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无意识拖延的影响:注意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手机自我扩展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刘勤学 田仲禾 +2 位作者 祁迪 吴佳荫 周宗奎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6-733,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两所高中8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其无意识拖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智能手机成瘾正向预测无意识拖延;(2)注意控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无意识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自我扩...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两所高中8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其无意识拖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智能手机成瘾正向预测无意识拖延;(2)注意控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无意识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自我扩展调节了智能手机成瘾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具体而言,智能手机成瘾对高手机自我扩展的青少年分心抵抗的负面影响更大。结果支持拖延的元认知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成瘾 无意识拖延 注意控制 手机自我扩展 青少年
下载PDF
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孙丽君 杜红芹 +2 位作者 牛更枫 李俊一 胡祥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和道德推脱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而在高中组中为完全中介;(3)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女生组中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虐待与忽视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不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道德脱离、责任心、道德同一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鹏 刘华山 +1 位作者 鲁路捷 田梦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任心可以直接作用于网络不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脱离的中介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只能通过道德脱离来影响不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不道德行为 道德脱离 责任心 道德同一性
下载PDF
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欣 林悦 刘勤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干扰可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干扰 核心自我评价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智能手机成瘾 青少年
下载PDF
555例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来自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效果对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微 江光荣 +5 位作者 陈佳 贺金波 朱旭 鲍远纯 陶甜 鲁艳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辅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下载PDF
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华 何灿 +2 位作者 刘元 周宗奎 李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粗暴养育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模型
下载PDF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勤学 孙佳宁 余思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9,共10页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 =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 网络社交效能 希望 青少年
下载PDF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蒋欣玥 林悦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心理控制 智能手机成瘾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环境敏感性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闲逛行为与睡眠问题的关系:未完成任务与情绪反刍的中介作用
9
作者 海曼 周兵平 +2 位作者 宫剑 吴旭瑶 李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555-1561,共7页
目的: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闲逛行为如何导致睡眠问题,并进一步比较了被动型网络闲逛与主动型网络闲逛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在线问卷调研对341名在家自主学习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闲逛与睡眠问题呈显著正相关(... 目的: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闲逛行为如何导致睡眠问题,并进一步比较了被动型网络闲逛与主动型网络闲逛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在线问卷调研对341名在家自主学习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闲逛与睡眠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1),未完成任务和情绪反刍在网络闲逛与睡眠问题中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6,95%CI[0.01,0.12]);②被动型网络闲逛通过未完成任务和情绪反刍的链式中介显著正向影响睡眠问题(间接效应=0.07,95%CI[0.02,0.15]),主动型网络闲逛则直接通过情绪反刍显著正向影响睡眠问题(间接效应=0.21,95%CI[0.06,0.39])。结论:大学生的网络闲逛行为会导致睡眠问题,干预措施需考虑网络闲逛的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型网络闲逛 被动型网络闲逛 睡眠问题 未完成任务 情绪反刍
下载PDF
性别偏格对青少年同伴评价的影响及动态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芳芳 柯文琳 +3 位作者 方泽鸣 王阳 雷雅甜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1341,共11页
性别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和社会分类的重要维度。性别偏格是指个体表现出与其出生性别的社会性别规范不相符或不一致的心理现象。近年来性别偏格现象在青少年中日益凸显,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偏格的青少年会面临同伴关系等社会适应问题的挑... 性别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和社会分类的重要维度。性别偏格是指个体表现出与其出生性别的社会性别规范不相符或不一致的心理现象。近年来性别偏格现象在青少年中日益凸显,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偏格的青少年会面临同伴关系等社会适应问题的挑战,但忽略了性别偏格影响青少年同伴评价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态演变过程。针对这些不足,本研究遵循“现象−解释−预测”的逻辑思路,聚焦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的影响及演化心理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总体研究目标是以性别偏格的属性(不同程度/类型)为切入点,探讨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影响及其路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动态演化,为改变对性别偏格者的消极同伴评价提供可能的干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别偏格 原型匹配 同伴评价 动态演化
下载PDF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嘉程 董柔纯 +3 位作者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基于线索过滤理论和双自我意识理论,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湖北、吉林、山东、浙江四个省份共六所综合和师范类高校的16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临场感对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临场感能... 基于线索过滤理论和双自我意识理论,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湖北、吉林、山东、浙江四个省份共六所综合和师范类高校的16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临场感对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临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在社会临场感和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公我意识起正向中介作用,私我意识起负向中介作用,且后者效应大于前者;(3)性别调节该并行中介模型中公我意识路径的前半与后半路径。具体而言,相较于女生,公我意识的正向中介作用对男生更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临场感通过双自我意识对网络过激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及性别差异,揭示了私我意识的积极作用,基于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指出网络群体在其中的重要性,发现了男女网络过激行为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为网络过激行为的干预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临场感 网络过激行为 公我意识 私我意识 大学生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2
12
