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种子生产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尹华燕 袁延超 +1 位作者 贺小彦 穆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7-131,共5页
种子生产学是高等农科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与种子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思政元素丰富。推进乡村振兴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充分发挥种子生产学思政元素作用... 种子生产学是高等农科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与种子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思政元素丰富。推进乡村振兴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充分发挥种子生产学思政元素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全面提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明素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从种子生产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出发,以师资队伍和课程思政建设两方面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并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稳定输送种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种子生产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校教师绩效分类评价体系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仁高 张水玲 张恩盈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为调研对象,着眼于通过分类评价解决高校内部学科差异性和评价统一性矛盾,研究了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关键事件法、层次分析法在制定教师绩效指标体系中的有效性,提出了教师绩效分类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路径,明确... 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为调研对象,着眼于通过分类评价解决高校内部学科差异性和评价统一性矛盾,研究了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关键事件法、层次分析法在制定教师绩效指标体系中的有效性,提出了教师绩效分类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路径,明确了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绩效 分类评价 院校研究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小姝 邹晓霞 +6 位作者 李美君 司彤 赵跃 宋兆锋 孙日丹 高华援 王丽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活力、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处理,8℃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发芽势(5.9%)、发芽率(7.7%)、发芽指数(11.0%)、种子活力指数(6.9%)和幼苗叶片SPAD值(11.4%),同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25℃常温和10℃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0.0%~50.2%、44.9%~48.1%、48.2%~48.5%,但8℃低温胁迫处理对花生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8℃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8.2%)、活力指数(10.9%)和花生幼苗根长(45.1%)及根表面积(38.4%),但对10℃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均无显著影响,同时,种衣剂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以及10℃低温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但对8℃低温胁迫无显著作用。综上,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显著,而种衣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缓解低温胁迫,改善轻度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花生幼苗 根系形态 光合生理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改善植株光合特性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
4
作者 赵凯男 丁豪 +11 位作者 刘阿康 姜宗昊 陈广周 冯波 王宗帅 李华伟 司纪升 张宾 毕香君 李勇 李升东 王法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84,共17页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传统施氮技术下,小麦-玉米两熟体系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减量后移对植株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周年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传统施氮技术下,小麦-玉米两熟体系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减量后移对植株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周年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3年,于山东济阳典型麦-玉两熟种植区,设置周年施氮400 kg·hm^(-2)传统农户处理(CK,小麦季200 kg·hm^(-2):65%基肥+35%返青肥,玉米季20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10%(SN,小麦季180 kg·hm^(-2):50%基肥+50%返青肥,玉米季18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20%(NH,小麦季180 kg·hm^(-2):22.2%基肥+33.3%返青肥+44.5%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28.6%基肥+71.4%大喇叭口肥)和周年减氮30%(NL,小麦季140 kg·hm^(-2):43%返青肥+57%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100%大喇叭口肥)4种施氮制度,研究不同施氮制度下麦-玉两熟体系的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氮肥后移优化了氮肥减量条件下作物光合特性,其中,叶面积指数3年均值,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和NH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0%—40.1%和21.6%—36.7%,夏玉米吐丝期NL较CK和SN处理显著提高6.8%—7.3%;叶片SPAD值3年均值,冬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7%—10.0%和7.4%—12.9%,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处理显著提高5.2%—16.2%;夏玉米大喇叭口期NL和NH较CK、SN处理3年均值分别显著提高9.0%—9.4%和6.7%—7.1%,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分别显著提高5.1%—9.4%和4.1%—9.2%;净光合速率3年均值,小麦拔节、开花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8.9%—13.3%、14.0%—18.1%和20.1%—24.4%;夏玉米大喇叭口、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4.2%—5.7%、8.7%—13.4%和7.7%—12.8%。