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拖带技术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齐洪涛 兰克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很多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是折返造成的。这些折返环通过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很难确定。拖带是电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拖带技术在导管标测时,依据不同部位起搏时,标测电位图的比较,观察起搏位点与折返环的关系,... 很多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是折返造成的。这些折返环通过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很难确定。拖带是电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拖带技术在导管标测时,依据不同部位起搏时,标测电位图的比较,观察起搏位点与折返环的关系,揭示折返心律失常的特征。拖带技术可区分位于折返环上及折返环外的起搏点、确定折返环异常传导区域,指导治疗折返性心律失常。拖带标测已被用于心房扑动、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瘢痕有关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现将介绍拖带标测对诊断折返引起心律失常的的应用价值。另外,将揭示显性拖带与隐匿性拖带的差异,最后,将介绍诊断和治疗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带 起搏 心动过速
下载PDF
放疗心脏毒性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齐洪涛 张小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4-818,共5页
目的分析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心脏毒性的主要表现、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心脏毒性、心脏副作用、心脏并发症和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1979-01-01-2014-... 目的分析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心脏毒性的主要表现、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心脏毒性、心脏副作用、心脏并发症和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1979-01-01-2014-12-31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76条,中文文献28条。纳入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2)进行放射治疗;3)出现心脏毒性并发症。排除标准:1)同时进行化疗;2)放疗前有心脏病史;3)非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中文文献26条,英文文献143条,最后纳入分析35条文献。结果放射治疗心脏毒性的主要表现为心包渗出、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传导障碍和瓣膜疾病。发生机制为放疗导致内皮细胞和血管炎症及血栓改变,与放疗损伤相关的血管结构改变、放疗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改变、放疗心脏的小血管的损伤和放射导致的动脉硬化有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新的放疗方案并给予抗感染和抗血栓等以防止动脉硬化。结论放射治疗在提高患者疗效的同时,可造成心脏毒性,心脏毒性的治疗仍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脏毒性 放射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日本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指南介绍(续前) 被引量:2
3
作者 齐洪涛 林沁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4 解释动态血压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1年龄和性别 意大利和丹麦人群未治疗的健康人的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24h血压平均增加2/1mmHg。最近澳大利亚学者用动态血压对诊室18~80岁高血压未治疗人群进行研究显示,每增加10岁,收缩压增... 4 解释动态血压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1年龄和性别 意大利和丹麦人群未治疗的健康人的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24h血压平均增加2/1mmHg。最近澳大利亚学者用动态血压对诊室18~80岁高血压未治疗人群进行研究显示,每增加10岁,收缩压增加1.6mmHg,而舒张压不随年龄改变。与在诊室测量时血压与年龄相关的明显变化不同,动态血压测量时血压变化不明显。年龄增加对白大衣反应的影响是,在老年组收缩压治疗的目标值(相当于诊室血压149/90mmHg)每10岁降低1mmHg。白天动态血压的舒张压不受年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心血管危险因素 共识 指南 隐蔽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日本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指南介绍(待续) 被引量:1
4
作者 Head GA MeGrath BP +10 位作者 Mihailidou AS Nelson MR Schlaich MP Stowasser M Mangoni AA Cowley D Brown MA Ruta LA Wilson A 齐洪涛(译) 林沁(审校)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0,共3页
国际上大多数高血压管理指南,将某段时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作为决定降压和降压幅度的重要依据。这些指南的核心是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态血压、家庭血压优于诊室血压,更能反映患者的... 国际上大多数高血压管理指南,将某段时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作为决定降压和降压幅度的重要依据。这些指南的核心是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态血压、家庭血压优于诊室血压,更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但目前测量患者的血压主要依据诊室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心血管危险因素 共识 指南 隐蔽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