作者 陈武 李董平 +2 位作者 鲍振宙 闫昱文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观",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同时考察家庭因素(亲子依恋)、同伴因素(越轨同伴交往)和个体因素(意志控制)对青少年PIU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758名初中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3.53岁,SD=1.06),让其自我报告亲子依恋、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和PIU的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PIU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IU。(3)该间接效应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相对于意志控制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意志控制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不同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亲子关系"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PIU。青少年PIU的预防干预不仅要重视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亲子依恋 越轨同伴交往 意志控制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 被引量:54
13
作者 胡阳 范翠英 +2 位作者 张凤娟 谢笑春 郝恩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压力感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 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压力感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2)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受欺负事件引起的压力感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压力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随网络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受欺负 压力感 抑郁 网络社会支持
下载PDF
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量:74
14
作者 熊俊梅 海曼 +2 位作者 黄飞 辛亮 徐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心理资本只能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资本缓冲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家庭环境和培养心理资本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需注意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作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健康 生活满意度 焦虑/抑郁 心理资本
下载PDF
班级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尊和亲子亲合的作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永欣 周宗奎 +1 位作者 丁倩 魏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2-741,共10页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班级同学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均在班级同学关系与自尊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4)父子亲合而非母子亲合能够调节班级同学关系对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总之,班级同学关系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且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进一步对该过程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学关系 外化问题行为 自尊 亲子亲合
下载PDF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5
16
作者 宋静静 李董平 +3 位作者 谷传华 赵力燕 鲍振宙 王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11,共9页
以往研究探讨了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关系,但它们在父母控制的操作定义、独特效应检验、函数形式分析等方面不够完善,且较少对中介机制进行探讨。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形式的父母控制(行为控制vs.心理控制)与青少年PIU的... 以往研究探讨了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关系,但它们在父母控制的操作定义、独特效应检验、函数形式分析等方面不够完善,且较少对中介机制进行探讨。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形式的父母控制(行为控制vs.心理控制)与青少年PIU的直接联系,以及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选取70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父母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青少年PIU量表。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PIU分别具有线性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效应;(2)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越轨同伴交往分别具有线性的抑制和促进效应,进而作用于青少年PIU。因此,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青少年PIU具有密切的联系,且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问题性网络使用 越轨同伴交往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宗奎 刘丽中 +1 位作者 田媛 牛更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性乐观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元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抑郁:社会支持的性别效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笑春 雷雳 牛更枫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4-115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67名初中生。结果显示,女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存在正向的间接效应和负向的直接效应,而男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只有正向...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67名初中生。结果显示,女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对抑郁存在正向的间接效应和负向的直接效应,而男生对同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只有正向的间接效应;女生对异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仅有负向的直接效应,男生对异性好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仅有正向的间接效应。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通过社会支持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网络自我表露 抑郁 社会支持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发展级联的个体内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文婷 孙启武 +2 位作者 王铭 吴才智 陈真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27,共15页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中等或较弱的协同变化关系,T1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2内化问题,T2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3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2)在女生群体中,T2内化问题可正向预测T3外化问题,而在男生群体中,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没有相互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因子(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和利他的)可负向预测内化问题,它们仅在T2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4)个体内分析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个体内分析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结论: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可降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这种作用具有性别差异;个体内分析方法在青少年心理病理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倾向 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广义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发展级联
下载PDF
消极家庭表征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勤学 张玲玲 +1 位作者 林悦 丁子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555,共10页
本研究基于情绪不安全感理论,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两个城市的两所中学共4476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消极家庭表征和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青少年消极家庭表征能... 本研究基于情绪不安全感理论,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两个城市的两所中学共4476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消极家庭表征和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青少年消极家庭表征能显著正向预测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3)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为开发针对性的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消极家庭表征 归属感需求 社交敏感 网络人际关系成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