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史昌河 黄艳秋 唐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优势株,分析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炎症活动度、病毒载量等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46例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RNA提取物NS5B区和(或)...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优势株,分析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炎症活动度、病毒载量等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46例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RNA提取物NS5B区和(或)CORE-E1区进行扩增,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在PUBMED网站中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关系。结果 46例血清标本,HCV RNA均为阳性,44例可以分型,分型率为95.65%,其中基因1b型28例(63.64%),2a型14例(31.81%),3b型2例(4.55%)。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ALT、AST水平均无关(P>0.05)。结论青岛地区HCV流行株为基因1b型和2a型,基因1b型为优势株,同时发现3b基因型。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基因型 青岛
下载PDF
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艳秋 史昌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8-470,共3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较高的复制率及变异率,在人体内呈准种分布。目前根据Simmonds命名系统可将其分为6个基因型。HCV基因分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较高的复制率及变异率,在人体内呈准种分布。目前根据Simmonds命名系统可将其分为6个基因型。HCV基因分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病毒载量、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特别在抗病毒治疗方面,HCV基因分型是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预测抗病毒疗效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基因分型 综述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丽娜 吴玮 孙晓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73例HBe 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6例(A组),恩替卡韦组25例(B组)...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73例HBe 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6例(A组),恩替卡韦组25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并恩替卡韦治疗组22例(C组)。观察3组病人治疗第12、24及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HBe 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2、24、48周时,A组病人的ALT复常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078~11.917,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第12、24、48周时,A组病人HBV DNA转阴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455~12.509,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第24、48周时,A、B组HBe Ag转阴率、HBe Ag转换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171~21.469,P〈0.05)。在治疗第12周时,3组病人均未出现HBs Ag转阴,在治疗第24、48周时,A、B组病人的HBs Ag转阴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第48周时,A、B组病人的HBs Ag下降值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F=3.802,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并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乙型肝炎E抗原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倩倩 陈文美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人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109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其血清AFP、CEA、FERR、CA724、CA199水平,生化仪检测血清GG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慢乙肝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085~46.480,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阳性率明显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χ~2=74.64~417.81,P〈0.05),健康对照组AFP、CEA、FERR、CA199、CA724阳性率均为0。原发性肝癌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χ~2=109.21~260.78,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类 癌胚抗原 铁蛋白质类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谷氨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香娟 李建忠 柳富会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初始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CHB病人63例,根据有无发生YMDD变异分为变异组(45例)...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初始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CHB病人63例,根据有无发生YMDD变异分为变异组(45例)和未变异组(18例)。所有相关因素通过问卷形式获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未变异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变异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61,P<0.01)。两组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MDD变异与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等无相关性,与HBVDNA长期不转阴及血清学不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下载PDF
刺参糖胺聚糖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V相关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丽 辛永宁 +1 位作者 罗兵 宣世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在动物活体内的抗HBV作用.方法:开放性动物实验.HBV转基因小鼠3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刺参糖胺聚糖低(30mg/kg)、中(40mg/kg)、高(50mg/kg)三个剂量组及干扰素(45U/kg)对...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在动物活体内的抗HBV作用.方法:开放性动物实验.HBV转基因小鼠3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刺参糖胺聚糖低(30mg/kg)、中(40mg/kg)、高(50mg/kg)三个剂量组及干扰素(45U/kg)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分笼饲养.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30d.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其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综合评分法观察并半定量分析小鼠肝脏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刺参糖胺聚糖低、中、高剂量对小鼠肝脏HBsAg,HBcAg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4.93±1.43,3.57±1.02,3.27±0.64vs6.97±0.75;5.73±1.62,4.27±1.03,4.27±1.03vs7.23±0.53,P<0.01或0.05),但其抑制作用低于干扰素对照组(P<0.01或0.05),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刺参糖胺聚糖具有一定的体内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糖胺聚糖 小鼠 乙型肝炎病毒 HBsAg HBC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