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升级、智能替代对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3000户企业纵向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泓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9-168,共10页
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使得依靠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投入支撑的增长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日益迫切。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过程中... 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使得依靠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投入支撑的增长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日益迫切。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过程中,能够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人工智能“补位式”替代与人力资本提升,对于我国制造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重视多途径解决用工短缺问题,提升智能替代融入意识,强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智能替代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对城镇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周晓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40,共10页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logit模型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城镇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家庭的生育意愿较低;成年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其意愿生育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该变...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logit模型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城镇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家庭的生育意愿较低;成年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其意愿生育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该变量不会显著影响不想生育的概率;女性工资收入占比对男性和女性的意愿生育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经济地位提高将引起其意愿生育数量增多、不愿生育的概率减小;相对于男性,女性的生育意愿对各变量的反应更加敏感。笔者认为调节收入分配和发展婴幼儿照护与托管行业两个方面是提高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人群 生育意愿 教育水平 经济状况
下载PDF
新时代慈善事业与共享发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泓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慈善事业可以促进城乡、地区与民族共享发展,也可促进阶层之间理解、互助与共享发展,同时是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共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推动政策法规完善,营造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政... 慈善事业可以促进城乡、地区与民族共享发展,也可促进阶层之间理解、互助与共享发展,同时是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共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推动政策法规完善,营造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政治环境;弘扬公益伦理观,营造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文化氛围;重视企业主体带动,推动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社会引领;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推动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慈善事业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劳动伦理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泓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7,共9页
中国特色劳动伦理的形成,基于近代民族实业对现代劳动伦理的初步探索、延安时期对革命劳动伦理的建构探索、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劳动伦理的深入探索,实现“马克思劳动伦理主线贯穿”“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创新发展”与“市场经济伦理互鉴融合... 中国特色劳动伦理的形成,基于近代民族实业对现代劳动伦理的初步探索、延安时期对革命劳动伦理的建构探索、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劳动伦理的深入探索,实现“马克思劳动伦理主线贯穿”“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创新发展”与“市场经济伦理互鉴融合”的辩证统一。它具体表现为国家责任伦理“共享发展、公平正义、敬德爱民”、企业经营伦理“创造财富、造福社会、报效国家”与劳动职业伦理“勤劳敬业、进取创新、全面发展”三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劳动伦理 国家责任伦理 企业经营伦理 劳动职业伦理
原文传递
《劳动合同法》的争鸣、探索与推动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劳动合同法》因涉及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它有力地推动着传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十五年之际,本研究从“实践实施”“社会价值”“立法属性”及“立法宗旨”等角度,对其探索、实施与推动予以... 《劳动合同法》因涉及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它有力地推动着传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十五年之际,本研究从“实践实施”“社会价值”“立法属性”及“立法宗旨”等角度,对其探索、实施与推动予以回顾探讨。本研究认为:《劳动合同法》是最为典型的社会法,对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合同法》以“单保护”为切入点,实现了共赢的“双保护”。为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社会法治建设,研究建议:应客观审视其产生的实践价值、形成的学理渊源及面对的新生问题,从而实现其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公民社会权益、提升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权益保障 社会法 劳动关系
下载PDF
新时代更加重视中国特色劳动伦理精神指引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泓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9年第4期30-31,共2页
劳动伦理是对劳动中道德现象的概括,反映劳动者、劳动集体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特点与发展规律。中国特色劳动伦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由立足中国特征的劳动职业伦... 劳动伦理是对劳动中道德现象的概括,反映劳动者、劳动集体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特点与发展规律。中国特色劳动伦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由立足中国特征的劳动职业伦理、企业经营伦理、国家责任伦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伦理 劳动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劳动伦理的理论阐释
7
作者 谭泓 《新华文摘》 2022年第24期155-157,共3页
劳动伦理指劳动过程中人与其他要素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对劳动关系的伦理概括,反映着劳动者、劳动集体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特点与发展规律。劳动伦理在整个伦理体系研究中居于“元问题”的位置,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动力,并制约着社会道... 劳动伦理指劳动过程中人与其他要素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对劳动关系的伦理概括,反映着劳动者、劳动集体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特点与发展规律。劳动伦理在整个伦理体系研究中居于“元问题”的位置,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动力,并制约着社会道德、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准则 劳动伦理 伦理体系 劳动集体 特点与发展 理论阐释
原文传递
“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突破
8
作者 谭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年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年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数字经济 路径突破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促进人力资本流动与提升 被引量:13
9
作者 谭泓 张丽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41,共9页
人工智能产生的根源是对重复繁重型劳动的解放和劳动人口不足的"补位式"替代,劳动人口越稀缺,增加劳动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越高,人工智能替代创造的边际价值将越大,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应越明显。通过青岛市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劳... 人工智能产生的根源是对重复繁重型劳动的解放和劳动人口不足的"补位式"替代,劳动人口越稀缺,增加劳动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越高,人工智能替代创造的边际价值将越大,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应越明显。通过青岛市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替代促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流出、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流入,促进人力资本的学历和综合力提升、岗位和工资收入提升。本文建议:提升"智能替代人工"的导向意识,重视人工智能"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推动,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精准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替代 人力资本 流动与提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