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祥慧 邱雄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何首乌 临床分析 中药 药源性肝病 科学技术 肝脏损害 毒副作用 中草药
下载PDF
不同调脂药联合替罗非班对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琛 谢江柳 +2 位作者 张海波 李睿 邹礼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92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调脂药联合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普罗布考组各50例,三组患者均在行PCI治... 目的研究不同调脂药联合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普罗布考组各50例,三组患者均在行PCI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普伐他汀组使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非诺贝特组使用非诺贝特进行治疗,普罗布考组使用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LVPw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非诺贝特组和普罗布考组心绞痛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TC、TG、LDL-C、TNF-α、CK-MB、cTnI、LDH水平均低于普伐他汀组,且HDL-C水平高于普伐他汀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普罗布考组心绞痛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TC、TG、LDL-C、TNF-α、CK-MB、cTnI、LDH水平均低于非诺贝特组,且HDL-C水平高于非诺贝特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非诺贝特、普罗布考均联合替罗非班对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但普罗布考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心病 普伐他汀 非诺贝特 普罗布考
下载PDF
姜黄素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p38MAP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双艳 李珏宏 +2 位作者 李昌平 陈欧 石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SS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制备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同时给予干预治疗7 d后,处死全部小...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SS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制备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同时给予干预治疗7 d后,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肠p-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降低小鼠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降低结肠黏膜p-p38MAPK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DSS诱导的小鼠UC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小鼠肠黏膜炎症损伤而发挥治疗U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姜黄素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蒋绚 田珂 +3 位作者 张葆 袁一平 陈捷 刘玉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29-832,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至今的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检索到大肠癌患者1308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66例(5.0%);中年组...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至今的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检索到大肠癌患者1308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66例(5.0%);中年组,年龄41~70岁,805例(61.5%),随机抽取86例;老年组,年龄≥71岁,437例(33.4%),随机抽取76例。分别比较三组间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就诊特点等。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比例分别为48.5%、60.5%、65.8%(X^2=4.34,P=0.04);首发症状均为腹痛、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0、68、65d;确诊时晚期病例分别占50.0%、41.2%及28.6%(X^2=6.36,P=0.04),但分析首诊方式及误诊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三组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依次为53.8%、78.6%及87.3%(X^2=14.2,P=0.00)。青年组左半结肠癌占83.8%,高于中年组(67.4%)及老年组(64.9%)(X^2=7.38,P=0.03);青年组直肠癌病例占48.5%,也高于中年组(24.1%)及老年组(26.6%)(X^2=12.1,P=0.00);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青年组黏液腺癌(X^2=16.2,P=0.04)及低分化肿瘤比例高(X^2=6.29,P=0.04)。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发病有其特点。青年发病确诊时间长,左半结肠癌占优势,确诊时晚期病例比例高,病理类型低分化多见,提示预后不良。老年人大肠癌男性患者比例增多,肿瘤好发部位向近端移位,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临床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和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治疗反流性食管...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和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总有效率为95.24%,疗效显著高于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胶囊内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6
作者 罗文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胶囊内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患者予以磷... 目的探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胶囊内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患者予以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优良率和耐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胶囊内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且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胶囊内镜 肠道准备 安全性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的循证治疗
7
作者 周隽 何继东 +1 位作者 王一平 伍秋蓉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8期1-1,3,共2页
目的:评价各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评价原发性胆管炎的各种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结果:共检索到19项结果,共... 目的:评价各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评价原发性胆管炎的各种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结果:共检索到19项结果,共评估了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我们认为,PSC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PSC的治疗效果欠佳,多推荐熊去氧胆酸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尚缺乏证据显示其可逆转病程转归,目前已知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但PSC常因发生肝硬化和胆管癌而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循证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蒋绚 袁一平 +2 位作者 徐定婷 张葆 刘玉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2886-2890,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之间的原发结直肠癌病例共1798例,采用系统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5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住院病历并收集病例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之间的原发结直肠癌病例共1798例,采用系统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5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住院病历并收集病例的一般情况、肿瘤部位、TNM分期等;收集其他信息包括:(1)结直肠癌的首诊方式;(2)诊断时间: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或高度疑诊结直肠癌的时间,包括患者费时(患者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和医院费时(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两部分;(3)诊断延迟情况:按诊断时间31—60d、61~90d、91~150d、〉150d考虑为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并分析患者因素、医院因素所起的作用;(4)结直肠癌误诊率:误诊是指结直肠癌患者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接受相应治疗时间〉30d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67.2%(270/402)的患者以结肠镜首次确诊结直肠癌,17.4%(70/402)的患者以CT或B超首诊。结直肠癌的诊断时问中位数为90d(第25%位40d,第75%位210d),其中患者费时及医院费时中位数分别为30和10d。结直肠癌总误诊率为27.9%(112/401),右半结肠(39.7%,48/121)相对左半结肠(22.9%,63/275)误诊率高(x^2=11.7,P=0.00)。结直肠癌延迟诊治率(〉30d)为77.7%(313/403),患者因素占50.8%(156/307),医院因素占29.0%(89/307),同时存在两种因素者20.2%(62/307);早期及晚期肿瘤诊断时间,包括患者费时和医院费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断时间31—60d、61—90d、91~150d、〉150d各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结直肠癌诊断时问中位数为90d。诊断延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普遍存在,诊断延迟不是造成肿瘤晚期发现和预后的不良核心因素,它受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分期 首诊方式
原文传递
“4·20”芦山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邱雄 周继红 +2 位作者 樊正康 杨晓茂 李先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2-704,共3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雅安市不仅是本次地震的灾区之一,而且是离地震中心芦山县最近的地级市和伤员救援外送的必经之路;而雅安市人民医院是所在地区惟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本...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雅安市不仅是本次地震的灾区之一,而且是离地震中心芦山县最近的地级市和伤员救援外送的必经之路;而雅安市人民医院是所在地区惟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本次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治疗和后送的组织和实施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医疗救援 组织管理模式 地震灾区 雅安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地震伤员 人员伤亡 地级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