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英慧 孙华君 赵洪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的CD11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2)用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2.5μmol/LAs2O3处理HL-60细胞90h后,细胞分化的标志性细胞膜抗...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的CD11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2)用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2.5μmol/LAs2O3处理HL-60细胞90h后,细胞分化的标志性细胞膜抗原CD11b表达明显升高,由(14.5±2.1)%升高到(35.4±5.7)%,P<0.05;NBT阳性细胞由(10.0±2.1)%升高到(31.2±3.4)%(P<0.05),同时c-myc基因在mRNA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As2O3通过降低c-myc基因表达及上调细胞分化抗原CD11b表达,从而促进HL-60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60细胞 砷剂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笑蕾 王彦 黄葆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3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DIC筛查指标,以及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效果。结果152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人中36例(23.68%)合并DIC,8例病人死亡,5/8人死于...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3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DIC筛查指标,以及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效果。结果152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人中36例(23.68%)合并DIC,8例病人死亡,5/8人死于颅内出血。DIC病人与非DIC病人PT、Fbg、TT、PLT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D-dimer、PT、Fbg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应用小剂量肝素钠联合血小板输注及凝血因子补充治疗,DIC治愈率77.78%,治愈率病人的DIC纠正时间为7~15 d(均值9.32±5.10)。结论DIC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及严重并发症,PT、Fbg、TT、D-dimer是白血病合并DIC重要观察指标,小剂量肝素钠可以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航 所爱英 +2 位作者 杜甜甜 毛琦善 王静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微生物学等分析。结果79例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46.03%、曲霉菌感染占26.98%、毛霉菌感染占1.5...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微生物学等分析。结果79例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46.03%、曲霉菌感染占26.98%、毛霉菌感染占1.58%;死亡11例,占14.00%。感染多发生在化疗后,感染前抗生素应用(65.82%)。影像学上以支气管肺炎型表现为主,占4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多发生于化疗及抗生素应用后,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因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提高对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肺部真菌感染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肝再生磷酸酶-3(PRL-3)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博 刘新 +2 位作者 刘小倩 崔新 王欣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肝癌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中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的表达,以探讨PRL-3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肝癌...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肝癌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中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的表达,以探讨PRL-3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CD31单抗标记的免疫磁珠分离并纯化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PRL-3、基质金属酶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分选所获得的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纯度在90%以上。PRL-3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mRNA水平(PRL-3 vsβ-actin:11.50±2.95 vs 1.76±1.04,P<0.001)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PRL-3在肝癌血管生成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内皮细胞 肝再生磷酸酶-3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清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辛春红 马俊杰 +1 位作者 徐俊卿 王笑蕾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清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89例ET患者初诊时血清LDH水平,4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清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89例ET患者初诊时血清LDH水平,4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89%患者血清LDH水平高于正常,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87.80%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正常值,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LDH及NSE水平均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LDH与NSE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ET患者血清LDH及NSE水平升高可反映血小板的增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乳酸脱氢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剪接因子突变与MDS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 安立才 初晓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82-886,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so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MDS患者因髓系无效造血而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许多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髓中的恶性细胞逐渐增多,有30%~40%的MDS患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so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MDS患者因髓系无效造血而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许多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髓中的恶性细胞逐渐增多,有30%~40%的MDS患者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剪接因子 靶基因 突变 治疗
原文传递
狗舌草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的作用
7
作者 马智刚 范会冰 +2 位作者 范小莉 徐俊卿 张晓录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研究狗舌草提取物对U266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的作用.方法 U266细胞株与狗舌草提取物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结果 狗舌草总提取物影响26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 目的 研究狗舌草提取物对U266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的作用.方法 U266细胞株与狗舌草提取物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结果 狗舌草总提取物影响26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狗舌草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狗舌草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舌草提取物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 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
原文传递
单体核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栾彦彦 徐俊卿 +4 位作者 黄葆华 刘小倩 刘英慧 陈丽明 初晓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单体核型(MK)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8例AML患者中233例(46.8%)为异常核型,MK42例,占全部患者的8.4%及异常核型的18.O%,最常见的为-... 目的探讨单体核型(MK)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8例AML患者中233例(46.8%)为异常核型,MK42例,占全部患者的8.4%及异常核型的18.O%,最常见的为-7、-17。复杂核型(CK)70例,占全部患者的14.1%及异常核型的30.0%。与不伴有MK的AML患者比较,伴有MK者发病年龄较高(中位年龄62.5岁对52岁,P=0.003),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较低(62.5g/L对77g/L,P=0.009),白细胞计数较低(7.0×10^9/L对11.7×10^9/L,P=0.008)。MK中常见的不良预后核型是复杂核型、-7、-5、7q-、5q-。单因素分析发现伴有MK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不伴有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3和26.3个月,P〈0.001)。伴有CK的患者预后亦差于不伴有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和26.3个月,P〈0.001)。在伴有CK患者中,伴有MK的患者预后差于不伴有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4和19.2个月,P=0.007)。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K是AML患者独立于NCCN预后分组和CK的预后因素(HR=2.610,95%CI1.632-4.175,P〈0.001)。结论MK是AML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性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