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科医院感染防控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芳芳 袁贵玲 +2 位作者 岳蕾 初欣 李海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科的防护措施和实践经验,包括积极组织院感培训,落实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及预检分诊,做好透析室环境消毒等,在保证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到位的基础上确保治疗工...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科的防护措施和实践经验,包括积极组织院感培训,落实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及预检分诊,做好透析室环境消毒等,在保证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到位的基础上确保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消毒 免疫力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凡 赵春亭 +2 位作者 韩志海 孟激光 李泳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的差异,为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病病房合并感染患者共1246例次,对社区感染及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进行...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的差异,为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病病房合并感染患者共1246例次,对社区感染及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分别占46.4%和53.6%,两者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47.4%,37.0%),上呼吸道感染次之(20.2%,22.0%),医院感染患者中部位不明的感染发生率更高(P<0.01);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中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于革兰阳性杆菌,耐药菌的比例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社区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相似,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下载PDF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献 王红巧 +1 位作者 孙立荣 王元松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为提高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7月,将护理专业112名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各56名学生。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的设计... 目的为提高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7月,将护理专业112名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各56名学生。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观指标,期终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组,期末考试总成绩、问答题及案例分析题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3~9.936,P<0.05)。结论 PBL教学法可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儿科护理学 教学 职业教育
下载PDF
自噬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4
作者 许晗 王梦莹 +1 位作者 姜骁娜 冯献启 《世界肿瘤研究》 2021年第4期126-130,共5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自噬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深入研究,自噬有望在提高治疗疗效,调节药物耐药性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就自噬的机制,以及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慢性髓...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自噬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深入研究,自噬有望在提高治疗疗效,调节药物耐药性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就自噬的机制,以及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对化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林 周静静 +3 位作者 杨峰云 刘娉婷 邹志进 赵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1-893,共3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即S镜像异构体,是非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药,对NMDA受体的亲和力更高[1]。相较于左旋异构体(R-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2],艾司氯胺酮表现出更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氯...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即S镜像异构体,是非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药,对NMDA受体的亲和力更高[1]。相较于左旋异构体(R-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2],艾司氯胺酮表现出更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氯胺酮可能存在神经致幻性和交感神经兴奋等不良反应导致使用受限[3]。在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显示了强大的优势[4-5],能够抑制术后急慢性疼痛和痛觉过敏[6],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不良反应[7]。术后炎症反应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有直接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兴奋 炎性因子 阿片类药物 胸腔镜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左旋异构体 右旋异构体 非竞争性
下载PDF
塞利尼索治疗PET-MF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周春晓 武智敏 +3 位作者 吴春燕 赵新东 顾华丽 吴少玲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PET-M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PET-MF病人,结合相关的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病人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9年,期间给予羟基脲、干扰素、阿司匹林治疗,疾病进...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PET-M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PET-MF病人,结合相关的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病人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9年,期间给予羟基脲、干扰素、阿司匹林治疗,疾病进展至骨髓纤维化后,给予芦可替尼治疗一度有效,后病人血小板计数持续增高,出现剧烈骨痛,在原来方案基础上联合塞利尼索治疗,病人骨痛感消失、脾脏缩小,治疗效果明显。结论PET-MF病人疾病进展后会出现骨痛、发热,使用包括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新药核输出蛋白1抑制剂塞利尼索控制疾病进展及缓解病人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骨髓纤维化 塞利尼索 核输出蛋白1抑制剂 治疗学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子宫颈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佳玉 王肖琳 +3 位作者 李承军 肖燕 王廷萱 王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8232-18241,共10页
宫颈原发的非霍奇淋巴瘤十分罕见,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常与女性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混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及时的诊断及干预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良好。我们报道了1例原发宫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她因为阴道触及... 宫颈原发的非霍奇淋巴瘤十分罕见,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常与女性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混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及时的诊断及干预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良好。我们报道了1例原发宫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她因为阴道触及赘生物并伴腹痛入院,行肿物的活检,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后行骨髓穿刺排除了骨髓受累,PET/CT可见子宫颈62 × 74 mm软组织肿块,向上侵及子宫体,左侧宫旁间隙可见软组织密度斑片,侵及左侧附件,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轻度增大淋巴结。结合她的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颈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IIE期。治疗上给予R-CHOP方案化疗,在第三疗程结束时行PET/CT评估病情显示CR,继续给予患者4周期化疗。从明确诊断截至到目前我们随访了8月,患者疾病依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子宫颈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糖酵解相关的高风险基因预后分析
