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负极由于拥有最负的电化学势(-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高的比容量(3860 mAh/g),被认为是锂电池的“圣杯”。然而,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电池的库伦效率,甚至可能因不可控的锂枝晶穿刺隔膜而引起电池短路,进而带...锂金属负极由于拥有最负的电化学势(-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高的比容量(3860 mAh/g),被认为是锂电池的“圣杯”。然而,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电池的库伦效率,甚至可能因不可控的锂枝晶穿刺隔膜而引起电池短路,进而带来热失控等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基于此,详细讨论锂金属枝晶生长、界面反应等方面的问题,介绍近年来锂金属负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以及锂金属枝晶的生长机制,总结抑制锂金属枝晶生长的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锂枝晶生长、死锂产生及电池失效机制。同时,阐述一系列改进方法,包括通过集流体结构设计增加电极的比表面积,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改进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interface,SEI)膜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防止SEI膜破裂产生锂枝晶生长;优化电解液,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过程。展开更多
文摘锂金属负极由于拥有最负的电化学势(-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高的比容量(3860 mAh/g),被认为是锂电池的“圣杯”。然而,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电池的库伦效率,甚至可能因不可控的锂枝晶穿刺隔膜而引起电池短路,进而带来热失控等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基于此,详细讨论锂金属枝晶生长、界面反应等方面的问题,介绍近年来锂金属负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以及锂金属枝晶的生长机制,总结抑制锂金属枝晶生长的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锂枝晶生长、死锂产生及电池失效机制。同时,阐述一系列改进方法,包括通过集流体结构设计增加电极的比表面积,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改进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interface,SEI)膜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防止SEI膜破裂产生锂枝晶生长;优化电解液,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