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保医生体格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8期1535-1536,共2页
对我市2010年9月~2011年8月5780例〈6个月的新生婴儿实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体格检查,将得到的结果对比,对儿保医生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在DDH筛查诊断的价值进行了解。结果下肢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婴儿组对髋关节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为异常的... 对我市2010年9月~2011年8月5780例〈6个月的新生婴儿实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体格检查,将得到的结果对比,对儿保医生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在DDH筛查诊断的价值进行了解。结果下肢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婴儿组对髋关节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没有受限的婴儿组,双下肢不同长婴儿组的髋关节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双下肢同长婴儿组,臀纹不对称的婴儿组在检查时为异常的检出率要高于臀纹对称的婴儿组,而腿纹不相称组和相称组进行对比,其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保医生在临床上实行体格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与诊断意义,使早期的医治和诊断更加有利。但是儿保医生进行检查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情况,并且检查时阳性体征在临床意义中不完全,所以不能按照儿保医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的结果后就对髋关节有无异常下结论,应该把有关的辅助检查相结合起来,所以对月龄小的婴儿实行DDH的超声筛查,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型的髋关节存在异常 体检 儿保医生
下载PDF
190例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结果观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9期4495-4496,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190例0~3岁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定骨强度。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6个月儿童组检出率为45.8%,6~12个月检出率为50%,12~18个月检出率为15.5%,18~24个月检出率为18.8%,24~30个月... 选取我院收治的190例0~3岁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定骨强度。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6个月儿童组检出率为45.8%,6~12个月检出率为50%,12~18个月检出率为15.5%,18~24个月检出率为18.8%,24~30个月检出率为12.5%,30~36个月检出率为7.2%,女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男童。骨强度不足多发生于6~12个月儿童,1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尽早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对于儿童骨密度不足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密度 0~3岁儿童 骨强度
下载PDF
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慧 徐彬 金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1期4915-4918,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最高为94. 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 19%(13/407),而混合感染占1. 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 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病毒性腹泻 肠道腺病毒 轮状病毒
原文传递
湖北地区小儿川崎病再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慧 徐彬 刘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5期3503-3506,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地区小儿川崎病(KD)再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再发KD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湖北地区的44例KD再发患儿,分析再发时与初发时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特征等指标,另选择经...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地区小儿川崎病(KD)再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再发KD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湖北地区的44例KD再发患儿,分析再发时与初发时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特征等指标,另选择经随访5年未再发的KD患儿44例为对照组,分析再发KD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4例KD再发患儿中,再发间隔时间为(1.62±0.22)年,<1年者占45.45%(20/44);初发时发热持续时间、指趾硬肿脱皮发生率高于再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临床特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发时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初发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初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发与再发时血小板(PLT)、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发与再发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性期、亚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再发与初发时均有CAL,其中1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对照组与KD再发组性别、热程、CRP、ESR、合并CAL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年龄<3岁比例低于KD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与KD再发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初发年龄<3岁的患儿易出现再发,多发于1年内。KD再发时症状多为不典型,与初发时临床表现相似;再发时热程短于初发时,多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CAL总发生率在再发时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CAL发生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川崎病 再发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