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浆HO-1、IL-6及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伟 阎娇娟 +4 位作者 王有恒 林小娟 陈岚 冯军鹏 忽海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6(IL-6)和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217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6(IL-6)和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217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HO-1、IL-6及内脂素。结果:血浆HO-1水平冠脉病变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并且三支血管病变组较双支血管病变及单支血管病变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IL-6及内脂素水平冠脉病变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并且三支血管病变组较双支血管病变及单支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P<0.05)。Gensini积分≥30分组血浆HO-1水平明显低于<30分组(P<0.05),而IL-6及内脂素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分别与IL-6及内脂素正相关(r=0.583,P<0.01;r=0.724,P<0.01),与血浆HO-1水平负相关(r=-0.517,P<0.01);HO-1分别与IL-6及内脂素负相关(r=-0.614,P<0.01;r=-0.517,P<0.01),而IL-6与内脂素正相关(r=0.648,P<0.01)。结论:血浆HO-1、IL-6及内脂素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白细胞介素-6/代谢 血红素氧代酶-1/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内脂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伟 王有恒 +3 位作者 任骞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VitD)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评价VitD可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62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测定血清Vit...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VitD)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评价VitD可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62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测定血清VitD的浓度,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根据血清VitD浓度的四分位数将462例患者分为四组(Q1-Q4组),分析VitD浓度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VitD低、高浓度组相比,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血糖、CRP、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Q2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Q4组;Q1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明显高于Q3、Q4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血糖、CRP、PTH/VitD成正相关,与VitD浓度成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VitD是颈动脉IMT厚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VitD可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维生素D/代谢 血管中膜
下载PDF
低剂量EPO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浆HO-1、IL-6及内脂素水平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闫伟 阎娇娟 +4 位作者 王有恒 陈岚 林小娟 冯军鹏 忽海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接受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探讨EPO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成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接受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探讨EPO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成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EPO组(n=58)和对照组(n=58),EPO组在PCI术后第1、3、5天分别给予EPO3000IU(50ml0.9%氯化钠稀释后静滴),对照组同时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周复测HO-1、IL-6、内脂素和血常规。结果:治疗1周后EPO组患者血浆HO-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6及内脂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EPO治疗可有效提高血浆HO-1水平,降低IL-6及内脂素水平,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489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小娟 王有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489例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血运重建治疗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同期ACS住院患者中女性比率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489例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血运重建治疗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同期ACS住院患者中女性比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与男性ACS在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不同性别ACS患病年龄存在差异。危险因素中,女性ACS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但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等低于男性(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因此密切关注女性ACS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控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学 血管造影术 女(雌)性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期内对同型半胱氨酸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军鹏 王有恒 梁梅芳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选择68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选择68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4周后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每晚40mg阿托伐他汀能在4周内较明显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在短期内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小娟 王有恒 +2 位作者 陈岚 闫伟 冯军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6期441-442,44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20例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IABP组),并将同期未植入...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20例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IABP组),并将同期未植入IABP但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18例设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48h内血流动力变化、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率,从而观察临床转归。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48h内左心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IABP组得到良好改善。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增加左心室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来降低死亡率,IABP疗效值得肯定,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闫伟 王有恒 +2 位作者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93-1494,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收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56例,分为治疗组(加用CVVH治疗)和对照组(拒绝采用CVVH治疗),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d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收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56例,分为治疗组(加用CVVH治疗)和对照组(拒绝采用CVVH治疗),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d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采用CVVH治疗后1、3d血浆TNF-α、IL-6、hs-CRP、Cys C和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第7天较第3天虽然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3d症介质逐渐升高,治疗7d后存活患者血浆炎症介质也出现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结论:CVVH可以有效的清除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炎症介质,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 血液透析滤过 炎症介导素类 分析
下载PDF
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晓宇 王有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其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Pd对于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3例,卡维地洛... 目的:通过研究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其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Pd对于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3例,卡维地洛+依那普利)和对照组(n=26例,常规治疗),另设正常人26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后3月分别测量Pmax及Pd,并观察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作情况。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显著延长(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Pmax、Pd较用药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用药前和后Pmax、Pd及房颤随后正常波Pmax、Pd改变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将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分为两部分,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用药前与用药后比Pmax、Pd测定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但两部分之间用药前后Pmax、Pd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明显缩短Pmax、Pd。Pd对于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药物疗法 @卡维地洛依那普利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有恒 闫伟 冯军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UAP患者60例,根据冠脉血管病变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UAP患者60例,根据冠脉血管病变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30)及三支病变组(n=12)三个亚组。健康对照组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el Holter分析系统分别测量窦性心律震荡的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结果:UAP患者T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89±1.34)%vs(0.58±1.48)%],T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4.11±2.53)ms/RR vs(7.45±2.21)ms/RR],两参数较正常对照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减弱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冠脉病变程度与TO正相关(r=0.463,P〈0.01),与TS负相关(r=-0.581,P〈0.01)。