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1-40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辛萍 郭宗君 +1 位作者 金丽英 董增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大鼠脑内不同部位β淀粉样肽1-40(Aβ1-40)表达的变化,探讨模拟实验性Alzheimer病(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按2×2方差分析的方法随机分为4组: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大鼠脑内不同部位β淀粉样肽1-40(Aβ1-40)表达的变化,探讨模拟实验性Alzheimer病(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按2×2方差分析的方法随机分为4组: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卵巢切除加穹窿海马伞切断组(OF组)、对照组,每组7只。穹窿海马伞切断参照Klein等的方法进行。卵巢切除参照Singh等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除不切除卵巢和不切断穹窿海马伞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Aβ1-4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经F分析,双侧卵巢切除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01)。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双侧卵巢切除主效应均可导致各脑区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二者共同作用在海马CA1区、杏仁核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OF组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FF组和OVX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结论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大鼠多个脑内Aβ1-40表达显著增多,可以作为模拟实验性AD动物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下器官 海马 卵巢切除术 Β淀粉样肽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TCRδ、γ双基因定量及连接区序列动态分析的临床意义(摘要)
2
作者 卢洁 谷仁凯 +4 位作者 雷科 孙立荣 庞秀英 李学荣 董增义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4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CRδ TCRΓ 基因重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砷剂和沙利度胺单用及联用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荷瘤小鼠抗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洁 金洁 徐伟来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砷剂(arsenic trioxide,ATO)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单用及联用在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荷瘤小鼠体内抗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取对数生长期人MDS细胞株MUTZ-1细胞接种于第一代4~6周龄SCI... 目的探讨砷剂(arsenic trioxide,ATO)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单用及联用在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荷瘤小鼠体内抗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取对数生长期人MDS细胞株MUTZ-1细胞接种于第一代4~6周龄SCID小鼠和裸鼠(BALB/CA-nμde)的肩胛皮下;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流式细胞术免疫学、染色体分析等方法对荷瘤组织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动物传代,观察第二代61只SCID小鼠和8只裸鼠的成瘤率和成瘤潜伏期。(2)动物实验:随机取56只MDS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40只(ATO、THAL单用及联用)和对照组16只(生理盐水和未治疗);用病理学、IHC、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 densitycount,MVD)、DNA凝胶电泳、PI染色、TUNEL染色等多参数方法,观察药物对各组荷瘤小鼠生长、瘤体大小、生存期、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等影响。结果(1)动物模型的建立:SCID小鼠成瘤率(98.4%,60/61)明显高于裸鼠(62.5%,5/8)(P=0.0027);SCID小鼠成瘤潜伏期(中位数12d)较短;而裸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中位数26d)(Z=4.605,P〈0.001)。荷瘤组织的来源鉴定结果证实为人源性的、保持了原细胞系(MUTZ.1细胞)生物学特性,表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2)动物体内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ATO(7.5μg)单用有较强的抑制荷瘤生长(F=146.94,P=0.000)和诱导凋亡作用(F=30.10,P=0.000),但副作用较大,小鼠难以耐受;小剂量ATO(5.0μg)单用亦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副作用较轻,小鼠平均生存期较长(F=25.11,P〈0.01)、疗效较好。大剂量ATO与THAL联用副作用大、小鼠平均生存期较短(P〈0.01),疗效不佳。THAL单用抑瘤有效,但显效较迟缓,其机制并非诱导细胞凋亡(P〉0.05),而可能与抑制血管生成机制有关。结论(1)成功建立人MDS-SCID荷瘤小鼠模型;(2)小剂量(5.0wg)ATO在MDS荷瘤小鼠体内抑瘤有效、副作用较轻,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高存活率,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氧化物 沙利度胺 抗肿瘤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C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日玲 谷仁凯 +3 位作者 陈铭珍 王建勋 蔡康荣 何惠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63-664,共2页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白血病 细胞株 HL-60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T细胞受体双基因标志检测对ALL患儿化疗效应评价初探
5
作者 卢洁 谷仁凯 +4 位作者 孙立荣 雷珂 庞秀英 李学荣 董增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 (TCR)双基因标志定量检测法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效应动态定量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TCR双基因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CPCR) DNA定量法 ,对 96例ALL进行微量残留病 (MRD)动态定量检测和化疗效应...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 (TCR)双基因标志定量检测法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效应动态定量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TCR双基因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CPCR) DNA定量法 ,对 96例ALL进行微量残留病 (MRD)动态定量检测和化疗效应差异的定量评价。并对 5 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进行了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① 96例ALL的TCRδ重排率为 81% ;TCRγ重排率为 76 % ;TCRδ和γ双基因重排率为 6 8% ;TCRδ或γ基因检测重排率为 88 5 %。B ALL的TCRδ重排检出率 (86 % )与T ALL(2 5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精确概率计算 ,P =0 0 16 )。② 5 6例AML组TCRγ重排率为 2 5 % ,而AML M5型其重排率达 5 4%。③检测 6 6例完全缓解 (CR)期ALL的 132份骨髓标本 ,化疗效应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早期诱导缓解的化疗效应 ,对ALL患儿CR期MRD水平有重要影响 ,MRD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CR 412个月ALL的MRD水平较高 ,显示该期化疗杀伤效应相对不足 ,是骨髓复发的危险时期 ;认为长期持续完全缓解 (CCR)达 3年以上的ALL ,若MRD持续转阴或维持低水平 (≤ 0 0 5 % ) ,则可作为停药指标。结论 TCRδ、γ双基因CPCR DNA定量法 ,可提高ALL基因重排检出率和MRD监测敏感性 ,能有效地进行大样本的化疗效应定量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T细胞受体 基因重排 ALL 药物治疗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dic(8;9)(p11;q11)染色体继发t(9;22)(q34;q11)核型异常一例
6
作者 刘洪军 卢洁 +1 位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核型异常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继发性 患儿 常见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RT-PCR 基因产物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δ、γ基因重排连接区序列的动态分析
7
作者 卢洁 谷仁凯 +5 位作者 雷珂 王学淳 孙立荣 庞秀英 李学荣 董增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在初诊、完全缓解 (CR)及复发不同时期的T细胞受体 (TCR)δV D、γV J基因重排连接区序列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 载体分子克隆测序、限制性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 ,对 34份ALL患者...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在初诊、完全缓解 (CR)及复发不同时期的T细胞受体 (TCR)δV D、γV J基因重排连接区序列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 载体分子克隆测序、限制性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 ,对 34份ALL患者标本进行TCRδ、γ连接区序列动态分析。结果  34份ALL患者标本的TCRδ、γ基因重排序列在初诊、CR及复发不同转归时期显示有差异性和规律性。TCRδV D重排序列分析显示 ,2 4份ALL患者标本中 ,10份初诊患者Vδ2、Dδ3序列较完整 ,其中 7份伴有Dδ3的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 11份CR期患者有明显Vδ2的 3′端、Dδ3的 5′端及七碱基序列重排序列缺失 ,Dδ3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消失。初诊与CR期ALL患者Vδ2或Dδ3重排序列缺失率及Dδ3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率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精确概率计算 ,P均 =0 .0 0 1)。 3份复发患者标本均保留Dδ3的 5′端重排序列完整。 10份TCRγV J序列分析结果规律性与δ相似。结论 ALL的TCRδV D、TCRγV J基因重排序列的改变与ALL的发生、疗效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细胞受体 分子克隆 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