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ICU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伟丽 周杰 +2 位作者 李奇峰 隋忠国 时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83例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结果:283例患者中,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共205例,感染率为7...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83例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结果:283例患者中,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共205例,感染率为72.44%;共送检临床标本765份,以痰液(60.00%)、血液(14.38%)和胆汁(9.54%)等标本为主;共检出病原菌765株,包括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496株(64.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氏阳性菌238株(31.11%)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的真菌31株(4.05%);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8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2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耐药率<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结论:我院ICU脑干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耐药情况及产酶情况不容乐观;对主要病原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等。临床应加强监测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脑干出血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迎娟 唐一琳 +2 位作者 徐桂强 张晓晓 侯桂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925-3928,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现状,对2012-2015年4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调查患者4476例,实际调查4473例,实查...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现状,对2012-2015年4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调查患者4476例,实际调查4473例,实查率99.93%;447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2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85%,例次现患率为4.05%;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逐年降低,但各年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6,P=0.20);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高发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血液儿科、血液内科、肾移植科、肾病科等;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血液系统、上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8.07%、16.57%、9.94%、6.08%和6.08%;医院感染首位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18.03%;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29.4%,2012-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χ~2=77.07,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有效反映医院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医院感染控制逐年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控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抗菌药物 病原体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某三级综合医院病种结构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磊 孙桂霞 +2 位作者 李环廷 李新禹 蒋光峰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74-979,共6页
目的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级综合医院病种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至2020年783个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各年患者数量数据库为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度患者数量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各... 目的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级综合医院病种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至2020年783个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各年患者数量数据库为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度患者数量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年度各组患者构成差异。以患者构成比为主要指标,分别以主要诊断类别(MDC)及重点DRG组(任何一年患者数量≥2000例)为单位,采用热力聚类分析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病种结构的变化。所有分析在R软件中完成,检验水准为P(双侧)<0.05。结果各MDC组及各重点DRG组的患者数量及构成情况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MDC组的患者构成比进行热力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MDC患者构成特征与2017年至2019年明显不同,26个MDC组可被归为4大类。对各重点DRG组的患者构成比进行热力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DRG患者构成特征与2017年至2019年明显不同;RU14组与其他19个重点DRG组属于明显不同的类别,其他19个重点DRG组可被归为5大类。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级综合医院病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种结构 分级诊疗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主要诊断类别
原文传递
某院2019年度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伟丽 时萍 +2 位作者 侯桂英 隋忠国 李奇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2019年度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ICU病房住院治疗的1383例患者所送检的6236例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87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2224株,占77.25%)为主;其次为革兰... 目的分析某院2019年度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ICU病房住院治疗的1383例患者所送检的6236例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87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2224株,占77.25%)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92株,占13.62%)及真菌(244株,占8.48%)。结论ICU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产酶率。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加强监测病原菌的药敏性变化,合理、谨慎地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监测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外科手卫生用水微生物污染调查与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莉 李奇峰 +1 位作者 侯桂英 黄伟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外科手卫生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培养鉴定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外科手卫生用水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次采样外科手卫生用水的合格率为18.2%(2/11),对水龙头与部分供水管...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外科手卫生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探讨改进措施。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培养鉴定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外科手卫生用水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次采样外科手卫生用水的合格率为18.2%(2/11),对水龙头与部分供水管道消毒处理后,样本合格率提高至44.1%(15/34)。将即热式热水器温度调至80℃,更换汽水换热器并提高热水温度,使用高温热水冲刷管道,将热水与冷水混合供水,样本均合格。结论医疗机构外科手卫生用水存在微生物污染,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并对储水设备及供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外科手卫生用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卫生用水 微生物污染 消毒
下载PDF
