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倪惠君 李秀才 +1 位作者 王友兰 朱震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22期5-7,共3页
目的:介绍近几年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丹参酮ⅡA具有抗血小板聚焦作用,对心、肝,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急性缺氧,保护心肌,防治冠心病作用;具有抑... 目的:介绍近几年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丹参酮ⅡA具有抗血小板聚焦作用,对心、肝,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急性缺氧,保护心肌,防治冠心病作用;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减轻心肌肥厚,保护心肌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脂溶性成分,其药理作用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心血管保护 丹参
下载PDF
β-内啡肽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秀才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0期917-918,共2页
1 p-内啡肽的分布与功能 p-内啡肽(p-Endorphin, p-EP)是继脑啡肽后发现的又一个内源性阿片样神经肽,它是内啡肽家族中的主要成员,由31个氨基酸组成,垂体细胞中的前阿黑皮素原是p-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前体。p-EP的释放规律与A... 1 p-内啡肽的分布与功能 p-内啡肽(p-Endorphin, p-EP)是继脑啡肽后发现的又一个内源性阿片样神经肽,它是内啡肽家族中的主要成员,由31个氨基酸组成,垂体细胞中的前阿黑皮素原是p-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前体。p-EP的释放规律与ACTH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生物钟节律。卜-EP主要在下丘脑和垂体内合成和储存。中枢神经系统内p-EP神经元的胞体集中位于下丘脑的弓状核。损伤此处的神经元后,脑内p-EP含量锐减。在脑内其它部位以及脊髓、肾上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Β-内啡肽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国内研究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7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国内研究概况李秀才(青岛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266071)BriefIntroductiontotheStudyofHeartRateVariabilityandCardiovascul...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国内研究概况李秀才(青岛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266071)BriefIntroductiontotheStudyofHeartRateVariabilityandCardiovascularDiseasesin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心率变异 研究 HRV
下载PDF
脑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4
作者 李秀才 朱震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365-366,共2页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dde,BNP)是由Sudoh等人首先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现已阐明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循环中的BNP主要有两种形式:低分子量的BNP-32...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dde,BNP)是由Sudoh等人首先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现已阐明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循环中的BNP主要有两种形式:低分子量的BNP-32和高分子量的go-BNP(γ-BNP)。正常人血浆中7-BNP为其主要形式,而在心房肌中则为BNP-32。在体内及离体心肌的研究均表明大约60%-80%的BNP分泌来自于心室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 脑利钠肽 分泌 心血管疾病 人血浆 心房肌 肾素 猪脑 抑制 高分子量
下载PDF
前言——重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其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防治 人口老龄化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 发病率 心肌梗死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k2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张社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5期309-311,31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血管 平滑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长勇 朱震 +4 位作者 陈振雨 张新立 马革 姚艳红 孟海燕 《中华理疗杂志》 1998年第1期39-40,共2页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周长勇朱震陈振雨张新立马革姚艳红孟海燕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周长勇),科研科(陈振雨),青岛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朱震、张新立、马...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周长勇朱震陈振雨张新立马革姚艳红孟海燕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周长勇),科研科(陈振雨),青岛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朱震、张新立、马革、姚艳红、孟海燕)大量临床观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氦氖激光 血管内照射 脂蛋白(a)
下载PDF
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近年来,寻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各种新药已成为预防经皮腔冠脉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问题。中药显示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药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动脉硬化
下载PDF
我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草药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秀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6年第6期326-328,共3页
我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草药物的研究现状李秀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266071)PresentStatusonChineseHerbalMedicineInhibitingVascularSmo... 我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草药物的研究现状李秀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266071)PresentStatusonChineseHerbalMedicineInhibitingVascularSmoothMuscleCelPr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MC增殖 中药 抑制 大黄素 穿心莲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于华 蔡尚郎 李天东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92-494,49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55例住院病人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的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般治疗组(A组,38例)继续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55例住院病人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的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般治疗组(A组,38例)继续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B组,38例)、雷米普利(C组,38例)和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组(D组,41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10mg和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变化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参数。结果治疗后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D组与B、C组相比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有显著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17、385.90,q=17.77~56.50,P〈0.01);B组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1.58、0.4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雷米普利均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雷米普利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医院管理队伍的问题与思考
11
作者 崔发正 《青岛医药卫生》 2001年第4期288-289,共2页
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医院管理队伍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医疗行为质量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利益。当前在部分医院内,存在医院管理滞后于医学科技发展,致使医院虽有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设备和人才,但在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医院管理队伍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医疗行为质量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利益。当前在部分医院内,存在医院管理滞后于医学科技发展,致使医院虽有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设备和人才,但在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却没有产生与国际接轨的效应,损害了医院的社会形象,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管理队伍,加强医院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者 问题与思考 管理队伍 员工 梯队结构 医院领导 医疗安全 医疗体制改革 学有所长 与国际接轨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丰强 郭俊杰 +2 位作者 林培林 安毅 李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就诊时超出急诊 PCI 时间窗(≥12h),且胸痛缓解或无加重的 AMI 患者共97例,均持续... 