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肪分化(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才龙 那娜 +3 位作者 张积华 孙康 田少奇 夏长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773-1779,共7页
背景:目前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从不同胎龄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诱导其向成骨及成... 背景:目前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从不同胎龄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诱导其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细胞呈螺旋状排列;透射电镜下可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胞核比例大,细胞器少,为低分化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最强,低胎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最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44和CD90,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CD45。成骨诱导后3周,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诱导3周,油红O染色可检测到胞质中脂滴的形成。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增殖特点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可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成骨细胞 成脂肪细胞
下载PDF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仁萍 赵新秀 +1 位作者 王伟 马莉娜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65岁以上MODSE病人的死亡危险因素、病死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MODSE的主要病因是重症感染、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及心肺复苏术后等,其病死率高达62.92%...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65岁以上MODSE病人的死亡危险因素、病死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MODSE的主要病因是重症感染、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及心肺复苏术后等,其病死率高达62.92%,并存慢性疾病者病死率高达73.61%,且病死率随着衰竭器官数目增加而显著升高(χ2=6.944,P<0.01)。结论 MODSE发病原因复杂,基础病变多,病死率高,具有连续性和动态变化等特征,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老年人 危险因素 病死率
下载PDF
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燕 赵新新 +2 位作者 康闪 刘玲玲 张东峰 《齐鲁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了解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方法检索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有关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文献,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 目的了解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方法检索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有关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文献,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计算采用Stata 10.0统计软件。结果共10篇文献12项研究符合条件,剔除对照组不符合H-W平衡的研究后,AG+GG/AA基因型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合并OR值为1.29,95%CI为0.89~1.86(P=0.18);G/A等位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合并OR值为1.44,95%CI为0.92~2.27(P=0.11);AG+GG/AA基因型与胃癌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7,95%CI为1.34~2.34,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等位基因与胃癌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6,95%CI为1.35~2.3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但对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可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Asp299Gly 消化系统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二维应变超声成像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心室功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宏增 孙品 +2 位作者 张芬 王志斌 李俊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90-391,395,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30例,均接受CRT,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排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30例,均接受CRT,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排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测量环向应变(CS)峰值、径向应变(RS)峰值及纵向收缩期应变(LS)峰值。结果 CRT后1、3个月LVEF、LVEDD、LVESD及LS、RS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57~73.35,q=3.49~16.42,P〈0.05);CRT后1、3个月LVEF、LVEDD、LVESD和CS、LS、RS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评价CRT后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可用于评价CRT的短期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