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对STEMI患者门–球时间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新涛 王楠 +5 位作者 管甲亮 术超 董永珍 李喆 骆锋 张学志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026-2042,共17页
前言:在急性心肌梗死等致死性较高的疾病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胸痛中心主要的救治对象,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STEMI再灌注... 前言:在急性心肌梗死等致死性较高的疾病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胸痛中心主要的救治对象,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案,而患者从到达医院以后到手术中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即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 to B时间)与院内的疾病死亡率是呈明显相关的。目的:分析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后对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门–球时间的影响,探究院内综合急救流程的主要因素和改进措施,探索在救治中影响结果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为进一步完善院内综合急救流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选取2017.07~2018.03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常规流程下92例行急诊PCI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TEMI患者组成改进前组,选取2018.04~2018.12在我院建设胸痛中心背景下,优化综合急救流程后的87例行直接PCI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TEMI患者组成改进后组。通过观察D to B时间,并将D to B时间分为6个时间节点,将节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后组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节点5、D-to-B时间短于改进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前组结果显示,节点2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233,P 【0.05;节点3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873,P 【0.01;节点4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653,P 【0.01;节点5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293,P 【0.01;改进后组结果显示,节点1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333,P 【0.01;节点3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549,P 【0.01;节点4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270,P 【0.05;节点5与D to 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 = 0.245,P 【0.05。结论: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明显缩短了首D to B时间。先行ECG后挂号、零费用办理入院、接诊医师直接术前谈话、急救绿道手机APP的使用、胸痛门诊护士送入导管室等改进措施在综合急救流程优化中起到明显的效果,明显缩短了D to B时间。改进措施中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改进诊断明确后与患者谈话的技巧方式、优化激活导管室流程及加快患者进入导管室后术前准备以及手术操作的时间。改进前组与改进后组中均提示节点3和D to B的相关关系最强,提示从医生初步诊断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的间隔对于整个流程的时间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I 优化综合急救流程 胸痛中心建设 D to B时间
下载PDF
盆腔脓肿检出鼠伤寒沙门菌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洁 张永祥 +3 位作者 崔晓琳 王咏梅 韩淑娟 侯桂英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0-160,共1页
病人,女,30岁。因左侧盆腔腹膜后脓肿清除术后发热及左下肢疼痛2周余,于2016年4月1日收入我院。病人于2016年3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2h后出现发热,最高39.5℃,于当地医院行盆腔CT检查,提示左侧盆腔肿物脓肿可能性大,遂行左侧... 病人,女,30岁。因左侧盆腔腹膜后脓肿清除术后发热及左下肢疼痛2周余,于2016年4月1日收入我院。病人于2016年3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2h后出现发热,最高39.5℃,于当地医院行盆腔CT检查,提示左侧盆腔肿物脓肿可能性大,遂行左侧盆腔腹膜后脓肿清除术。术中取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病人仍左下肢疼痛及间断性发热,遂就诊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交叉感染 盆腔感染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玉兰 魏淑琦 +2 位作者 吕敬雷 孟心怡 赵仁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生LAA型脑梗死患者512例。根据头...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生LAA型脑梗死患者512例。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无CMBs组,统计分析LAA型脑梗死急性期CMBs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其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CMBs总检出率为39.3%;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WMH、颅内动脉或颅内外动脉狭窄共存与CMBs独立相关;CMBs严重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WMH、单纯颅内动脉或颅内、外动脉狭窄共存为CMBs独立危险因素;CMBs严重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三酰甘油可能是CMBs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脑微出血 脑动脉狭窄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大鼠及小鼠的恐惧共情研究进展
9
作者 隋钧皓 王艳 +2 位作者 蒋政 隋建峰 庄羽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125-1129,共5页
共情是一种在个体之间传递的情感体验。过去曾普遍认为只有人类才能与其他个体分享情绪并表达高级情感认知过程。然而,近期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啮齿类动物在社会活动中也具有分享情感的能力。
关键词 啮齿动物 条件性恐惧 共情
下载PDF
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晓玲 苏涛 +3 位作者 李奇峰 张红梅 王咏梅 侯桂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752-4754,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造成锐器伤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2月1日-2014年1月31日16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结果 160例医务人...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造成锐器伤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2月1日-2014年1月31日16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结果 16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中,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实习生,分别占38.13%和34.38%;造成锐器伤的器具主要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其次为手术缝针;锐器伤主要发生于拔动静脉针、手术缝合和医疗废物处置等操作过程中,致伤环节在不同职业类别人员中也有所差别;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为普通病房、手术室、急诊;16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中,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8例,占55.00%。结论锐器伤发生率在该院仍处于较高水平,锐器伤发生后,阳性血源性病原体的暴露率比较高,医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健康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伟丽 李奇峰 +2 位作者 秦文 玄超 周晓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表,对2012-2017年医院报告登记的2246例次锐器伤进行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7%)、静脉注射(7.79%)等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31,P<0.00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急诊室、静配中心和输液室;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等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16,P<0.001);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大部分病例(2141例,占95.33%)经治疗或观察后治愈。结论防控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认知和锐器伤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感染防控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洪梅 郭振清 +3 位作者 孙迎娟 张晓晓 王咏梅 唐一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810-3813,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流行分布特点与感染防控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5软件处理药敏数据;开展MDROs感染目标性监测,对MDROs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流行分布特点与感染防控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5软件处理药敏数据;开展MDROs感染目标性监测,对MDROs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结果医院检出MDROs 637株,以产ESBLs-ECO为主,共344株占54.0%;分离的MDROs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52株占39.6%;MRSA对红霉素、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95.0%,CR-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均>90.0%。结论医院应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控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防控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文洁 张永祥 +5 位作者 王强 李江 王少春 董延广 韩超 邢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 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神经元 镜像疗法 动作观察疗法
