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与肿瘤生长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璇 侯建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32-2135,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调控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RASSF1 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南芳芳 姜洁 +2 位作者 夏敏 冯进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目的:探讨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转录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 目的:探讨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转录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率(54%);②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5);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年龄和病理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RASSF1A转录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基因 RASSF1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促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后适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静 任法新 +4 位作者 孙晓健 张传焕 李留东 牟楠 董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Post 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ost 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适应(Post...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Post 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ost 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适应(Post C)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I-JNK)组、JNK激活剂+缺血后适应(Ani+Post C)组和JNK激活剂(Ani)组6组。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 I)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基础状态、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及再灌注3 h检测PLA表达水平;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结果 (1)I/R组CK-MB、Tn I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高于Sham组(P<0.05);Post C组和I-JNK组CK-MB、Tn I水平和梗死面积低于I/R组(P<0.05);与Post C组相比,Ani+Post C组和Ani组CK-MB、Tn I水平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PLA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MIRI不同时间点,I/R组、Ani+Post C组及Ani组PLA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在再灌注60 min和3 h,与I/R组相比,Post C组和I-JNK组PL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Post C组相比,Ani+Post C组和Ani组PL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I/R组P-JNK水平高于Sham组(P<0.05)。Post C和I-JNK抑制了P-JNK的生成(P<0.05),而Ani促进P-JNK水平升高(P<0.05);与Post C组相比,Ani+Post C组和Ani组P-JNK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Post C通过抑制JNK MAPK的磷酸化而减少再灌注过程中PLA的表达,从而减轻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原癌基因蛋白质c-jun 缺血后适应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下载PDF
宫颈癌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初永丽 苏志慧 姜学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75例,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15)和浸润癌组(n=60),另随机选择15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75例,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15)和浸润癌组(n=60),另随机选择15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非生物素)分别测定15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原位癌、60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宫颈浸润癌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组和对照组(P<0.05)。CD105标记的宫颈浸润癌MVD值较原位癌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宫颈癌Ⅱ期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较Ⅰ期明显增强,MVD较Ⅰ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G2、G3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G1,且MVD较G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者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二者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整合素αVβ5和MVD的表达与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Vβ5表达增强和MVD增高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素αVβ5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整合素αVβ5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2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璇 侯建青 姜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0例宫颈鳞癌(Ⅰa~Ⅱa期)(SCC)及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并以4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检测CD34的...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0例宫颈鳞癌(Ⅰa~Ⅱa期)(SCC)及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并以4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检测CD34的表达,计数各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Ang-2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9.6%,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6.7%,对照组的表达率7.5%。SCC组Ang-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SCC组MVD值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CC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Ang-2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SCC及CIN组织中,MVD值与Ang-2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52)。结论 Ang-2与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2 微血管密度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式景 李晓燕 +2 位作者 王璇 刘志芬 姚丽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 2001年11月~2003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将19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足三里穴位注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 2001年11月~2003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将19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组92例,于孕20、24、28、32、36周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共5次,每次200 IU.肌肉注射组98例,于相同时间肌肉注射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HBsAg、HBeAg及HBs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者,新生儿宫内感染8例,宫内感染率为8.7%,低于肌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出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穴位注射组临产前血清中HBV-DNA含量显著低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孕妇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的宫内感染,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穴位注射 肌肉注射 宫内感染 HB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新生儿脐血 结论 青岛大学 医学院
下载PDF
早产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式景 王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1071-1072,共2页