NL处理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稳定或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冬小麦拔节、开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3年均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26.7%、27.4%和18.1%,夏玉米吐丝期显著提高14.4%。氮肥后移通过改善氮肥减量条件下光合特性,促进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终实现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籽粒产量的3年均值,NL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5%、18.1%和19.1%,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32.4%、23.8%和27.9%。【结论】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体系,周年减氮30%制度下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作物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优化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促进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总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年减氮 氮肥后移 麦-玉两熟制 籽粒产量 经济效益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5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下载PDF
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上部叶生长特征及差异研究
6
作者 陈克玲 王德权 +6 位作者 张金林 杨明峰 董小卫 王大海 管恩森 王玉华 马兴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的生长特征及差异,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全国10个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9、NC89、云烟87、翠碧1号、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97、龙江911、中烟100,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显微切片观察,对不同品种间上部叶的... 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的生长特征及差异,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全国10个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9、NC89、云烟87、翠碧1号、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97、龙江911、中烟100,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显微切片观察,对不同品种间上部叶的农艺性状和叶片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叶长、叶宽随着叶片生长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云烟87叶长、叶宽平均生长速率最快,而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生长速率较慢,最终云烟87的叶长叶宽显著大于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各品种单叶质量的积累过程不同,云烟99在叶片生长前期积累较快,云烟87、云烟97、K326在叶片生长后期仍保持较高的积累速率,龙江911、中烟100全生育期积累速率都较高。各品种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并且叶片厚度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在45 d时云烟87的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NC89、红花大金元、中烟100较薄,在45 d时中烟100的组织比和组织结构紧密度均最大,云烟87均最小。综合分析,可将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分为一类,云烟97、中烟100、龙江911、云烟85、K326和云烟99分为一类,云烟87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品种 上部叶 农艺性状 组织结构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与光合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萧珣 王兴亚 +8 位作者 张守梅 高琪 孙琳琳 陈利容 马振萍 王红霞 龚魁杰 郭玉秋 刘开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探究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B.v.)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和京农科728为供试材料接种B.v.。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能显著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有效提升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与根冠比;与... 为探究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B.v.)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和京农科728为供试材料接种B.v.。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能显著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有效提升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与根冠比;与芽孢杆菌菌剂相比,B.v.处理在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株高、叶面积、干重、鲜重等农艺性状有关指标也与芽孢杆菌菌剂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外源B.v.处理下的玉米幼苗P_(n)、T_(r)、G_(s)、WUE显著提升,C_(i)较CK显著下降;B.v.处理下的P_(n)、T_(r)和G_(s)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_(i)利用效能方面显著弱于芽孢杆菌菌剂。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有助于提升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改善荧光特性,显著提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F_(m)、F_(v)/F_(m)、F_(v)/F_(o)和q_(P),显著降低F_(o)和NPQ;B.v.处理下的叶片各叶绿素含量及总含量均显著高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荧光参数整体与芽孢杆菌菌剂无显著差异,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因此,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玉米上有着良好开发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新型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种芽萌发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菜用甘薯品种评价及营养品质分析
8
作者 田一汝 解备涛 +4 位作者 段文学 孔凡丽 董顺旭 张海燕 张立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5,共10页
