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及海水淡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方宏达 陈锦芳 +3 位作者 段金明 林锦美 徐珊 张珍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0,共6页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荒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阐述了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与海水淡化工程密切相关的海水理化性质,归纳了各地区海水淡化的工艺技术条件和发展现状,针对各海域海水水质特点重点介...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荒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阐述了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与海水淡化工程密切相关的海水理化性质,归纳了各地区海水淡化的工艺技术条件和发展现状,针对各海域海水水质特点重点介绍了相应的海水淡化前处理工艺。最后指出,制定海水源水和淡化水水质标准,开发低能耗和低成本的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实施促进海水淡化的政策管理机制,建立浓海水循环利用经济体制是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循环利用 预处理工艺
下载PDF
厦门市郊区PM_(2.5)和PM_(10)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方宏达 陈锦芳 +3 位作者 段金明 陈进生 林清杰 陈少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2-1877,共6页
开展气溶胶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进一步评估大气重金属的环境和健康毒理效应.基于此,该研究采用BCR 连续提取法结合ICP-MS 测定了厦门市集美区2014 年4 月至2015 年3 ... 开展气溶胶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进一步评估大气重金属的环境和健康毒理效应.基于此,该研究采用BCR 连续提取法结合ICP-MS 测定了厦门市集美区2014 年4 月至2015 年3 月为期1 年的PM2.5、PM2.5-10(粒径大小在2.5-10 μm 之间的颗粒物)及其中不同形态金属Al、Cr、Mn、Ni、Cu、Zn、As、Cd、Pb 的含量.结果发现集美区PM2.5、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52±20.48)和(82.48±22.42) μg·m^-3,PM2.5/PM10 比值稳定在40%-70%之间,二者的质量浓度和比值均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重金属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集美区PM2.5、PM2.5-10 中的Al、Cr、As 的存在形态以残渣态为主;金属Ni、Cu、Zn、Cd、Pb 则大量存在于弱酸提取态中,其来源受人为影响显著.这些金属中Pb 和Cd 的富集系数(EF)和生物利用有效系数(K)最高,易迁移进入生物体内,毒性危害高.生物有效性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溶胶粒径的减小,非残渣态的重金属含量增高,K 值变大,可迁移转化能力增强,说明PM2.5 中的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高于PM2.5-10 中的,该现象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重金属 形态特征 生物可利用
下载PDF
拟康宁木霉活菌体处理含铜废水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锦美 陈锦芳 +2 位作者 刘启明 方宏达 段金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74-2680,共7页
以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活菌体为吸附剂探讨了接触时间、初始铜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碱浓度等因素对木霉活菌体处理含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铜浓度100 mg/L,投菌量3 g/L,预处理碱浓度0.2 mol/L的条件... 以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活菌体为吸附剂探讨了接触时间、初始铜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碱浓度等因素对木霉活菌体处理含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铜浓度100 mg/L,投菌量3 g/L,预处理碱浓度0.2 mol/L的条件下,木霉活菌体吸附铜效果最佳,吸附量可达5.01 mg/g(湿)。吸附Cu前后的拟康宁木霉菌降解四环素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前后木霉对有机物均有降解效果,吸附过程属活菌体吸附。TEM结果显示,木霉去除铜的机制为表面吸附/络合和胞内富集,FTIR揭示了羟基是活性菌体吸附的主要基团,XRD分析结果证实了羟基与铜结合并以水蓝铜矾[Cu4(SO4)(OH)6H2O]形式络合于菌种细胞壁上,Langmuir吸附等温线较好地拟合了活菌对铜离子的吸附,表明菌体对铜离子主要为均质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康宁木霉 活菌体 含铜废水
原文传递
基于PMF和Pb同位素的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锦芳 方宏达 +3 位作者 巫晶晶 林锦美 蓝伟斌 陈进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6-1035,共10页
为阐明九龙江中下游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Cd、Pb的含量及Pb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过去20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d增长幅度最大;空间上,除Cd外,... 为阐明九龙江中下游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Cd、Pb的含量及Pb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过去20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d增长幅度最大;空间上,除Cd外,不同功能区组间重金属差异显著,反映出研究区域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显著影响,高Cd浓度现象可能是农业污染造成的一种普遍的共有现象;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法显示该区域大部分站点属于中等生态风险区域,主要贡献因子为Cd;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分析结果均显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5种污染源,PMF法得出这些污染源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工业源(26.3%)>交通源(23.2%)>自然源(22.0%)>农业源(16.2%)>其他混合源(12.0%);三端源混合模型结合Pb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交通源、燃煤和工业源对九龙江土壤中重金属Pb的贡献率分别为57%、34%和9%。三种源解析方法所得结果吻合,三者均能较好地解析土壤中重金属,可以构成互补的多元源解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铅同位素 PMF 源解析
下载PDF
汀江流域永定段外源污染负荷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以程 方宏达 +3 位作者 刘婉欣 陈锦芳 刘岩松 杜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536-545,共10页
为明确汀江流域永定段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采用产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对汀江流域永定段的外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汀江流域永定段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 为明确汀江流域永定段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采用产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对汀江流域永定段的外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汀江流域永定段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的入河量分别为5430.15 t∙a^(−1)、1027.12 t∙a^(−1)、125.03 t∙a^(−1),各类污染负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三者之和占各污染物总负荷的比例超过80%,其他排放源的COD_(Cr)、氨氮、总磷污染负荷量相对较小。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是汀江流域永定段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汀江流域永定段污染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各乡镇应针对本区域污染特点有侧重地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江流域 污染负荷 污染源 污染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