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ERT激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滕勇 胡蕴玉 +4 位作者 王捍国 宿学家 王臻 关玉成 高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能否激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hBMSC)的端粒酶活性。[方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编码h...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能否激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hBMSC)的端粒酶活性。[方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编码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hTERT导入单克隆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G418加压筛选,稳定后,用RT-PCR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质表达,专用检测盒RT-PCR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质粒pCIneo-hTERT后,生长状态良好。加G418后第2d,细胞开始悬浮,逐渐死亡。第10d,未转染组细胞在G418作用下全部死亡,转染组细胞开始克隆增殖。G418浓度降至100μg/ml维持筛选,20d左右开始出现明显抗G418细胞克隆。转染后细胞,表达hTERT的 mRNA及其蛋白,同时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结论]将外源性hTERT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激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
下载PDF
三维测量CE角方法的建立及其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杰 赵黎 +3 位作者 颉强 宦怡 张劲松 王金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利用3D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c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o(前侧髋臼缘)至90o(外侧髋臼缘)至180o(后侧髋臼缘),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CE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o测量一次。以CE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可以量化表示。结果0o~180o之间CE角由图表显示,并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CE角均值为27o,95%可信区间为26.2o~27.9o。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o~4.53o和0.36o~5.58o。结论本研究发现,三维测量CE角的方法,不但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稳定情况,还可以用于评价髋臼畸形的矫治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下载PDF
3DCT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杰 赵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4-357,共4页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楠 任婧娟 +1 位作者 李娅 李谊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2期283-283,共1页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术前须反复耐心地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沟通,消除其存在焦虑不安情绪和恐惧心理,并评估患儿肺功能,指导其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保证引...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术前须反复耐心地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沟通,消除其存在焦虑不安情绪和恐惧心理,并评估患儿肺功能,指导其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保证引流管的畅通.由于婴幼儿对疼痛耐受力差,故术后镇痛也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患儿恢复的重要工作.应鼓励患儿早期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密切关注切口和敷料情况,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兆;本组患儿术后7例出现额面部I度压疮,后经理疗热敷等护理治疗后,压疮痊愈;1例于术后2小时出现双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减轻,后急诊手术探查,调整内固定,肌力术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脊柱侧弯 半椎体切除 护理
下载PDF
190例臀部坐骨神经损伤分析及治疗探讨
5
作者 闫乔生 黄耀添 杜鸿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731-732,共2页
190例臀部坐骨神经损伤 ,其中药物注射伤 16 4例 (占 86 32 % ) ,锐器伤 14例 ,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伤 11例 ,臀部挫伤 1例。据 175例手术所见 ,损伤平面在臀大肌段 146例 ,梨状肌段 2 6例 ,盆腔段 3例。采用神经松解术 16 0例 ,... 190例臀部坐骨神经损伤 ,其中药物注射伤 16 4例 (占 86 32 % ) ,锐器伤 14例 ,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伤 11例 ,臀部挫伤 1例。据 175例手术所见 ,损伤平面在臀大肌段 146例 ,梨状肌段 2 6例 ,盆腔段 3例。采用神经松解术 16 0例 ,神经外膜对端吻合术 12例 ,神经移植术 2例 ,神经探查未修复神经 1例 ,非手术治疗 15例。 2 3例作了后期足踝部功能重建术。结果 ,15 1例随访 0 5~ 2 1年 (平均 8年 6月 ) ,神经恢复的优良率为 5 6 96 % ,后期功能重建的优良率为 78 2 5 %。结果提示 ,臀部坐骨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难处理和疗效最差的部位之一 ,其各段损伤与局部解剖关系密切。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药物注射伤应争取尽早作神经松解术 ;神经断裂伤作外膜对端吻合术 ;骨盆骨折、髋脱位引起者 ,早期复位减压 ,后期探查修复神经。盆腔出口处损伤 ,有可能克服 4~ 5cm以下缺损作神经对端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坐骨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病因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对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颉强 胡蕴玉 +5 位作者 杨柳 雷伟 李明全 赵黎 吕荣 王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未成熟大鼠制作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方法修复生长板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价纤维蛋白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微创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为未损伤组,作为正常对照;B组为单纯损伤组,按照... 目的利用未成熟大鼠制作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方法修复生长板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价纤维蛋白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微创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为未损伤组,作为正常对照;B组为单纯损伤组,按照模型损伤后未予特殊处理;C组为脂肪组织填充治疗组,按照模型损伤后取自体腹股沟区脂肪组织填充损伤区,骨蜡封闭骨洞;D组为纤维蛋白胶填充治疗组,按照模型损伤后以预先配置好的纤维蛋白胶(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填充损伤区,骨蜡封闭骨洞。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取材后先进行显微CT检查,再行组织学检测。比较纤维蛋白胶、脂肪作为填充材料预防治疗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情况,以及大鼠胫骨长度和近端角度的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纤维蛋白胶和脂肪填充组损伤区域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单纯损伤组损伤区域逐渐被骨桥组织替代。纤维蛋白胶填充治疗组在避免损伤区出现不可逆的骨桥方面,与脂肪填充治疗组效果接近(P〉0.05)。纤维蛋白胶填充组与单纯损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脂肪填充组与单纯损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显微CT可以用于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观察研究中。纤维蛋白胶制作来源广泛,术中应用简便,效果与传统的脂肪填充治疗接近,因而推测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引入临床,预防骨骺损伤后的骨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纤维蛋白胶 预防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