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后多发性瓣周漏介入封堵治疗1例
1
作者 刘伟丽 李大成 +4 位作者 刘松 屈占军 李燕超 唐国璋 江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96-800,共5页
患者2年前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术后并发中度瓣周漏(PVL),后进展为重度PVL、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成功封堵多漏口,PVL改善为轻-中度。半年后复查,NYH... 患者2年前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术后并发中度瓣周漏(PVL),后进展为重度PVL、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成功封堵多漏口,PVL改善为轻-中度。半年后复查,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PVL改善为轻度,治疗效果满意。本例提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影像评估应对PVL进行可能性分析,预计发生概率较大时,可针对性选择瓣膜以预防或改善PVL,并做好同期PVL封堵术准备;充分利用CT 3D重建、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对多隧道PVL直观、立体和精准显示,对于合理选择封堵器和导丝,指导封堵策略,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瓣周漏 介入封堵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3D打印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聂佩 郝大鹏 +6 位作者 王宁 杨光杰 颜蕾 苗文杰 段绍峰 左盼莉 徐文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骨脊索瘤59例、骨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骨脊索瘤59例、骨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独立临床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构建综合模型,通过校正、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CT图像中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降维后获得7个最有鉴别价值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标签在训练集(AUC为0.890,95%CI:0.800~0.980)和验证集(AUC为0.860,95%CI:0.700~1.000)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年龄和位于中轴骨两端是独立的临床预测因素。联合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和Rad-score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970,95%CI:0.930~1.000)和验证集(AUC为0.920,95%CI:0.810~1.000)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中,综合模型的AUC优于组学模型(Z=2.092,P=0.03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较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骨巨细胞瘤 中轴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双源CT在颅脑低剂量优化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相法伟 葛欢 +2 位作者 王振光 王秋艳 丛湘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使用双源CT对"颅脑病变低度可能"的患者采用最优化低剂量CT扫描,以降低颅脑CT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根据临床查体情况筛选"颅脑病变低度可能"患者182例,按照患者就诊时的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扫描组与低剂量... 目的:使用双源CT对"颅脑病变低度可能"的患者采用最优化低剂量CT扫描,以降低颅脑CT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根据临床查体情况筛选"颅脑病变低度可能"患者182例,按照患者就诊时的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扫描组与低剂量扫描对照组,每组91例。常规扫描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80 m As的扫描方案进行常规CT检查;低剂量扫描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200 m As扫描方案进行低剂量CT检查。计算每例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指标,随访临床主治医生对CT图像的满意度、影像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扫描组患者所接受的扫描剂量为(1.43±0.35)m Sv;优化后低剂量扫描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扫描剂量为(0.68±0.17)m Sv,后者明显低于前者,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P<0.05);两种扫描方案获得的图像诊断满意度和临床评价指标相比无差异。结论:优化后的扫描方案与常规扫描方案相比,同时降低了颅脑CT扫描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可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极大降低"颅脑病变低度可能"患者CT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且技师操作简单易行,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剂量CT 辐射剂量 剂量优化
下载PDF
脑胶质瘤正电子显像剂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楠 王振光 +1 位作者 李大成 高建英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脑胶质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多种新型正电子显像剂的开发和应用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术前评估及治疗疗效评价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目前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几类显像剂,如葡萄糖类、氨基酸类、核苷酸类、乏氧类及... 脑胶质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多种新型正电子显像剂的开发和应用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术前评估及治疗疗效评价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目前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几类显像剂,如葡萄糖类、氨基酸类、核苷酸类、乏氧类及胆碱类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放射性核素 应用
下载PDF
肺癌PET/CT的^(18)F-FDG标准化摄取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雷 王振光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肺癌形态、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病例资料。按病灶大小将病例分为3组:①肿瘤最大径≤3 cn组;②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③肿瘤最大径>7 cm组。选... 目的探讨^(18)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肺癌形态、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病例资料。按病灶大小将病例分为3组:①肿瘤最大径≤3 cn组;②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③肿瘤最大径>7 cm组。选择肿瘤最大径≤7 cm的病例,按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选择病理类型为腺癌的且肿瘤最大径<7 cm的肿块,按形态分为分叶组和毛刺组。分析各组间^(18)F-FDG标准化摄取值(测量时取最大值,表示为SUVmax)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组、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max分别为(10.74±3.20)、(10.61±3.27)和(13.89±3.31),肿瘤最大径>7 crn组的SUVmax高于其余两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的SUVmax分别为(17.10±2.78)、(9.32±2.01)和(9.67±2.53),3组间有显著差异(F=19.3,P<0.01),组间比较,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分叶组与毛刺组的SUVmax分别为(8.97±2.44)和(9.69±2.1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灶大小与病理类型均可影响SUV值,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值高于肿瘤最大径≤7 cm组;鳞癌组的SUV值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组;不同形态特征的病灶其SUV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18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131)Ⅰ全身显像与CT及X线胸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亚 左书耀 +1 位作者 孔艳 王国明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清除转移灶(清灶)治疗后131Ⅰ全身显像(131Ⅰ-WBI)、胸部CT与X线胸片对DTC肺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DTC肺转移病人131I清灶治疗后的131Ⅰ-WBI、胸部CT与X线胸片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三者...