原文传递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术前泌尿系带菌情况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美玲 孙迎娟 +3 位作者 侯桂英 孙晓玲 黄伟丽 徐桂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85-5187,共3页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液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防手术后泌尿系感染。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泌尿外科所有住院患者共统计病例数1 495例,共收集标本1455份做尿培养,其中符合要求标本1251份,并...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液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防手术后泌尿系感染。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泌尿外科所有住院患者共统计病例数1 495例,共收集标本1455份做尿培养,其中符合要求标本1251份,并对尿培养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251份合格尿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91株占31.25%;其中革兰阴性菌291株占74.42%,革兰阳性菌88株占22.50%,真菌12株占3.0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48.40%和32.00%,粪肠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菌株,屎肠球菌中VRE为9.09%。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培养筛查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分离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培养筛查 泌尿系感染 细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神经元五环素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啸 褚言琛 +3 位作者 迟静薇 张文洁 刘波 王志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NPTX-1基因对腰背部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接受取内固定的二次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6例。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 目的观察NPTX-1基因对腰背部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接受取内固定的二次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6例。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A组转染敲除NPTX-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B组转染NPTX-1基因的阴性对照序列(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PTX-1和PC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均数。结果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表达低于B组(0.18±0.03比1.56±0.04,t=49.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蛋白表达低于B组(0.29±0.04比0.68±0.01,t=15.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A组细胞在24、48、72 h的490 nm吸光度(A490 nm)值低于B组(0.93±0.04比1.06±0.05、1.42±0.05比1.66±0.08、1.65±0.06比1.99±0.07,t=4.469、4.958、6.1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表达低于B组(0.36±0.02比0.96±0.01,t=55.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低于B组(0.25±0.04比0.45±0.03,t=6.8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显示,A组细胞迁移数量低于B组[(138.67±4.51)个比(275.00±5.00)个,t=35.0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的NPTX-1基因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并抑制PC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部 术后 瘢痕成纤维细胞 基因敲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核抗原
原文传递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6
作者 魏淑琦 孟心怡 +2 位作者 阎文静 王玉兰 赵仁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例,入院后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例,入院后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26分)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评分<26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基底节EPVS严重程度与MoCA总分、各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34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73例(31.2%),认知功能障碍161例(68.8%)。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低、空腹血糖较高,中重度基底节EPVS所占比例较高,脑白质病变(WML)分级2级、3级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基底节EPVS、WML分级是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49,95%CI:1.007~1.093,P=0.021;OR=0.910,95%CI:0.832~0.995,P=0.039;OR=0.760,95%CI:1.176~2.637,P=0.006;OR=2.270,95%CI:1.219~4.228,P=0.010)。相关性分析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基底节EPVS严重程度与MoCA总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低、WML分级较高、基底节EPVS较严重的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发生PSCI,基底节EPVS主要影响的认知域为视空间和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周围间隙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神经反射”概念教学中对比、拓展与综合方法的应用初探
17
作者 姚娟 王艳 叶建宁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381-384,共4页
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学习课程繁多,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对于重要概念的建立、掌握和融会贯通常常不尽人意,有时候仅做到一知半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教师而言,授课过程中对于重要概念的教学和强化方式仍... 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学习课程繁多,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对于重要概念的建立、掌握和融会贯通常常不尽人意,有时候仅做到一知半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教师而言,授课过程中对于重要概念的教学和强化方式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机体的所有功能均受到神经系统的广泛调节,其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反射[1,2],即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之下对于各种内源或外源性刺激的规律性反应。神经反射概念内涵丰富,涉及大量相关拓展概念,反射回路抽象复杂,既是前期神经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在后续临床神经疾病相关课程中反复出现。但从教学实践看,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普及的今天,多数医学生对于神经反射概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融会贯通。为此,我们尝试对神经反射的授课内容与方式的进行精心设计,用“对比、拓展与综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尝试提高授课效果。训练学生全面掌握神经反射的真正内涵并深入理解其机制,对于神经疾病的学习及后期其他相关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反射 教学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