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平水稻博物馆:不断拓展基地教育影响 筑牢粮食安全宣传根基
1
作者 孙中华 《中国粮食经济》 2022年第10期26-28,共3页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首家以水稻文化科技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以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宣传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弘扬袁隆平院士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定位成为国际领先的国家级农耕文明展示窗口和...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首家以水稻文化科技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以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宣传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弘扬袁隆平院士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定位成为国际领先的国家级农耕文明展示窗口和青少年感知体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先后获得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20余项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 稻作文化 安全宣传教育 科技成就 农耕文明 传统农耕文化 国际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湖南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的表达形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煦 孟祥杰 +3 位作者 孙中华 李颗 丁姣龙 黄璜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09-414,共6页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对象,研究了湖南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的表达形式。主要从稻作文化丰收象征、稻作文化物质层面、稻作文化精神层面三个方面论述了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的表达,...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对象,研究了湖南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的表达形式。主要从稻作文化丰收象征、稻作文化物质层面、稻作文化精神层面三个方面论述了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的表达,同时提出了稻作文化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的发展机制。对庆祝和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 表达形式 发展机制
下载PDF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3
作者 徐润 李晓岑 解浩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下载PDF
八十垱遗址下层遗存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意愿 徐润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八十垱遗址下层遗存是澧阳平原直接叠压在彭头山文化层下的重要考古发现。本文对出土的石制品重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认为其总体可归属于华北地区的'石核—石片—刮削器'技术传统,在石制品尺寸和原料开发利用策略... 八十垱遗址下层遗存是澧阳平原直接叠压在彭头山文化层下的重要考古发现。本文对出土的石制品重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认为其总体可归属于华北地区的'石核—石片—刮削器'技术传统,在石制品尺寸和原料开发利用策略上存在早晚的时序性变化。结合近年澧阳平原及周邻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八十垱遗址下层遗存的年代应更接近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品类型和分布特征等表明该遗址的性质为古人类进行食物屠宰和分割的临时性活动营地或偶然途经的地点,反映了LGM环境背景下后勤移动模式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垱遗址下层 石制品 旧石器晚期 晚更新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