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清除转移灶(清灶)治疗后131Ⅰ全身显像(131Ⅰ-WBI)、胸部CT与X线胸片对DTC肺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DTC肺转移病人131I清灶治疗后的131Ⅰ-WBI、胸部CT与X线胸片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三者对DTC肺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结果清灶后131I-WBI、胸部CT、X线胸片诊断DTC肺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3.7%、79.6%、39.1%,清灶后131I-WBI、胸部CT诊断DTC肺转移的灵敏度与X线胸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0、15.3,P<0.05),而131I-WBI与CT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31Ⅰ-WBI与胸部CT对于DTC肺转移灶的诊断灵敏度高于X线胸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18)F-乙基胆碱(^(18)F-FECH)合成新工艺
7
作者 程亮 陈尚东 +2 位作者 石彬 王振光 崔夫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18)F-甲基胆碱(^(18)F-FCH)和^(18)F-乙基胆碱(^(18)F-FECH),是两种重要的^(18)F标记的胆碱类似物,它们既被磷酸激酶磷酸化,又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广泛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 ^(18)F-甲基胆碱(^(18)F-FCH)和^(18)F-乙基胆碱(^(18)F-FECH),是两种重要的^(18)F标记的胆碱类似物,它们既被磷酸激酶磷酸化,又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广泛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普遍存在合成产率不高、不稳定或者使用对皮肤具有腐蚀性的三氟甲磺酸银(triflate-Ag),为合成操作和临床应用带来不便。本工作以2-溴三氟甲磺酸乙酯(BrC_2H_4OTf)与^(18)F-反应生成BrC_2H_4^(18)F,再与N,N-二甲基乙醇胺反应,纯化后得到产品。改变了传统工艺中以价格比较昂贵的TsOCH_2CH_2TsO为原料的方法,避免腐蚀性较强的三氟甲磺酸银(triflate-Ag)柱的CH_2Br_2的方法。反应过程温和,各个反应步骤容易控制,对合成模块设备的要求较低,合成时间短,利于^(18)F-乙基胆碱(^(18)F-FECH)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溴三氟甲磺酸乙酯 18F-乙基胆碱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数据构建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的研究
8
作者 段艳莉 杨光杰 +8 位作者 王洋洋 毛艳 苗文杰 颜蕾 左盼莉 金萌 麻杰 李晓旭 王振光 《精准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77-482,487,共7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109例于我院行NAC并具有MP病理分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根据CT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77例(检查时间:2017年1—9月)和验证集32例(...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109例于我院行NAC并具有MP病理分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根据CT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77例(检查时间:2017年1—9月)和验证集32例(检查时间:2017年10—12月)。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算法和LASSO回归进行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与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再通过决策曲线评价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净获益。结果共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得到12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好的效能,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76,联合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得分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NAC疗效的AUC分别为0.88和0.78。Delong检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具有统计学差异(训练集Z=2.922,P<0.05;验证集Z=2.318,P<0.05)。决策曲线表明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较临床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计算机模拟 影像组学 乳腺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疗效预测
下载PDF
11C-蛋氨酸和11C-胆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对大鼠C6胶质瘤和慢性炎症模型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振光 程楠 +4 位作者 石彬 李大成 薛伟 陈成成 于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9-621,共3页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对脑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评价十分重要。PET—CT可反映病灶的解剖和功能代谢特征,逐步应用于脑胶质瘤的评价。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11C-蛋氨酸 慢性炎症模型 11C-胆碱 C6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 鉴别价值 大鼠
原文传递
HRCT纹理分析术前预测肺腺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爱迪 杨光杰 +7 位作者 王振光 聂佩 苗文杰 颜蕾 赵钰鋆 崔景景 贾妍 华闻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3-907,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HRCT图像的2D及3D CT纹理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在术前预测肺腺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6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HRCT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31例、MVI阴性组35例。手动进行... 目的建立基于HRCT图像的2D及3D CT纹理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在术前预测肺腺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6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HRCT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31例、MVI阴性组35例。手动进行肿瘤2D及3D感兴趣区(ROI)的勾画,提取基于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的纹理特征。通过计算观察者间及观察者自身组内相关系数(ICC)排除观察者勾画ROI的主观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两组间有差异的纹理特征。最后采用LASSO回归进一步进行纹理特征选择,并按权重进行线性拟合得到2D及3D纹理分析模型,并计算模型风险评分。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纹理分析模型的拟合度,并绘制校正曲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通过Delong试验比较两个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之间差异。通过决策曲线对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基于HRCT图像每例共提取837个2D纹理特征及3D纹理特征,最终分别选出6个2D和3D特征,建立纹理分析模型并计算风险评分。ROC分析表明2D和3D纹理分析模型的AUC分别为0.889(95%CI:0.811~0.968)、0.808(95%CI:0.698~0.919)。Delong试验表明两种模型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决策曲线分析表明2D模型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优于3D模型。结论基于HRCT图像的CT纹理分析模型在术前预测肺腺癌MVI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2DCT纹理分析较3DCT纹理分析在临床应用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血管侵犯 高分辨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