目的: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就诊时超出急诊 PCI 时间窗(≥12h),且胸痛缓解或无加重的 AMI 患者共97例,均持续泵入替罗非班48h,根据联合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52例,20mg,1次/d口服,持续服药至梗塞后1月,改为常规剂量10mg,1次/d)和常规剂量组(45例,10mg,1次/d 口服)。全部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于7~10d 行择期 PCI 治疗,比较两组间心肌灌注水平、术后1周和梗塞后30d 心脏功能,酶学改变[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积分[(1.32±1.01)分比(0.81±0.78)分]、校正的 TIMI 帧数[(32.4±4.73)帧比(26.8±2.34)帧]显著减少(P =0.021,P <0.001);择期 PCI 术后大剂量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P =0.024)。大剂量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51.4±8.9)%比(47.7±8.7)%,P =0.021];术后7d 及30d,两组 CK、LDH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住院期间和30d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 MACE。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降低冠脉内的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心脏功能,而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天东 于华 朱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582-583,共2页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缬沙坦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雷米普利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功能与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在应用雷米普利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缬沙坦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雷米普利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功能与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在应用雷米普利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心胸比例。结论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心脏重构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重建术 雷米普利 缬沙坦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培林 王涛 +1 位作者 李雅男 曹广智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35例为血脂紊乱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 10mg·qd ,12周 ,血脂正常者 35例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对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及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35例为血脂紊乱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 10mg·qd ,12周 ,血脂正常者 35例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对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及 12周后两组进行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IM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血脂紊乱组治疗 12周后的TC、TG、LDL C、FIB均有显著降低 (P均 <0 0 1) ,HDL -C显著升高 (P <0 0 5 ) ,颈动脉IMT显著变薄 (P <0 0 5 ) ,TT、APTT均有显著延长 (P均 <0 0 1)。PT显著升高 (P <0 0 5 )。TC、TG、LDL C、HDL C、IMT、FIB、PT均接近血脂正常组各指标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TT、APTT均超出血脂正常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 ,并改善凝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 IMT 凝血系统 高脂血症 血脂紊乱
下载PDF
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天东 于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3-924,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 目的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同时非杓型组的LVMI(179·8±36·6)g/m2和IMT(1·50±0·04)mm明显高于杓型组[LVMI(158·8±34·6)g/m2;IMT(1·20±0·03)mm,P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影响LVWI和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不同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琳琳 李盛楠 +2 位作者 曹广智 王涛 卜晓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及15 d体外反搏治疗,Ⅲ组接受常规治疗及35 d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5 d后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RP水平.结果 Ⅰ组有效率55.2%,Ⅱ组有效率90.0%,Ⅲ组有效率93.1%.Ⅰ组治疗前后对比,CR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对比,Ⅱ组、Ⅲ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体外反搏与短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均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广智 赵靓鸽 +1 位作者 林培林 王涛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与雷米普利 (rami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方法  15 0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A组 (n =75 ) :口服缬沙坦 80mg/d ,雷米普利1 2 5~ 10mg/d...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与雷米普利 (rami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方法  15 0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A组 (n =75 ) :口服缬沙坦 80mg/d ,雷米普利1 2 5~ 10mg/d ;B组 (n =75 ) :口服雷米普利 1 2 5~ 1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 )评估 ,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 8周后两组左房内径 (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心输出量 (CO)、心排血指数 (CI)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LVEDV、LVESV、EF、FS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雷米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雷米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联合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姜少燕 王其新 李天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分为勺型组(n=86)、非勺型组(n=92)、反勺型(n=8)、超勺型组(n=12)四组。检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与...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分为勺型组(n=86)、非勺型组(n=92)、反勺型(n=8)、超勺型组(n=12)四组。检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与勺型组患者ABI、baPWV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非勺型组、反勺型、超勺型组患者较勺型组患者ABI呈减低趋势,而baPWV呈增加趋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维持血压正常昼夜节律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节律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大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秀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介绍大黄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癌、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为深入研究大黄抗衰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期刊中有关大黄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结果:总结了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 目的:介绍大黄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癌、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为深入研究大黄抗衰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期刊中有关大黄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结果:总结了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氧自由基 抗动脉硬化 化学成分 药理学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俊杰 许丰强 +4 位作者 李健 李丹 郭永芳 李永红 安毅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6期75-77,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短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就诊时超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窗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有无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患... 目的 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短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就诊时超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窗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有无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于7~10 d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心肌灌注水平、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1),择期PCI术后TIMI血流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在急性STEMI恢复期短期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心肌组织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