本研究对25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表型性状描述、食味以及营养品质评价,并对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菜薯18号、万菜薯5号、湘菜薯2号、鄂菜薯2号、湘菜薯4号、宁菜薯3号、川菜薯211、鄂菜薯3号、福菜薯23、薯绿1号食用品质综合表现... 本研究对25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表型性状描述、食味以及营养品质评价,并对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菜薯18号、万菜薯5号、湘菜薯2号、鄂菜薯2号、湘菜薯4号、宁菜薯3号、川菜薯211、鄂菜薯3号、福菜薯23、薯绿1号食用品质综合表现与对照福薯7-6相当。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叶片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福菜薯23、福菜薯18号、万菜薯7号、湘菜薯4号、台农71、万菜薯5号、鄂菜薯2号、湘菜薯3号、宁菜薯4号、鄂菜薯10号;叶柄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鄂菜薯2号、万菜薯5号、台农71、万菜薯1号、广菜薯3号、福菜薯22、宁菜薯4号、湘菜薯4号、湘菜薯3号、宁菜薯1号;茎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万菜薯19号、湘菜薯4号、万菜薯8号、鄂菜薯10号、台农71、宁菜薯1号、福菜薯22、川菜薯211、万菜薯5号、福菜薯18号。参试品种中,湘菜薯4号和川菜薯211的茎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福薯7-6,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生产上可根据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和产量特性进行开发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品种比较 食用品质 营养品质 产量
下载PDF
外施硝态氮肥对玉米苗期涝害的缓解效应
9
作者 于秋鸿 周斌 +4 位作者 谢雨鑫 宋希云 陈子仪 孔雪晴 李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本试验以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硝态氮肥对苗期涝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淹水处理(T1)第7天时幼苗株高、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淹水+叶面喷施KNO3(T2)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干重分别比T1显著增加21.7... 本试验以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硝态氮肥对苗期涝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淹水处理(T1)第7天时幼苗株高、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淹水+叶面喷施KNO3(T2)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干重分别比T1显著增加21.7%、45.5%和32.9%、49.6%,淹水+叶面喷施Ca(NO_(3))_(2)(T3)处理下幼苗鲜重、干重比T1略有增加。与CK相比,T1处理叶片MDA和H2O2含量第5天后均显著增加,之前也有所增加;外施硝态氮肥明显降低过氧化胁迫,第5天时T2处理叶片的MDA和H_(2)O_(2)含量分别比T1下降9.1%、14.9%,T3处理分别比T1下降2.1%和14.6%。与CK相比,T1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降低,但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T2处理第1天和第5天时可溶性糖含量比T1处理显著增加44.5%和23.8%,T3处理第1天时可溶性糖含量比T1显著增加36.5%,脯氨酸含量仅在T2处理下显著增加。与CK相比,T1处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有降低,且多半达到显著水平;外施硝态氮肥提高淹水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T2处理第5天时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T1提高25.1%、12.4%和22.1%;T3处理第5天时SOD和POD活性分别比T1提高6.4%和52.9%,但CAT活性略有下降。可见,外施KNO3比Ca(NO_(3))_(2)对涝害的缓解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淹水胁迫 硝酸钾 硝酸钙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李佳 王义 +9 位作者 肖蓉 李亮 王悦 张慧 李宗新 钱欣 王良 苏玉晓 高英波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与FP、SN和SF100%处理相比,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7.66%和2.2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3.73%、12.61%和8.8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34.58%和27.82%;ZD95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93%、15.24%和7.84%,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21.79%和11.1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44.05%和34.80%。综上所述,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施肥方式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类海藻多糖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的促进作用
11
作者 邹平 杨霞 +3 位作者 于喆妍 马斯琦 荆常亮 李义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筛选并确定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抗盐性的海藻多糖种类,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中黄13为供试材料,在大豆两片真叶完全展开后,用100 mmol·L^(-1)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大豆叶片喷施0.1%的海藻多糖溶液,比较分析不同种类海藻多糖对... 为筛选并确定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抗盐性的海藻多糖种类,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中黄13为供试材料,在大豆两片真叶完全展开后,用100 mmol·L^(-1)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大豆叶片喷施0.1%的海藻多糖溶液,比较分析不同种类海藻多糖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豆幼苗遭受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生长受到抑制。施用不同种类的海藻多糖能够不同程度缓解盐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相较于盐胁迫组,喷施岩藻多糖LT使大豆幼苗株高提高17.86%,根长提高12.37%,根干重提高35.71%;施用不同种类的海藻多糖还能够不同程度增加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质膜保护能力。综上,不同种类海藻多糖均能提高大豆幼苗的抗盐能力,其中岩藻多糖比褐藻酸钠和浒苔多糖对大豆幼苗的抗盐性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海藻多糖 岩藻多糖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贾靖 孟繁港 +4 位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取籽粒样测定了籽粒营养与加工品质指标。【结果】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Fe、粗蛋白、干湿面筋含量,提高出粉率,且化肥的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N2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含量,影响糊化特性;M2处理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较M1得到提升,糊化特性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单施化肥(N1、N2)、有机肥(M1、M2)相比,M2N1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M2N1与CK相比分别提高Fe (34.26%)、Zn (19.77%)、出粉率(7.98%)、粗蛋白含量(30.75%)、淀粉含量(12.82%)、峰值黏度(24.93%)、崩解值(14.81%)、回复值(27.64%)。相比于M2N1,M2N2则降低了Zn含量、出粉率、容重、粗蛋白、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面粉中支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硬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负相关。