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栾晓东 盖延红 +3 位作者 万越 侯红 慕强 王启堂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82-483,486,共3页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1例应用含蒽环类(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患者,分为全程应用右丙亚胺加化疗组(6个化疗周期),半程(后3个化疗周期)应用右丙亚...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1例应用含蒽环类(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患者,分为全程应用右丙亚胺加化疗组(6个化疗周期),半程(后3个化疗周期)应用右丙亚胺加化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超敏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1年后肿瘤复发率指标。结果随访1年时,右丙亚胺全程应用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右亚丙胺半程应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1年无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全程应用右亚丙胺比半程应用对心脏的毒性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且右亚丙胺对蒽环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操对患者上臂水肿及肩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炳高 袁新颜 +5 位作者 王启堂 栾晓东 王翠平 贾爱玲 王守彪 孙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6-19,共4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运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自行编制的康复训练操训练,观察其术后患侧上臂水肿的发生率及肩关节的活动度。方法: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3-09/2004-07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Ⅰ~Ⅲ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运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自行编制的康复训练操训练,观察其术后患侧上臂水肿的发生率及肩关节的活动度。方法: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3-09/2004-07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Ⅰ~Ⅲ期,均经病理证实),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康复训练组(140例)。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操训练,只自行锻练。康复训练组,运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自制的康复训练操,辅以音乐进行康复训练。该康复训练操共分五部分,分别表示术后1周内、2周内、3周内、4周内及术后1个月以上5个时段,每部分分4节。测量患侧上肢水肿犤标准:术后首次换药(排除包扎过紧造成水肿)后出现患侧上肢胀痛;患侧上肢较另一侧上肢肿大;压之有凹陷犦发生率,观察术前、术后1,2,3个月肩关节的活动度,上肢的前、后、侧方上举角度,内外方旋转角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比较:术后3个月康复组的前方上举、后方上举、侧方上举、外旋、内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06.0±1.0)°,(49.0±2.0)°,(85.0±1.0)°,(61.0±1.0)°,(83.0±1.0)°;(48.1±2.0)°;(46.2±1.0)°,(59.5±4.0)°,(58.3±1.0)°,(49.1±1.0)°,t=6.32-1.56,P<0.05犦。②两组患者患侧上臂水肿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康复训练组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犤(7%,32%),u=4.42,P<0.05;(2%,15%),u=3.94,P<0.05犦。结论:康复训练操能有规律地活动上肢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使患侧上肢水肿减轻,肩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运动障碍 肩关节
下载PDF
右丙亚胺在老年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炳高 袁新颜 +3 位作者 王丽 侯红 邢志博 李振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391-2393,共3页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ZR)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乳腺中心和青岛市肿瘤医院肿瘤科治疗的120例应用CTF(CTX+THP+5-FU)方案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ZR)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乳腺中心和青岛市肿瘤医院肿瘤科治疗的120例应用CTF(CTX+THP+5-FU)方案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加用DZR)和观察组(加用DZR)(DZR∶THP=10∶1,即右丙亚胺和吡柔比星的用药剂量比为10∶1)。观察及统计治疗前、治疗第1个周期、第3个周期、治疗第6个周期、治疗完成后半年、治疗完成后1年的心脏事件(心前区疼痛、心率失常、心电图改变、心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发生率,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和分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自第1个周期开始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1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两组的非心脏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HP从第1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加用DZR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性,且毒副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乳腺癌 辅助化疗 吡柔比星 右丙亚胺 心脏事件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辉 王新刚 +2 位作者 王启堂 王翠萍 栾晓东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上动脉灌注 乳腺癌 化疗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引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永政 赵宁 +1 位作者 赵辉 刘正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69-369,共1页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经常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生理和精神负担,延迟放化疗时机[2].我科自2006年至2012年对321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使用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重新放置负压管引流3种不同的...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经常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生理和精神负担,延迟放化疗时机[2].我科自2006年至2012年对321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使用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重新放置负压管引流3种不同的方式处理皮下积液并做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下载PDF