关键词 早产 药物治疗 围生医学 防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中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初永丽 刘文娟 +3 位作者 崔青 冯桂姣 王彦 姜学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肪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活性的改变,探讨GDM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正...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肪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活性的改变,探讨GDM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正常妊娠妇女及35例GDM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的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免疫沉淀、薄层层析及γ液闪计数方法检测PI-3激酶的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DM组患者FPG[(7.85±3.51)mmol/L]、FIN[(25.17±3.76)mU/L]及HOMA-IR(1.75±0.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GDM组PI-3K活性(85.75%)下降(P<0.01);GDM组PI-3K与孕晚期体重、孕晚期体重指数及HOMA-IR呈负相关(r=-0.59、r=-0.63、r=-0.74,P均<0.01)。结论 GDM患者PI-3K参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导致IR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组织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媛丽 姜学强 王绍光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57-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及米非司酮5 mg治疗组1、0 mg治疗组和25 mg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组病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caspase 3表达...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及米非司酮5 mg治疗组1、0 mg治疗组和25 mg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组病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caspase 3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病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aspase 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Hc=27.42、26.26,q=6.23~8.52,P〈0.05)。10 mg与25 mg治疗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组织caspase 3阳性表达率与5 mg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q=3.77~5.44,P〈0.05)。结论服用米非司酮后,病人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caspase 3的表达增强,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可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米非司酮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1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敏 徐爱群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年第5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16 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检出率为 4 5 .7/万 (16 1/ 35 2 4 0 ) ,后 5年检出率 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16 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检出率为 4 5 .7/万 (16 1/ 35 2 4 0 ) ,后 5年检出率 6 2 .0 /万 ,较前 5年检出率 30 .0 /万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 )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 ,占 4 2 .9% (6 9/ 16 1) ,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 ,占2 1.7% (35 / 16 1) ,心律失常占第三位 ,为 16 .2 % (2 6 / 16 1) ;(3)阴道分娩占 32 .5 % (5 2 / 16 0 ) ,剖宫产占 6 7.5 % (10 8/ 16 0 ) ,剖宫产组心功能明显差于阴道分娩组 (P<0 .0 5 ) ;(4 )心脏病组的孕产妇死亡率 3.1%及围生儿死亡率 7.5 %均高于非心脏病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心脏病患者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非心脏病者 (P<0 .0 5 )。 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产科一种严重合并症 ,需要严密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检出率 剖宫产 阴道分娩 常见 孕产妇死亡率 母儿预后 结论 显著性 差异
下载PDF
华蟾素与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侵袭性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绍光 姜学强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侵袭性生长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内膜癌HHUA细胞,以0.25、2.5和25 g/L的华蟾素干预后,四唑盐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44s表达,tra...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侵袭性生长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内膜癌HHUA细胞,以0.25、2.5和25 g/L的华蟾素干预后,四唑盐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44s表达,transwell小室分析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华蟾素对内膜癌HHU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华蟾素生药(0.79±0.21)g/L。对照组CD44s mRNA表达为1.31±0.25、侵袭细胞数为60.50±2.52;0.25 g/L华蟾素对内膜癌HHUA细胞CD44smRNA表达和侵袭力无影响(均P>0.05);2.5 g/L华蟾素干预后,内膜癌HHUA细胞CD44s mRNA表达为1.02±0.23、侵袭细胞数为30.50±3.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 g/L华蟾素干预后,内膜癌HHUA细胞CD44s mRNA表达为0.97±0.39、侵袭细胞数为22.50±4.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 g/L和2.5 g/L华蟾素2个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 g/L华蟾素可抑制内膜癌HHUA细胞的侵袭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蜍毒素 子宫内膜肿瘤 基因 细胞凋亡 治疗
下载PDF
I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渠力平 于小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723-3725,3729,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mRNA和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d-1的表达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1 mRNA和蛋白在人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 目的检测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mRNA和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d-1的表达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1 mRNA和蛋白在人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定量,分析Id-1变化与宫颈癌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Id-1 mRNA和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升高。Id-1 mRNA和蛋白表达在宫颈癌中呈直线正相关。Id-1高表达和癌组织分化呈负相关,和FIGO分期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d-1表达明显升高,而且与癌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Id-1检测有助于对宫颈癌进行早期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D-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宁 郝翠芳 +2 位作者 曲庆兰 徐爱群 王雄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年第2期121-121,123,共2页