【结论】单施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等品质,单施有机肥改善小麦面粉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同时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最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施肥措施为年施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量元素 磨粉品质 淀粉特性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李雪洁 张红祥 +6 位作者 姜雯 孙青 刘树堂 赵子铉 刘湘 张培雨 孙雪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8,共10页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粒收质量差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该区域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粒收品...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粒收质量差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该区域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粒收品种迪卡517(DK517)、京农科728(JNK728)和穗收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分析其籽粒灌浆进程参数、脱水参数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JNK728的百粒重均高于DK517、ZD958,生理成熟期的百粒重较其分别增加31.79%、 22.33%。与ZD958相比,DK517、JNK728籽粒灌浆起始势(R_(0))两年平均值分别增加89.71%、69.12%,灌浆活跃期(P)两年平均分别增加21.62%、21.83%;DK517的籽粒含水量始终低于JNK728、ZD958,生理成熟期的籽粒含水量比同时期JNK728、ZD958分别减少33.12%、25.69%;DK517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两年平均分别比JNK728、ZD958高5.62%、7.15%和60.74%、47.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020年,DK517产量最高(10 275 kg/hm^(2)),比ZD958、JNK728分别显著增加14.17%、23.38%,2021年JNK728、DK517分别比ZD958显著增产22.53%、10.96%。两年平均产量表现为DK517> JNK728> ZD958。可见,粒收品种DK517和JNK728具有较长灌浆活跃期和较高灌浆起始势以及较高籽粒总脱水速率等特征,并且,DK517表现为生理成熟前、成熟后平均脱水速率均较高,而JNK728的快速脱水优势主要表现在生理成熟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灌浆 籽粒含水率 籽粒脱水 产量
下载PDF
小麦胚芽鞘长度QTL定位和GWAS分析
14
作者 郝倩琳 杨廷志 +6 位作者 吕新茹 秦慧敏 王亚林 贾晨飞 夏先春 马武军 徐登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在干旱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适当深播可提高出苗率,胚芽鞘长度决定了小麦播种的最大深度,因此培育长胚芽鞘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了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275份... 在干旱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适当深播可提高出苗率,胚芽鞘长度决定了小麦播种的最大深度,因此培育长胚芽鞘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了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275份豆麦/石4185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和186份自然群体为材料,根据90K SNP芯片的分型结果,利用3个环境下小麦胚芽鞘长度表型数据进行QTL鉴定。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在RIL群体中鉴定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位于4BS(30.17~40.59 Mb)和6BL(700.08~703.53 M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率(PVE)分别为26.29%~28.46%和4.16%~4.36%;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方法,共鉴定到36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3)、1B(3)、1D(2)、2A(1)、3A(2)、3B(2)、4B(11)、5A(1)、5B(3)、6B(4)、7A(2)、7B(2)染色体上,在3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显著关联位点有7个,其中3个位点与已报道的位点重叠或邻近,其他4个位点推测为新位点,分别位于1A(499.03 Mb)、3A(73.06 Mb)、4B(648.74~648.87 Mb)、7A(36.31 Mb)染色体上,预测了5个候选基因(TraesCS1A03G0748300、Rht1、TraesCS4B03G0110000、TraesCS4B03G0112200和TraesCS7A03G0146600)。在两个群体中均鉴定到位于4BS(30.17~40.59 M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位点,该位点的候选基因Rht1已被证实能降低小麦胚芽鞘长度。该研究结果为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的基因以及胚芽鞘长度相关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芽鞘长度 QTL定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梁燕 孙学书 +7 位作者 王若钰 马媛媛 马睿琦 司彤 张晓军 邹晓霞 崔球 于晓娜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倒春寒等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春花生产区的花生发芽和出苗率。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商业化生产的代表性菌种之一,为使裂殖壶菌提取DHA后的废...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倒春寒等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春花生产区的花生发芽和出苗率。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商业化生产的代表性菌种之一,为使裂殖壶菌提取DHA后的废弃物藻粕能够被利用,本研究以青花11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两种不同浓度的裂殖壶菌藻粕稀释液施用为处理,分别在恒定4℃和昼夜交替(19℃/4℃)的低温环境下,测定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与正常温度条件相比,低温胁迫降低了花生下胚轴长、根长、苗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两种低温处理下,施用了藻粕液的花生种子露白率和出苗率均显著增加15%以上,干物质量、根长、苗长及下胚轴长度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持续低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藻粕液处理的花生胚芽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三种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施用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在冷害发生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将为花生种子缓解倒春寒胁迫及裂殖壶菌藻粕的资源高效再利用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开发新一代的花生种子包衣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裂殖壶菌藻粕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作物栽培学”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师长海 杜金哲 +1 位作者 李玲燕 刘义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6期321-322,共2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栽培领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群体特点也在改变,“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栽培领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群体特点也在改变,“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作物栽培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培养生 农学专业 应用教学 作物栽培学