结论:UAP患者HRT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UAP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指标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可作为判断UAP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窦性心律震荡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伟 王有恒 +2 位作者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4698-4699,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9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9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HDL-C、HCY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冠心病终点事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的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成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669-670,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因其进展迅速,处理不当可恶化为AMI或猝死,故值得临床高度重视。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因其进展迅速,处理不当可恶化为AMI或猝死,故值得临床高度重视。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危险度分层将UAP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大量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中西药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成凯 宋昌鹏 +4 位作者 王有恒 闫伟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西药合用治疗 疗效观察 AMI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劳力性心绞痛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溶栓再通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军鹏 王有恒 陈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期25-26,36,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是否再通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AMI诊疗指南,进行规范化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 目的观察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是否再通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AMI诊疗指南,进行规范化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冠脉、稳定斑块、保护心脏功能、积极干预并发症等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是否再通,将患者分为再通组(55例)和未通组(23例),比较两组血浆RDW水平及不同RDW水平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55例患者符合溶栓再通标准,溶栓再通率为70.1%。溶栓后1周,再通组血浆RDW水平低于溶栓前和未通组溶栓后(P<0.05)。RDW高水平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高于RDW低水平组(P<0.05)。结论对于AMI溶栓患者,1周后测定血浆RDW能够预测其溶栓效果,反映AMI溶栓是否再通,同时低水平血浆RDW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再通 红细胞分布宽度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和QRS积分的影响
14
作者 王有恒 姜晓宇 王文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对 AMI早期 QT离散度和 QRS积分的影响。方法 :71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33例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 38例 ,常规治疗 +美托洛尔 +依那普利 )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48h、1周、3周、6周测量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对 AMI早期 QT离散度和 QRS积分的影响。方法 :71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33例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 38例 ,常规治疗 +美托洛尔 +依那普利 )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48h、1周、3周、6周测量 QTc离散度( QTcd)和 QRS积分。结果 :6周后 ,治疗组 QTcd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与治疗前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 QRS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应用于 AMI早期 ,可显著降低 QTcd和 QRS积分 ,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联合用药 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QT离散度 QRS积分
下载PDF
舒张性心力衰竭88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王有恒 王生辉 姜晓宇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对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诊断以超声心动图为主要手段,收缩功能障碍与 DHF 有明显的区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8例,误诊率20.5%。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 目的:对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诊断以超声心动图为主要手段,收缩功能障碍与 DHF 有明显的区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8例,误诊率20.5%。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为主。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是引起 DHF 的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以各种类型的呼吸困难为主,占100%;老年人发病率高,占63.6%;出现精神障碍15例,占17%。结论:提高对 DHF 的认识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超声心动图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维生素K_2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晓宇 张东海 +5 位作者 吕安林 李寰 邱翠婷 马晓磊 郭显 李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法检测4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结节形成情况及钙沉积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二氢乙啶)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活性氧阳性细胞数;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6周及12周两个钙化组大鼠主动脉有钙结节形成,钙沉积含量及活性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与两个钙化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个钙化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结构模糊不清,胞质内空泡变性;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胞质内未见空泡变性。结论: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形成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氧化应激损伤可造成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维生素K_2可能通过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钙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线粒体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岚 任骞 +1 位作者 徐进 阎娇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41-242,共2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降压作用。方法: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B组),每组150例,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内皮素-1、NO、收缩...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降压作用。方法: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B组),每组150例,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内皮素-1、NO、收缩压、舒张压,参照Celermajer方法测定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结果:治疗后内皮素-1、NO水平,A组、B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改善更显著,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较B组血压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A组较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高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 氨氯地平/治疗应用 一氧化氮 肱动脉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加双联抗血小板抗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岚 徐进 +1 位作者 任骞 阎娇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58-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7例非瓣膜性房颤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给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对照组38...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7例非瓣膜性房颤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给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对照组38例,给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随访1年,观察两组出血事件及动脉栓塞事件。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出血事件2例,发生率5.1%,对照组发生出血事件3例,发生率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动脉栓塞事件0例,发生率0%,对照组发生3例,发生率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抗栓治疗,比联合华法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凝血酶类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伟 王有恒 +2 位作者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5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E-ACS组)和非ST段抬高组(NSTE-ACS组)两组,另外,随机选取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SAP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5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E-ACS组)和非ST段抬高组(NSTE-ACS组)两组,另外,随机选取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SAP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荧光生化法测定血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将同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Hcy、IL-6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STE-ACS组和NSTE-ACS组Hcy和IL-6均显著高于SAP组,而STE-ACS组血Hcy和IL-6均高于NSTE-ACS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血Hcy和IL-6均显著下降,与SAP组相比,STE-ACS组和NSTE-ACS组Hcy和IL-6水平仍较高,而STE-ACS组最高。结论:血Hcy和IL-1水平升高与ACS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Hcy和IL-6水平,从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 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有恒 闫伟 冯军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程在10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观察组,按病程不同分为病程≤5年组﹙41例﹚及病程>5年组﹙47例﹚,正常对照组86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糖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程在10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观察组,按病程不同分为病程≤5年组﹙41例﹚及病程>5年组﹙47例﹚,正常对照组86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同时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体重指数、腰臀比。比较两组间IMT值及斑块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组餐后2h血糖(2HPG)、HbALC、血脂水平及H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IMT值0.98±0.21mm较对照组0.63±0.15mm明显增大,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5年组与病程>5年组相比较,HbALC、LDL-C、HcRP、IMT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值与病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h血糖、HbALC及HcR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大,与病程、高血糖状态、高血脂水平及血清HcRP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并发症 动脉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