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类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奎 孙延波 +3 位作者 王风尧 刘云龙 李忠琨 塔尔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7期641-645,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及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230例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D)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及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230例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D)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意愿,以使用DCSD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单纯宽吻合钉缝合的DCSD;对照组采用吻合钉联合硅胶垫片缝合的DC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疼痛评分、术后第一次换药疼痛评分、术后10 d水肿程度、完全脱钉时间、术后1个月未完全脱钉例数、术后血肿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裂开率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疼痛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次换药疼痛评分及术后10 d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完全脱钉时间及术后1个月未完全脱钉例数结果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血肿发生率及切口裂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宽吻合钉缝合的DCSD相比,吻合钉联合硅胶垫片缝合的DCSD显著改善了脱钉情况,不足之处在于其近期水肿及感染率更高,换药时疼痛评分更高,但两组患者的远期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过长 包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整合生物信息学探究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关键共同生物标志物及其靶向治疗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艳花 张竞竞 王绍辉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症(OP)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并进一步挖掘其潜在靶向治疗中药活性成分。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GSE56116和GSE9377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别筛选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差异基因,进...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症(OP)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并进一步挖掘其潜在靶向治疗中药活性成分。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GSE56116和GSE9377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别筛选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差异基因,进一步从GeneCards数据库下载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将两个数据库获得的结果合并去重后构建PPI互作网络图;用Cytoscape软件(3.7.2版本)中的插件MCODE和Cytohubba识别关键Cluster和Hub基因,然后用R软件(3.6.3版本)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TD数据库筛选靶向Hub基因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通过GEO数据库分别获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差异基因815个和22个,从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4463个和1135个,合并去重后分别得到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968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1144个,两者映射出673交集靶点;以degree≥10为条件筛选获得10个Hub基因STAT3、MAPK1等;GO分析获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生物学过程(BP)964条,细胞成分(BP)34条,分子功能(MF)50条;KEGG通路富集获得144条;进一步筛选出白藜芦醇、槲皮素、姜黄素等28个可能靶向调控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活性成分。结论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涉及众多靶点和通路,其中,STAT3、MAPK1等10个Hub基因与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共有靶点可能是通过白细胞介素-17(IL-17)、Toll样受体、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破骨细胞分化等通路从而调控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挖掘出28个潜在中药活性成分,这为进一步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共同调控机制和靶向调控药物的发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Hub基因 中药活性成分
下载PDF
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切口加无菌纱布包裹在包皮环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奎 王风尧 孙延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8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切口加无菌纱布包裹在包皮环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及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的123例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切口加无菌纱布包裹在包皮环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及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的123例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局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切口采用凡士林油纱内衬无菌纱布包裹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切口加无菌纱布包裹处理,两组均应用自粘绷带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时的换药疼痛评分、换药时间、术后10 d水肿评分、术后血肿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1个月脱钉率、术后3个月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时的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疼痛评分、术后10 d水肿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发生率、术后1个月脱钉率及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切口加无菌纱布包裹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感染概率,减轻水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莫匹罗星软膏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苏铁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绍辉 李泽之 刘同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8-2071,共4页
目的对苏铁Cycas revolu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等光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苏铁75%乙醇提取物的... 目的对苏铁Cycas revolu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等光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苏铁7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1)、香草醛(2)、2-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3)、穗花杉双黄酮(4)、4-(4-(benzo[d][1,3]dioxol-5-yl)tetrahydro-1H,3H-furo[3,4-c]furan-1-yl)-2-methoxyphenol(5)、4-[(2R,3R,4S,5S)-5-(4-hydroxy-3-methoxyphenyl)-3,4-dimethyloxolan-2-yl]-2-methoxyphenol(6)、(4aS,10aR)-6-hydroxy-1,1,4a-trimethyl-7-propan-2-yl-3,4,10,10a-tetrahydrophenanthrene-2,9-dione(7)、苏铁双黄酮(8)、6-hydroxy-4,4,7a-trimethyl-5,6,7,7a-tetrahydrobenzofuran-2(4H)-one(9)、柚皮素(10)。结论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双黄酮 4-羟基苯甲醛 香草醛 柚皮素
下载PDF
