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门树林
张健敏
+3 位作者
高志浩
温荣严
骆林
崔笑晨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6,共6页
采用叠层热压工艺制备了单向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CF-PF/coPA),即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CF/coPA)的基础上引入界面性能优异且韧性好的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PF/coPA)。采用0°/90°拉伸试验、三点...
采用叠层热压工艺制备了单向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CF-PF/coPA),即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CF/coPA)的基础上引入界面性能优异且韧性好的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PF/coPA)。采用0°/90°拉伸试验、三点弯曲测试和动态机械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分数CF-PF/coPA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横向拉伸力学性能、弯曲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PF20/coPA复合材料相比,CF-PF(10∶10)/coPA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267.6 MPa)与模量(8.9 GPa)分别提高了38.4%和778.7%。而且弯曲强度(67.1 MPa)比PF20/coPA、CF20/coPA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7.8%和17.2%。同时,与CF20/coPA复合材料相比,纤维增强效率提高了18.3%。断裂面SEM图像、90°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测试均表明CF-PF/coP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优异。动态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在低温与高温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均具有比PF20/coPA与CF20/coPA复合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该协同增强体系具有潜在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对结构材料的轻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自增强复合材料
协同增强
力学性能
轻量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拉伸温度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高志浩
张健敏
+3 位作者
门树林
温荣严
骆林
戴作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125,131,共8页
采用熔体挤出拉伸法以高、低分子量混合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微孔膜,研究了不同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表面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微孔膜的形态、...
采用熔体挤出拉伸法以高、低分子量混合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微孔膜,研究了不同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表面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微孔膜的形态、结构、晶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的成孔形貌、孔隙率、结晶度及β相含量均有影响。热拉伸温度为80℃时,微孔膜结晶度为58.86%,β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2.50%,此时微孔膜的力学性能最佳;而当热拉伸温度为120℃时,PVDF微孔膜的成孔分布更加均匀,其孔隙率可达到最大值3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热拉伸温度
β相含量
孔隙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门树林
张健敏
高志浩
温荣严
骆林
崔笑晨
机构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6,共6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22133)
青岛市科技局(18-2-2-3-jch)。
文摘
采用叠层热压工艺制备了单向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CF-PF/coPA),即在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CF/coPA)的基础上引入界面性能优异且韧性好的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PF/coPA)。采用0°/90°拉伸试验、三点弯曲测试和动态机械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分数CF-PF/coPA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横向拉伸力学性能、弯曲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PF20/coPA复合材料相比,CF-PF(10∶10)/coPA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267.6 MPa)与模量(8.9 GPa)分别提高了38.4%和778.7%。而且弯曲强度(67.1 MPa)比PF20/coPA、CF20/coPA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7.8%和17.2%。同时,与CF20/coPA复合材料相比,纤维增强效率提高了18.3%。断裂面SEM图像、90°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测试均表明CF-PF/coP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优异。动态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在低温与高温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均具有比PF20/coPA与CF20/coPA复合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该协同增强体系具有潜在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对结构材料的轻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自增强复合材料
协同增强
力学性能
轻量化
Keyword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ic composites
self-reinforced composites
synergistic reinforcem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lightweight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拉伸温度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高志浩
张健敏
门树林
温荣严
骆林
戴作强
机构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125,131,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2213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709240128)
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青年专项(18-2-2-3-jch)。
文摘
采用熔体挤出拉伸法以高、低分子量混合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微孔膜,研究了不同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表面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微孔膜的形态、结构、晶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拉伸温度对PVDF微孔膜的成孔形貌、孔隙率、结晶度及β相含量均有影响。热拉伸温度为80℃时,微孔膜结晶度为58.86%,β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2.50%,此时微孔膜的力学性能最佳;而当热拉伸温度为120℃时,PVDF微孔膜的成孔分布更加均匀,其孔隙率可达到最大值31.51%。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热拉伸温度
β相含量
孔隙率
Keyword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microporous membranes
hot-stretching temperature
βphase content
porosity
分类号
TQ325.4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纤维与聚酰胺自增强复合材料协同增强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门树林
张健敏
高志浩
温荣严
骆林
崔笑晨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热拉伸温度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高志浩
张健敏
门树林
温荣严
骆林
戴作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