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安市茶业协会 雅安市茶叶学会 雅安藏茶协会倡议书
1
《茶世界》 2008年第5期8-8,共1页
5月12日14:28点,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雅安距震中仅120公里,全市8个区县普遍强烈震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13日13:00点,全市已受灾死亡20人,失踪1人,受伤417人。房屋受损296562间,倒塌9886间,超过5万人因... 5月12日14:28点,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雅安距震中仅120公里,全市8个区县普遍强烈震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13日13:00点,全市已受灾死亡20人,失踪1人,受伤417人。房屋受损296562间,倒塌9886间,超过5万人因房屋受损暂时不能回家居住,通讯和交通多次中断,共计经济损失约3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协会 茶叶学会 安藏 茶叶行业 茶企业 茶叶产区 国内外茶叶 全体会员单位 恢复生产 救灾应急预
原文传递
雅安藏茶: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书谦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本文就"雅安藏茶"的定义、历史沿革、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推进雅安藏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 雅安藏茶 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英帝国主义以茶侵藏略谈
3
作者 李红兵 《中国茶叶》 2007年第5期39-39,共1页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后又企图在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在他们占领印度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的西藏,分别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对西藏进行侵略,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以茶侵藏”就是其侵略手段之一,他...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后又企图在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在他们占领印度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的西藏,分别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对西藏进行侵略,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以茶侵藏”就是其侵略手段之一,他们把盐、茶等物资倾销到西藏,妄想通过控制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来达到控制全西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必需品 鸦片战争 西藏 中国 藏族人 控制 帝国主义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4
作者 周淑琼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23期1 3-,共2页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国家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国家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面临转型,要由"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强国 文化水平 教育事业 经济发展方式 工作能力 身体运动智能 知识改变命运 语言智能 人际关系
下载PDF
蓄势待发的雅安藏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书谦 《茶世界》 2007年第7期24-26,共3页
藏茶,是指具有悠久历史,与康藏、西藏、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互有紧密联系的茶叶。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
关键词 边销茶 安藏 边茶 乌茶 蓄势 茶叶经济 藏民族 茶产品 金尖 茶企业
原文传递
确立中国茶文化标志性人物和形象符号
6
作者 董郎 《茶博览》 2006年第4期21-21,共1页
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茶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在这多如繁星的众多人物中,对代表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应当确立他们的地位,明确其称谓,作... 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茶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在这多如繁星的众多人物中,对代表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应当确立他们的地位,明确其称谓,作为茶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与形象符号,得到茶界应有的尊重与膜拜。这样的标志性人物分别是:"茶神"神农氏、"茶祖"吴理真、"茶圣"陆羽。茶神神农氏,是传说时代"发现"茶,使茶从自然状态进入人类生活的"神祗"。世界上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 中国茶文化 形象符号 划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不同阶段 神农本草经 文化历史 传说时代 自然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