下载PDF
《齐民要术》所载传统旱作农业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祥浩 林琪 +1 位作者 张玉梅 刘义国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293-297,共5页
蓄水保墒、抗旱保产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的关键。《齐民要术》记载了生产实践中耕田、培肥地力、适时农作、划出镇压覆盖、种子处理、换茬轮作及机械的和谐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旱作栽培技术的雏形。借鉴先人的理论经验,依托现代先进科学技... 蓄水保墒、抗旱保产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的关键。《齐民要术》记载了生产实践中耕田、培肥地力、适时农作、划出镇压覆盖、种子处理、换茬轮作及机械的和谐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旱作栽培技术的雏形。借鉴先人的理论经验,依托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对于发展旱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齐民要术 蓄水保墒 农业技术
下载PDF
玉米非自主性转座子rDt的体细胞转座序列特征
18
作者 赵官涛 谭景胜 +1 位作者 朱莉 李玉斌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Dotted/rDt是玉米遗传学中最早发现的双元转座子系统之一。为了揭示玉米中非自主性转座子rDt在其自主性转座子Dt调控下的转座遗传特性,选取了a1-rDt;Dt和a1-m1::rDt;Dt2个rDt转座子插入突变等位基因,检测玉米籽粒紫色斑点表型差异的遗... Dotted/rDt是玉米遗传学中最早发现的双元转座子系统之一。为了揭示玉米中非自主性转座子rDt在其自主性转座子Dt调控下的转座遗传特性,选取了a1-rDt;Dt和a1-m1::rDt;Dt2个rDt转座子插入突变等位基因,检测玉米籽粒紫色斑点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利用巢式PCR与特异性酶切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并鉴定了这2种材料叶片组织中rDt体细胞转座的印迹序列类型。通过构建遗传杂交群体,统计分析各群体的后代籽粒表型以及A1野生型基因的回复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在籽粒糊粉层紫色斑点大小均一但数目极低的a1-rDt;Dt材料中,仅检测到2种体细胞转座的印迹序列类型,其中1种是没有转座子插入前A1野生型。而在籽粒糊粉层紫色斑点大小不一、排列密集的a1-m1::rDt;Dt材料中可以检测到5种体细胞转座的印迹序列类型,其中3种类型均保持A1'回复突变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同时,a1-m1::rDt;Dt材料中A1'的回复突变频率是a1-rDt;Dt材料的大约2.6倍。研究表明,rDt在a1插入位点体细胞转座后的修复产物序列组成相对简单,与Ac/Ds等hAT超家族转座子相似,且rDt体细胞转座产生的印迹序列类型及丰富度是两个a1基因插入突变体中A1'回复突变频率高低及玉米籽粒糊粉层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玉米 转座印迹 rDt
下载PDF
水对盐胁迫下种子引发的缓解效应
19
作者 刘贺 李焰焰 +1 位作者 聂传朋 江绪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盐胁迫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缓解盐胁迫的危害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起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鲁麦21和济南17两个小麦品种为例,以水作为引发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引发处理,设置对比不同引发时间,和... 盐胁迫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缓解盐胁迫的危害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起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鲁麦21和济南17两个小麦品种为例,以水作为引发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引发处理,设置对比不同引发时间,和保湿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形成不同条件的处理组合。通过对幼苗进行测定与分析,探索在哪种引发处理条件下小麦有更好的抵抗盐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适宜的水引发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活力。对于鲁麦21,和济南17这两个品种来说,在水引发10 min,结合保湿12 h时具有较好的缓解盐胁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盐胁迫 萌发及产量 缓解效应
下载PDF
农业生态学教育体系的创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长星 王月福 +1 位作者 崔日鲜 邵宏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2期57-58,共2页
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最佳经济效益而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与经典农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最佳经济效益而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与经典农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内容有:不同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下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发展规律、调节、控制和优化;对于充分利用并合理保护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协调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农业院校从1983年起陆续正式设立农业生态学课程。1986年我国开始设农业生态学硕士点。农业生态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作物专业(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农经、环保、土化、生科、农业气象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生态学的教学体系己经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同时,本课程作为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在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及不同培养目标的农业生态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的同时,也就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及不同培养目标的农业生态学教学内容的共性进行了有益的思考。然而农业生态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农业生态学学科体系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亟需建立新的学科体系,这也是适应新世纪学科发展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创新设计 教育体系 高等农业院校 综合性学科 应用 系统分析方法 最佳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