Mammotome微创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辉 王启堂 苏天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72-172,17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乳腺疾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宫向前 寿楠海 +1 位作者 张永生 王启堂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检测了 92例乳腺癌组织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4 5 7% (42 /92 ) ,p16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但p16阳性者远...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检测了 92例乳腺癌组织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4 5 7% (42 /92 ) ,p16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但p16阳性者远隔转移率 14 3% (6 / 4 2 )低于p16阴性组 34%(17/ 5 0 ,P <0 0 5 )。本组p16基因表达与疾病缓解期无关。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乳腺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对筛选乳腺癌术后高危转移患者 ,加强随访诊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乳腺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后行为恢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炳高 王守彪 +2 位作者 郭云良 李永刚 梅广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康复治疗组。利用行为学测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康复治疗组。利用行为学测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探求早期康复运动对大鼠脑缺血后行为恢复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阐述其分子机理。结果康复训练组功能评分在手术后14天、21天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早期康复运动促进大鼠大脑缺血后的功能恢复,其分子机理可能与缺血半影区GAP-43、P38mRNA的表达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脑缺血 行为恢复 分子机理 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素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螺内酯治疗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差别 被引量:14
9
作者 盖延红 栾晓东 +1 位作者 朱为勇 徐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37-538,541,共3页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螺内酯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72例)和〉60岁组(72例)。螺内酯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连续给药12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后自动计算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结果 与(≤60岁)螺内酯组比较,(〉60岁)螺内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年龄〉60岁的患者,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内酯能够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岁)的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螺内酯 血压 收缩压 年龄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盖延红 栾晓东 +1 位作者 张瑞军 徐丹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NP、hs-CRP和Lp(a)浓度,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及舒张末期容积( LVESV).结果 AMI组的BNP、hs-CRP、Lp(a)水平分别为(391±136) ng/L、( 16±15) mg/L、(367±191 )mg/L.UAP组分别为(267±80) ng/L、(11±7) mg/L、(324±171) mg/L.SAP组分别为(36±21) ng/L、(2±1)mg/L、(191±130) mg/L.对照组分别为(33±14) ng/L、(1.0±0.4)mg/L、(150±116)mg/L.AMI组和UAP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及S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MI组与SAP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LVEDV、LVESV、LVEF分别为(95±19)、(43±9)ml,(0.51±0.08);UAP组分别为(93±23)、(42±8)ml,(0.55 ±0.08);AP组分别为(86±18)、(32±9)ml,(0.64±0.09);对照组分别为(86±18)、(29±9)ml,(0.66±0.09).AMI组、UAP组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ACS患者中,BNP浓度与hs-CRP和Lp(a)呈正相关,(r=0.53,P<0.01;r=0.543,P<0.01).BNP浓度与LVEF明显负相关(r=-0.44,P<0.01).控制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后计算两变量间偏相关系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发病48 h内BNP浓度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 容积呈正相关(r =0.42、0.40,均P<0.01).结论 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ACS患者BNP浓度的升高除了与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相关外,也可能与缺血损伤造成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炳高 袁新颜 +2 位作者 王守彪 郭云良 李永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3-74,共2页
①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②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 tar大鼠110只,分别应用Zea Longa法、刘亢丁法和改良法建立MACO模型各35只,假手术组5只。利用行为学测试、四氮唑(TTC)染色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 ①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②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 tar大鼠110只,分别应用Zea Longa法、刘亢丁法和改良法建立MACO模型各35只,假手术组5只。利用行为学测试、四氮唑(TTC)染色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③结果 改良法的手术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神经缺失体征明显、梗死灶固定。④结论 改良线栓法是制备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城乡初产妇母乳喂养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新颜 王炳高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707-2708,共2页
目的:探讨城乡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随机抽取乡村初产妇120名,城市初产妇180名,调查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和象征性母乳喂养率。结果:乡村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大于城市初产妇;而象征性母乳喂养率则明显小于... 目的:探讨城乡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随机抽取乡村初产妇120名,城市初产妇180名,调查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和象征性母乳喂养率。结果:乡村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大于城市初产妇;而象征性母乳喂养率则明显小于之。结论:城市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小于乡村初产妇,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饮食结构、担心哺乳影响形体及美容、不适宜的文胸、内衣与乳罩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城乡差异
下载PDF
乳癌诊断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翠平 王炳高 齐春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肝表面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炳高 王守彪 +3 位作者 夏玉军 梅广东 刘志才 单涛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①目的 探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暴露途径 ,为右三肝叶和肝左外叶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取 30例成人肝标本 ,以肝镰状韧带和左纵沟所在的平面为中心 ,向两侧行平行连续性切面以观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情况。③结果 矢状部... ①目的 探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暴露途径 ,为右三肝叶和肝左外叶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取 30例成人肝标本 ,以肝镰状韧带和左纵沟所在的平面为中心 ,向两侧行平行连续性切面以观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情况。③结果 矢状部、囊部的左右侧和角部的左右侧在肝膈面的对应点三维坐标 (单位均为cm)分别为 (0 .6 5、4 .6 4、4 .35 ) ,(- 0 .4 5、4 .72、4 .4 0 ) ,(0 .5 5、6 .6 5、3.76 ) ,(- 0 .4 5、6 .6 7、3.70 ) ;在肝脏面对应点三维坐标分别为 (0 .6 6、4 .5 0、2 .74 ) ,(- 0 .4 5、4 .5 4、2 .4 0 ) ,(0 .5 0、6 .5 1、2 .76 ) ,(- 0 .5 1、6 .5 4、2 .70 )。④结论 在肝脏面左纵沟右 0 .5cm处做切口较易暴露处理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右侧分支 ;在肝的膈面镰状韧带左 0 .7cm处做切口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左侧分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表面定位 肝切除术 肝镰状韧带