褐藻多糖促进代谢健康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婷婷 聂慧 +3 位作者 侯芃芬 冀莎莎 巩鑫 姜山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4期I0010-I0015,共6页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肥胖常伴随多种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危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海藻提取物褐藻酸和岩藻多糖具有抗肥胖和代谢调节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价...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肥胖常伴随多种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危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海藻提取物褐藻酸和岩藻多糖具有抗肥胖和代谢调节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褐藻酸和岩藻多糖促进代谢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冀为褐藻多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 岩藻多糖 抗肥胖 代谢调节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奎 孙延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肾结石接受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肾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掷骰子法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开展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 目的 分析肾结石接受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肾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掷骰子法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开展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清石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基础指标。结果 治疗组清石率为98.00%(49/50),高于参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失血量(30.24±4.53)ml少于参照组的(100.22±9.27)ml,下床活动时间(24.16±1.97)h、手术时间(50.27±2.85)min及住院时间(7.25±0.98)d均短于参照组的(35.26±2.45)h、(90.14±3.65)min、(12.16±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酐(97.65±9.24)μmol/L、血红蛋白(105.95±6.81)g/L均低于参照组的(131.75±15.35)μmol/L、(137.65±8.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结石治疗中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清石率,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和术后病情康复时间,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标准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清石率 肾功能
下载PDF
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通过JAK/STAT3通路调节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7
作者 孙智辉 徐仲秋 +5 位作者 董丽 毕闯 王惠琳 韩新文 李志帅 李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14-18,37,共6页
目的探讨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Cal-27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和机制。方法制备LSPM1和培养人舌鳞癌细胞Cal-27,分组实验:Blank组(空白对照)、LSPM1组(加入LSPM1冻干粉稀释液,终浓度30 mg·mL^(-1))、AG-490组... 目的探讨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Cal-27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和机制。方法制备LSPM1和培养人舌鳞癌细胞Cal-27,分组实验:Blank组(空白对照)、LSPM1组(加入LSPM1冻干粉稀释液,终浓度30 mg·mL^(-1))、AG-490组(加入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和LSPM1+AG-490组(同时加入LSPM1和AG-490)。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采用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观察细胞生物学功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JAK2和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72 h内LSPM1组细胞增殖率(0.81±0.03)明显低于Blank组(0.93±0.03)(P<0.01)。加入AG-490后,LSPM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72 h内AG-490组和LSPM1+AG-490组细胞增殖率与Blan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30 mg·mL^(-1) LSPM1对Cal-2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LSPM1组72 h内细胞划痕面积缩小2.3×10^(4)个单位,Blank组划痕面积缩小4.2×10^(4)个单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PM1抑制人舌鳞癌细胞Cal-27迁移;Blank组细胞凋亡率为0.11±0.01,LSPM1组细胞凋亡率为0.21±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PM1促进人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中Blank组、LSPM1组、AG-490组和LSPM1+AG-490组JA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62、0.20、0.60;p-JA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66、0.30、0.60;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22、0.09、0.1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17、0.07、0.10;加入AG-490抑制剂后,LSPM1+AG-490组STAT3、JAK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较LSPM1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通过JAK2/STAT3信号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舌鳞状细胞癌 Cal-27 乳杆菌A-2 LSPM1 JAK2/STAT3
下载PDF
我国基层慢病管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婷婷 聂慧 +3 位作者 冀莎莎 巩鑫 侯芃芬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3年第5期710-713,共4页
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关系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质量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成效。虽然国家出台了的大量政策措施来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但该网络目前在慢性病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关系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质量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成效。虽然国家出台了的大量政策措施来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但该网络目前在慢性病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角,以基层慢病管理现实需求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保健 慢性病管理 策略探讨 健康中国
原文传递
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上皮及泪液稳定性的改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中淇 赵彭彭 孙禹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3273-3278,共6页
目的观察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患者角膜上皮厚度及泪液稳定性改变,评价其在近视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2021年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夜戴OK镜治疗近视的青少年右眼,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 d... 目的观察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患者角膜上皮厚度及泪液稳定性改变,评价其在近视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2021年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夜戴OK镜治疗近视的青少年右眼,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同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的环形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角膜曲率明显下降,TBUT明显缩短(P<0.001),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1 d中央区角膜上皮明显变薄(P<0.001),反转弧区角膜上皮明显增厚(P<0.001)。角膜曲率、中央区及反转弧区角膜上皮厚度的戴镜前后变化值与屈光度变化值呈线性相关(R 2=0.463,P<0.001;R 2=0.308,P<0.001;R 2=0.251,P=0.006)。戴镜后少部分患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上升至1级,所有患者无明显上皮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为1级的受试眼TBUT较等级为0级的受试眼明显缩短(P<0.001)。结论短期夜戴OK镜矫正近视早期有效,且对于角膜上皮和泪液稳定性而言总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上皮 角膜塑型镜 视力 泪液稳定性
下载PDF
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孙延波 李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进行体检、尿常规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超声...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进行体检、尿常规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均行α受体阻滞剂治疗3个月以上而无明显效果,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IP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测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Qmax)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3例患者治疗后,25例患者诉排尿困难症状较前明显缓解,8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拟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后IPSS评分为(15.18±6.1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86±7.26)分(t=3.782,P<0.001);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53.69±48.35)mL]较治疗前[(181.45±92.15)mL]明显减少(t=15.328,P<0.001);治疗后Qmax[(16.21±4.22)mL/s]明显高于治疗前[(7.91±1.69)mL/s](t=6.358,P<0.001);治疗后Pdet.Qmax[(27.38±5.13)cmH2O]较治疗前[(57.15±8.43)cmH2O]明显下降(t=9.5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尿道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方法,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颈梗阻 排尿动力学 排尿障碍 残余尿 尿道扩张术 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