝试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陕西省茶产业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茶产业 农产品 茶文化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帅涛 程晓梅 +6 位作者 张亚 万斌 任华江 江昌俊 余有本 纪晓明 胡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7-619,共13页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茶树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生化成分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茶树地方种质资源特征性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班秋艳 潘宇婷 +6 位作者 胡歆 纪晓明 余有本 任华江 丁帅涛 闫满朝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77-782,共6页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96~2.08,均值为2.01。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5时,88份资源可分为4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根据生化成分含量,可以从中初步筛选出高咖啡碱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和低茶多酚资源1份,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多样性 特异资源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班秋艳 潘宇婷 +3 位作者 潘铖 胡欣 李叶云 江昌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8,共10页
【目的】明确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茶树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地方和野生种质资源、陕西临近省份以及西南茶区共8个省份的118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利用43对高质量EST-SSR引物,用PROSize 2.0软件统计扩增条带,用Powerma... 【目的】明确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茶树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地方和野生种质资源、陕西临近省份以及西南茶区共8个省份的118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利用43对高质量EST-SSR引物,用PROSize 2.0软件统计扩增条带,用Powermarker V3.25分析软件计算主等位基因频率(MAF)、基因型、等位基因数(Na)、观测杂合度(Ho)、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用MEGA 6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对陕西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118份茶树材料中共检测到310个等位基因和832个基因型。主等位基因频率(MAF)、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扩增基因型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368,7.21个,19.35和0.727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2323~0.9110,平均值为0.7600;观察到的杂合度(Ho)在0.1057~0.9918,平均值为0.8112。聚类分析结果将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同一地区的陕西茶树资源多聚在一起;对不同地区茶树资源的聚类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资源聚为一支,且与湖北的茶树资源关系较近。【结论】陕西省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对独立的遗传背景,且与湖北省茶树资源遗传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育种 分子标记 EST-SSR 遗传多样性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班秋艳 纪晓明 +6 位作者 余有本 闫满朝 胡歆 潘宇婷 任华江 丁帅涛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75-579,共5页
对陕西安康市、汉中市12个地点的88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隆起性... 对陕西安康市、汉中市12个地点的88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隆起性、叶身及叶片着生状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35 1~1.037 0之间,平均为0.972 8,以叶色最高,叶形最低;变异系数在20.85%~48.52%之间,平均为35.50%,以叶色最大,叶形最小。基于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将88份茶树资源聚为4类,无独立组存在,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陕西
下载PDF
陕西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帅涛 程晓梅 +4 位作者 张亚 任华江 江昌俊 纪晓明 胡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52-60,173,共10页
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新课题。为鉴定和评价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 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新课题。为鉴定和评价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6个主要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形、叶色、叶身、叶面隆起性、叶片着生角度)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不同,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934~0.996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811;在欧氏距离10时可将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聚类为2大类群,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地域聚类,而是按照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帅涛 任华江 +3 位作者 辛轶 江昌俊 纪晓明 胡歆 《茶叶通讯》 2017年第4期3-7,共5页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及生产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分类、生化成分、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为科学...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及生产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分类、生化成分、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茶树种质资源 研究现状 展望
下载PDF
黑茶渥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亚 黄亚亚 +2 位作者 梁艳 纪晓明 胡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文章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渥堆的研究进展,指出渥堆的实质是湿热环境、微生物及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黑茶香气、色泽、滋味等方面概述渥堆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提出利用接种微生物及...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文章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渥堆的研究进展,指出渥堆的实质是湿热环境、微生物及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黑茶香气、色泽、滋味等方面概述渥堆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提出利用接种微生物及添加外源物作为创新渥堆工艺的思路,讨论了包括翻堆设备、发酵罐在内的自动化渥堆车间的开发应用及面临的问题难点,以期为黑茶渥堆工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调控技术 翻堆设备 发酵罐 自动化车间
下载PDF
茯砖茶降脂功能及主要降脂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卓潇 黄亚亚 +2 位作者 梁艳 纪晓明 胡歆 《广东茶业》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茯砖茶属于后发酵茶,风味独特,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功能,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及主要降脂成分已被广泛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茯砖茶的降脂机理及主要降脂活性成分,并对茯砖茶的研究方向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茯砖茶的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茯砖茶 降脂机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茯砖茶中金花菌菌落计数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凯利 黄亚亚 +3 位作者 万斌 梁艳 胡歆 纪晓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金花菌数量是审评茯砖茶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以国标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茯砖茶中金花菌菌落总数计数方法。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筛子目数80目,无菌稀释液为0.85%NaCl溶液,振摇时间50 min。该条件... 金花菌数量是审评茯砖茶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以国标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茯砖茶中金花菌菌落总数计数方法。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筛子目数80目,无菌稀释液为0.85%NaCl溶液,振摇时间50 min。该条件下,金花菌菌落总数为(50.75±1.1)×10~5CFU/g。优化方法得到的金花菌菌落总数是国标方法的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菌 冠突散囊菌 菌落 计数方法 优化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聚硒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凯利 胡歆 +4 位作者 丁帅涛 万斌 周兴长 纪晓明 梁艳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638-643,共6页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进一步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土培验证,其聚硒能力依次为:中茶108>龙井43>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条件下,中茶108和龙井43聚硒能力相对较强,紫阳群体种和陕茶1号次之,乌牛早和龙井长叶相对较弱。本研究旨在为聚硒茶树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下载PDF
后工业时代应大力扶持企业品牌
12
作者 纪晓明 《西部大开发》 2016年第7期72-73,共2页
过去的十年,陕西茶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特别是近几年,陕西茶叶种植规模已超越许多南方主产省,产品品质、加工水平、种植水平、品牌影响力等实现了革命性提升。现在,中国茶叶行业已普遍认为,陕西是出好茶的地方,是不能小看的地方... 过去的十年,陕西茶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特别是近几年,陕西茶叶种植规模已超越许多南方主产省,产品品质、加工水平、种植水平、品牌影响力等实现了革命性提升。现在,中国茶叶行业已普遍认为,陕西是出好茶的地方,是不能小看的地方。如何使陕西茶叶做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行业 加工水平 茶叶种植 种植水平 夏秋茶 优质茶 茶产品 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时代 奖励制度
下载PDF
微型茯砖茶加工及“金花”菌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亚 黄亚亚 +3 位作者 韩卓潇 梁艳 纪晓明 胡歆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122,共7页
茯砖茶历史悠久,外型大多为砖型、体积大,携带及饮用较为不便。通过自然发花,研制出质量在10g以下,表面及内部均发花较好的微型茯砖茶,并对"金花"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含水量30%~32%、模具填充量(7.5~8.0)g... 茯砖茶历史悠久,外型大多为砖型、体积大,携带及饮用较为不便。通过自然发花,研制出质量在10g以下,表面及内部均发花较好的微型茯砖茶,并对"金花"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含水量30%~32%、模具填充量(7.5~8.0)g/孔、定型时间(15~20)min、灭菌温度(105~110)℃、灭菌时间(3~4)min、发花温度28℃、发花湿度50%、2℃/d逐渐升温干燥的方法获得微型茯砖茶品质较好,茶砖平整、金花茂盛均匀、颗粒饱满,汤色红浓明亮,菌花香纯正、高长,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叶底明亮匀齐。经菌落特征和显微结构(有性型和无性型)初步判断微型茯砖茶与传统茯砖茶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微生物——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茯砖茶 加工 “金花”菌 发花 冠突散囊菌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