下载PDF
男性乳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爱玲 贾翠玲 刘久美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自制胸壁包扎装置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炳高 袁新颜 +2 位作者 李凤月 侯红 李振凤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52-653,657,共3页
目的通过自制胸壁包扎装置与传统的胸壁加压包扎法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比较,探讨自制胸壁包扎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人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应用自制胸壁包扎装置)和对照组130... 目的通过自制胸壁包扎装置与传统的胸壁加压包扎法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比较,探讨自制胸壁包扎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人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应用自制胸壁包扎装置)和对照组130例(应用传统的胸壁加压包扎法),比较两组病人引流管放置时间、皮下积血或积液发生率、术后皮瓣血运差或坏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皮下积血或积液发生率、术后皮瓣血运差或坏死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56,χ2=17.24、4.10,P<0.05)。结论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采用自制胸壁包扎装置可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降低皮下积血或积液及术后皮瓣血运差或坏死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胸壁包扎装置 设备设计
下载PDF
CD44^+/CD24^(-/low)和ALDH1与浸润性乳癌分子亚型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振凤 徐静 +3 位作者 苏天慧 王炳高 颜政 邹晓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癌分子亚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使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XT autostainer仪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9例乳癌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癌分子亚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使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XT autostainer仪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9例乳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D44、CD24和ALDH1的表达。结果乳癌病例中CD44^+/CD24^(-/low)的阳性表达率为37.1%,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在Her-2型及三阴性乳癌(TNB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乳癌病例中ALDH1的阳性表达率为22.8%,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1),在TNB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乳癌病例中CD44^+/CD24^(-/low)与ALDH1+的联合表达率为5.8%,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7,P<0.01)。CD44^+/CD24^(-/low)与ALDH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CD44^+/CD24^(-/low)阳性表达的乳癌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5.2%,较阴性表达病人显著降低(χ~2=10.34,P<0.01);ALDH1阳性表达的乳癌病人5年DFS为61.0%,较阴性表达病人显著降低(χ~2=12.28,P<0.01)。结论乳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和ALDH1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不高,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这些标志物有可能预测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抗原 CD44 抗原 CD24 醛氧化还原酶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Cyclin D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梅 孙冠宇 +1 位作者 曲延刚 周岩冰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对乳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 D1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对两者关系以及预后进行分析。以37例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增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对乳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 D1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对两者关系以及预后进行分析。以37例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增生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及乳癌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和55.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χ=7.291,P<0.01)。Cyclin D1阳性率在乳癌高分化组为47.62%,中分化组为61.76%,低分化组为17.39%,各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χ=11.008,P<0.05)。ER阳性乳癌病人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病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Cyclin D1(+)ER(+)组预后与Cyclin D1(+)ER(-)及Cyclin D1(-)ER(-)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3.992,P<0.05),而与CyclinD1(-)ER(+)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clin D1的表达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参与癌前病变的发生并影响癌细胞分化程度。Cyclin D1在乳癌中表达与病理分级、ER状态有关。Cyclin D1异常表达的ER(-)乳癌病人预后较差,而Cyclin D1异常表达的ER(+)乳癌病人预后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雌激素
下载PDF
凯西莱及生脉注射液对乳癌术后诺维本并表阿霉素化疗毒性作用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春华 王翠平 王炳高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57-258,共2页
关键词 凯西莱 生脉注射液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男性乳癌3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辉 王启堂 栾晓东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4例男性乳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随访至2006年8月,5年无瘤生存率为68.8%,5年总生存率为81.3%,腋淋巴结阴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4.6%,腋淋巴结阳... 目的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4例男性乳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随访至2006年8月,5年无瘤生存率为68.8%,5年总生存率为81.3%,腋淋巴结阴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4.6%,腋淋巴结阳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33.3%(χ^2=8.48,P〈0.01)。结论男性乳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个性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病人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