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洛替尼对肺癌模型小鼠的时辰药理学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培培 李明春 +4 位作者 刘姣 张彬 刘亮 付青姐 赵丽艳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9期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按不同时辰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ev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E、F 6个厄洛替尼用药组和模型组,A^F组小鼠分别在对应的8:00、12:00、16:00、20:00、24:00、次...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按不同时辰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ev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E、F 6个厄洛替尼用药组和模型组,A^F组小鼠分别在对应的8:00、12:00、16:00、20:00、24:00、次日4:00灌胃给予厄洛替尼30 mg/kg,模型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检测20 d内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及第21天时肿瘤瘤质量和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PKB)、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F组小鼠肿瘤生长较缓慢(P<0.05),明期(8:00-16:00)肿瘤生长较暗期(20:00-次日4:00)缓慢,其中C组小鼠肿瘤生长最慢,E组小鼠肿瘤生长最快(P<0.05);A^F组小鼠瘤质量均降低,其中A、B、C组比D、E、F组降低明显,C组最明显;A、B、C组小鼠EGFR、PKB、Cyclin D1 mRNA表达较D、E、F组降低明显。结论:厄洛替尼对肺癌模型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初步认为明期比暗期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PKB/Cyclin D1/CDK-4介导的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洛替尼 昼夜节律 时辰化疗 Levis肺癌细胞 抗肿瘤 机制
原文传递
厄洛替尼时辰给药对肺癌模型裸鼠的抑瘤作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萍萍 李明春 +2 位作者 刘亮 刘宁 刘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按时辰给药对肺癌裸鼠模型的抑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HCC827人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随机分为6个厄洛替尼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厄洛替尼组分别在08:00,12:00,16:00,20:00,24:00及次日04:00 ig给...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按时辰给药对肺癌裸鼠模型的抑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HCC827人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随机分为6个厄洛替尼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厄洛替尼组分别在08:00,12:00,16:00,20:00,24:00及次日04:00 ig给予厄洛替尼5 mg·kg-1,模型组给予与厄洛替尼组等体积分数的溶剂磺丁基醚-β-环糊精溶液。测量21 d内裸鼠肿瘤体积变化,处死裸鼠后剥离肿瘤并称量其质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分子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A(P21Waf1)的m RNA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厄洛替尼08:00和次日04:00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厄洛替尼08:00,12:00和次日04:00组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与20:00组〔(0.70±0.36)g〕比较,08:00〔(0.30±0.17)g〕和次日04:00〔(0.39±0.29)g〕组裸鼠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08: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GFR和MAPK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20:00组(P<0.05),而P21Waf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厄洛替尼08:00和次日04:00组p-EGFR和p-MAP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厄洛替尼时辰给药对裸鼠移植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具有时辰节律性,08:00给药组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MAPK/P21Waf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洛替尼 时辰化疗 昼夜节律 信号转导途径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扇贝多肽(PCF)抑制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明清 杜卫 +3 位作者 郭沈波 王跃军 孙谧 王春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3-1289,共7页
建立了紫外线A和B辐射诱导的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的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流氏细胞仪、酶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等技术,研究了扇贝多肽(Pcr)抑制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实验发现,PCF... 建立了紫外线A和B辐射诱导的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的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流氏细胞仪、酶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等技术,研究了扇贝多肽(Pcr)抑制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实验发现,PCF可明显抑制紫外线A和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1.42~5.68mM剂量范围内PCF剂量依赖性抑制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并能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同时,PCF也抑制细胞内JNK蛋白的磷酸化及Caspases.3蛋白的活化。通过加入ROS、JNK和Caspase.3抑制剂证实,PCF作为抗氧化剂减少了细胞内ROS的生成并提高了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进而阻断了ROS—JNK—cas—pase-3信号级联反应,抑制了紫外线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HACAT细胞 扇贝多肽 凋亡
下载PDF
内源性MAO—B抑制因子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耿波 岳旺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内源性MAO-B抑制因子 衰老 作用机制 因子吲哚醌 学习能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