关键词 阴道超声引导 异位妊娠 妇产科 穿刺治疗 输卵管妊娠 诊断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渠力平 于小玲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了解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mRNA和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 mRNA和蛋白在6例人正常宫颈、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4例宫颈癌组织中的... 目的了解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mRNA和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 mRNA和蛋白在6例人正常宫颈、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4例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定量,分析Id-1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Id-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在CIN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阳性表达,宫颈浸润癌组织Id-1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吸光度均显著高于CIN组织(t=7.80、3.15,P<0.05)。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Id-1 mRNA相对定量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3 030.30,q=17.78、95.04,P<0.01)。宫颈癌组织中Id-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1)。Id-1表达和宫颈癌组织分级及FIGO分期呈正相关(r=0.67、0.58,P<0.01、0.05)。结论检测Id-1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分化抑制因子-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2006年-201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鑫 刘志芬 +2 位作者 李蕾 徐爱群 柳红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8期94-95,108,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影响因素及确诊手段,为探索开展围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10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出生围产儿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2010年我院共出生22 2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共301例... 目的探讨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影响因素及确诊手段,为探索开展围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10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出生围产儿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2010年我院共出生22 2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共30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5‰(301/22211).出生缺陷率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唇腭裂、多指与并指(趾)、单肾缺如及多囊肾、生殖器畸形。产妇城乡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胎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25岁及≥35岁的产妇其出生缺陷率高于其它组,出生缺陷率随产妇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出生缺陷率的主要诊断手段为超声诊断(59.14%),产前诊断率为48.17%(145/301)。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 监测 产前保健
原文传递
XB130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燕 孟璇 +1 位作者 侯丽 侯健青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1期1239-1241,1245,共4页
XB130是一种适配器蛋白,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及基因和micro RNA的表达均与之有关。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XB130在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组织中均明显过表达,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参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XB130是一种适配器蛋白,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及基因和micro RNA的表达均与之有关。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XB130在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组织中均明显过表达,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参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因此,了解XB130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可能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国内外关于XB130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B130 适配器蛋白 肿瘤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CD4^+CD25^+FOXP3^+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荣 侯建青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阳性细胞率的变化,并观察此变化与患者化疗疗效及与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是否可作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36例卵巢上...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阳性细胞率的变化,并观察此变化与患者化疗疗效及与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是否可作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36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均有病理证实,为术后复发或姑息性减瘤术后,应用FACS检测患者化疗前、2周期、4周期、6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阳性率,同时检测CD4+/CD8+比值。观察终点为出现病情进展,记录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CD4+CD25+FOXP3+细胞阳性率在化疗敏感性(CR+PR)患者中下降明显,尤其是PR患者。而在化疗后进展的患者中无明显变化,甚至有上升趋势。CD4+/CD8+比值在化疗敏感性(CR+PR)患者中升高,而在进展患者中无变化,甚至下降。结论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外周血中CD4+CD25+FOXP3+细胞阳性率在化疗前后的变化与患者化疗疗效相关,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一项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FOXP3基因 化疗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原代培养胎盘绒毛滋养细胞11β-HSD2表达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徐爱群 曾蔚越 +2 位作者 杨霄 周远洋 廖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原代培养的早产胎盘绒毛滋养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早产胎盘原代绒毛滋养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用DEX(100nmol/L)模拟两疗程糖皮质激素给药干...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原代培养的早产胎盘绒毛滋养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早产胎盘原代绒毛滋养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用DEX(100nmol/L)模拟两疗程糖皮质激素给药干预原代培养的绒毛滋养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滋养细胞11β-HSD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此外在DEX干预的同时加入RU486(1μmol/L),检测滋养细胞11β-HSD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EX干预原代培养滋养细胞,培养1d后11β-HSD2mRNA表达开始上升,第2d和第3d继续升高(P<0.05),第4d改为无药物培养液后表达明显下降,第5d^7d重复给药后再次升高(P<0.05);在DEX干预的同时加入RU486(1μmol/L)共同作用,可见每天滋养细胞11β-HSD2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重复给予DEX具有刺激原代培养的早产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加11β-HSD2蛋白和mRNA表达的作用;故早产胎盘滋养细胞可以通过调节11β-HSD2表达起到保护胎儿的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地塞米松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 滋养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下载PDF
1例输卵管绒毛膜癌病例报道
19
作者 陈勇华 杨瑛 +5 位作者 张英红 王文双 郑薇 王桂青 侯建青 王彦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9-320,共2页
1病例简介 患者,31岁,因“异位妊娠术后48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9天,下腹痛7天冶于2013年2月4日收入院。患者,G2P0,月经周期4~5天/40天,量中、轻度痛经。48天前患者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前血β-HCG〉10000mIU/m... 1病例简介 患者,31岁,因“异位妊娠术后48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9天,下腹痛7天冶于2013年2月4日收入院。患者,G2P0,月经周期4~5天/40天,量中、轻度痛经。48天前患者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前血β-HCG〉10000mIU/ml,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约4cm×3cm×3cm,表面呈紫蓝色,伞端有少许血凝块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 异位 绒毛膜癌
下载PDF
GnRHa配合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20
作者 张宁 王晓黎 郝翠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5期80-80,共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GnRHa配合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取得良好的结局,报道如下。
关键词 局部注射 无水乙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达菲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