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检测及氟哌啶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春文 谢俊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伏核和纹状体内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腹腔给大鼠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离体测定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多...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伏核和纹状体内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腹腔给大鼠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离体测定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PCP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 [(7.84± 1.15 ,10 .6 8± 1.2 0 (ng/mg脑组织湿重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17± 0 .43 ,1.80± 0 .32 )ng/mg脑组织湿重 ](P <0 .0 0 1) ;经氟哌啶醇长期治疗后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 [(1.84± 0 .36 ,9.43± 0 .78)ng/mg脑组织湿重 ]较治疗前 [(8.39± 1.2 9,12 .5 4± 1.0 4)ng/mg脑组织湿重 ]有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PCP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伏核和纹状体DA功能亢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 苯环己哌啶 氟哌啶醇
下载PDF
在体监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量及氟哌啶醇对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文 谢俊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①目的 在体监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 (DA)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氟哌啶醇的作用。②方法 经腹腔给大鼠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快速周期伏安法 (FCV)在体测量模型大鼠纹状体D... ①目的 在体监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 (DA)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氟哌啶醇的作用。②方法 经腹腔给大鼠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快速周期伏安法 (FCV)在体测量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释放量。③结果 PCP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3.95±0 .6 3) μmol/L ,右侧 (4 .0 3± 0 .5 8)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32± 0 .2 7) μmol/L和 (1.2 6± 0 .2 9) μmol/L(t =2 2 .5 9,12 .19,P <0 .0 0 1)。短期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后 ,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2 .6 5± 0 .5 6 ) μmol/L ,右侧(2 .5 3± 0 .32 ) μmol/L ,较PCP组 (4 .33± 0 .44 ) μmol/L和 (4 .45± 0 .5 6 ) μmol/L无明显改变 (F =18.5 5 ,18.34 ,q =2 .85 ,2 .39,P >0 .0 5 )。而长期给予氟哌啶醇后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2 .36± 0 .5 7) μmol/L ,右侧为 (2 .2 9±0 .75 ) μmol/L ,较PCP组的 (4 .31± 0 .6 0 ) μmol/L和 (4 .5 8± 0 .6 4) μmol/L明显降低 (F =6 9.0 4,5 9.80 ,q =4.79,5 .43,P <0 .0 0 1)。④结论 PCP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DA功能亢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 纹状体 氟哌啶醇 快速周期伏安法 在体监测 模型 释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