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的设备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波 未莉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604-604,共1页
随着检验医学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医改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基层医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增添和更新。目前,县级综合医院已基本普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凝仪等,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仪器设备
下载PDF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2
作者 曾海波 丁懿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深入分析,找出预防性对策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000份血液标本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血、保存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细节...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深入分析,找出预防性对策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000份血液标本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血、保存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细节改善取血、保存方法。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结果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2.0%,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合格原因与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长、凝血等直接相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降低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明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1-182,共2页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在脑梗死的发病、进展、复发及预后方面的机制已经较为明确,目前临床上愈加重视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在脑梗死的发病、进展、复发及预后方面的机制已经较为明确,目前临床上愈加重视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新的危险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2]。本研究检测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清Cys-C、Hcy及血脂水平,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脂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抗核抗体与免疫性肝病抗体对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与转归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永强 周振忠 +1 位作者 李婷 袁平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1-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与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CHB)95例和同期正常对照67例抗核抗体(ANA),nRNP/sm,sm,dsDNA,核糖体...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与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CHB)95例和同期正常对照67例抗核抗体(ANA),nRNP/sm,sm,dsDNA,核糖体P蛋白,SSA,SSB和R052,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与抗线粒体抗体M2。用定量PCR检测HBV-DNA与HBV基因分型;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与AST,放射免疫法检测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①CHB组ANA的阳性率为23.2%,与正常对照组(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P=0.001),以低滴度为主,核型以核颗粒型为主。②CHB组肝病相关抗体主要为ASMA,LKM和M2,对照组未发现此类抗体。③自身抗体阳性的CHB组(CHB自抗阳性)ALT,AST,病毒载量与HBV基因型分别为116.2IU/L,86.3IU/L和4.8IU/ml,HBVB型21/25,C型3/25,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组(CHB自抗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HB自抗阳性组血清IV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与CHB自抗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与HBV含量与基因型没有关联,ANA与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与转归有一定意义,可能是诱发乙肝后肝硬化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肝脏纤维化指标 HBV病毒载量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低氧血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明友 潘庭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低氧血症患者5种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肺心病组(实验组),并按低氧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以8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低氧血症患者5种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肺心病组(实验组),并按低氧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以8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肺心病组血清各项心肌酶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肺心病轻、中、重3组血气分析结果:轻度18例,PaO2(69.61±10.13)mm Hg;中度24例,PaO2(41.25±5.34)mm Hg;重度12例,PaO2(27.33±3.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心病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酶学指标明显降低。(4)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死亡组心肌酶均值较存活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和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活性测定是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心肌酶 低氧血症
下载PDF
血清GP73和AFP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南友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16-718,共3页
目的比较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3例HCC、56例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和68健康对照血清AF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GP73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与肝硬化、慢性肝... 目的比较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3例HCC、56例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和68健康对照血清AF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GP73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对HCC的灵敏度(SEN)、特异性(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3.0%、89.7%和85.4%。血清AFP对HCC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57.1%、88.0%和80.2%。血清GP73+AFP并联试验对HCC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81.0%、81.0%和81.0%。GP73和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796。结论血清GP73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AFP,GP73是HCC诊断的较好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癌症患者血清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国进 张建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癌症患者血清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11例癌症患者和3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测 定血中铁、丙二醛和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及总抗氧化力浓度。结果:癌症 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目的:评价癌症患者血清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11例癌症患者和3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测 定血中铁、丙二醛和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及总抗氧化力浓度。结果:癌症 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癌 症组血清铁和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 结论:癌症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血清铁与体内氧化应激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国进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 165例肝病患者和10 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il)检测。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 165例肝病患者和10 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il)检测。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肝病
下载PDF
浅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翼 《健康之路》 2016年第4期253-253,共1页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送检的100份有误差尿液样本进行复检,对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进行分类处理,总结检验结果异常原因。结果:100份有误差尿液样本中,临床因素占44.0%,以...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送检的100份有误差尿液样本进行复检,对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进行分类处理,总结检验结果异常原因。结果:100份有误差尿液样本中,临床因素占44.0%,以药物使用居多,实验室因素占56.0%,以隐血和蛋白质等异常情况居多。结论:尿液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加强环节控制,减少操作误差,可确保检验结果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检验 误差 影响因素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0体外抑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活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南友 夏庆杰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抑制作用特点,探讨IL-10抑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产生成熟DC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9月1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抑制作用特点,探讨IL-10抑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产生成熟DC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9月1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然后采用重组人IL-4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外刺激PBMC诱导产生DC,再分别用IL-10或(及)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 Ag)处理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抗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采用细胞杀伤实验检测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毒活性;由此分为4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为IL-10处理组,C组为HBc Ag处理对照组,D组为IL-10预处理后再用HBc Ag刺激组。结果与未做处理的A组相比,B组的DC表面抗原HLA-DR、CD 83、CD 8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DC分泌的干扰素(IFN)-γ和IL-12 p 70亦显著降低(P<0.05);C组的DC表面抗原HLA-DR、CD 83、CD 86的阳性表达率及DC分泌的IFN-γ和IL-12 p 70表达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D组与C组相比,D组DC的HLA-DR、CD 83、CD 86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降低(P<0.05),其DC分泌的IFN-γ和IL-12 p 70表达量亦显著降低(P<0.01)。在40︰1的靶效比条件下,与未做处理的A组相比,B组的DC诱导淋巴细胞对Hep G 2的杀伤率显著降低(P<0.01);C组的DC诱导淋巴细胞对Hep G 2的杀伤率较A组显著升高(P<0.05);D组DC诱导淋巴细胞对Hep G 2的杀伤率较C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IL-10可抑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DC的活性,使其诱导淋巴细胞毒活性减弱,从而导致自体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检测UM-Alb、NAG-U和Uβ_2-MG对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南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12-2213,2216,共3页
目的评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对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UM-Alb、β2-MG,采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测定NAG-U。结果肝硬化组... 目的评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对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UM-Alb、β2-MG,采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测定NAG-U。结果肝硬化组和肝肾综合征(HR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ild A、B、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ild B、C组与Child A组比较,Child C组与Child B组比较,UM-Alb、NAG-U和Uβ2-MG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与HRS组比较,UM-Alb、NAG-U和Uβ2-MG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MAlb、NAG-U和β2-MG三者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5.31%、79.02%、80.42%、94.41%。相关性分析表明,肝硬化患者的UM-Alb与NAG和U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P<0.05;r=0.37,P<0.05)。结论 UM-Alb较NAG-U、Uβ2-MG更好的诊断肝硬化,三者联合检测在肝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尿微量白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Β2-微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