8
作者 肖燕 肖懿洋 +3 位作者 张佳玉 邓志莹 张佳琪 李静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794-11803,共10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乳腺癌糖酵解相关的高风险基因,为乳腺癌寻找预后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肿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GSEA和R4.0.3对该数据集进行基因富集及差异分析。将得到的差异性基...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乳腺癌糖酵解相关的高风险基因,为乳腺癌寻找预后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肿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GSEA和R4.0.3对该数据集进行基因富集及差异分析。将得到的差异性基因与临床数据合并,构建糖酵解预后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最后用GEPIA数据库对预测的显著差异的糖酵解基因做单基因生存分析,并用GEO数据库中三阴性乳腺癌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从TCGA数据库收集到乳腺肿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包括正常组织文件111个,肿瘤组织文件1053个。富集分析筛选后得到正常组和肿瘤组差异基因256个,其中显著差异的糖酵解基因5个,其表达量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与GEPIA单基因预后分析一致。GEO数据库三阴性乳腺癌数据集进行验证,证实基因PGK1、SDC1、PGK1为乳腺癌的高风险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糖酵解基因PGK1、SDC1、PGK1可能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为乳腺肿瘤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糖酵解 生物信息学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倩 聂淑敏 +7 位作者 李田兰 黄俊霞 刘珊珊 高燕 颜学申 毛春霞 孟繁军 冯献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8-566,共9页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化为AML的高危因素。结果: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ORR)为...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化为AML的高危因素。结果: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ORR)为65.0%(39/60),其中达完全缓解(CR)患者17例(28.3%),骨髓缓解(m CR)患者5例(8.3%);部分缓解(PR)患者4例(6.7%);血液学缓解(HI)患者13例(21.7%)。60例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 21例(35.0%),中位转化时间为10.0(1.5月-32.0)个月。χ^2或Fisher精确检验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地西他滨用药间隔延长相关(χ^2=9.878,P=0.031;χ^2=4.319,P=0.038;χ^2=6.406,P=0.011);Kaplan-Meier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地西他滨疗程间隔延长相关(P=0.015,P=0.008,P=0.012,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为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P=0.018)。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是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用药间隔规律有利于维持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靶向MTH1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欣 吴颖 +5 位作者 张林 李宇翔 韩冰 史雪 王伟 王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检测MTH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138阴性细胞(CD138^-)及CD138阳性细胞(CD138^+)中的表达,探讨MTH1抑制剂对MM细胞株U266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MM患者CD138^-及CD138^+并提取RNA,应用Q-PCR分... 目的:检测MTH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138阴性细胞(CD138^-)及CD138阳性细胞(CD138^+)中的表达,探讨MTH1抑制剂对MM细胞株U266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MM患者CD138^-及CD138^+并提取RNA,应用Q-PCR分别检测NUDT家族的表达情况。利用MM细胞系U266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MTH1表达变化的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H588作用于U266细胞48 h后的形态变化,用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变化。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TH588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588对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M患者CD138^+中MTH1、NUDT2、NUDT5及NUDT21表达较CD138^-高(P<0.05)。荧光素酶报告显示TH588处理U266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且药物浓度越大,荧光强度值越低(r=-0.91);应用IL-6能使MTH1表达水平增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H588处理U266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小以及形状不规则等表现,DAPI染色后,TH588处理过的细胞呈现细胞核缩小、染色不均、花瓣状和放射状等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TH588处理U266细胞48 h后,存活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MTH1在部分MM患者的CD138^+中高表达,U266细胞在IL-6的作用下可见MTH1表达增高,MTH1抑制剂TH588对MM U266细胞株具有明显地抑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1 NUDT TH588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rhTPO联合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中光 王秀林 +3 位作者 史雪 隋秀芳 刘竹珍 赵洪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6-318,321,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效果。方法 将41例R-IT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同...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效果。方法 将41例R-IT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同时分2次口服CsA 3~4mg/(kg·d),疗程3个月。对照组病人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疗程14d。停药后定期观察病人血小板计数3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1.9%、55.5%和90.5%、90.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个月末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5.8%、44.4%,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3个月末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6.3%、61.1%和31.6%、8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49、0.003)。结论 TPO联合CsA治疗R-ITP,既能获得显著近期疗效,又能较长时间维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铭 张阳 +12 位作者 王芳 陈雪 田文君 聂代静 滕文 房建成 曹泮翔 张羽 张薇 王明宇 段雪 刘红星 王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2332-2338,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5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共97例。DNA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5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共97例。DNA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5种基因的突变,包括RNA剪接因子基因U2AF1,SF3B1和SRSF2,表观遗传调节基因ASXL1,DNMT3A,IDH1,IDH2和TET2,信号转导通路基因JAK2,NRAS,KRAS和PTPN11,以及TP53,RUNX1和SETBP1。结果:67.98%的患者上述基因突变阳性,23.71%的患者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突变,共检测到18种不同突变的组合。U2AF1突变最多见,其次为ASXL1和TP53突变。ASXL1和RUNX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而SF3B1突变常单独出现。RNA剪接因子类基因突变互斥,常与表观遗传调节类基因突变相伴随。MDS/AML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初诊MDS患者(85.71%vs 60.52%,P=0.038)。基因突变阳性组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同时成人组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MDS及MDS/AML患者中常见基因突变的组合具有一定规律,与基因的功能分类和患者的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突变 突变组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并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艳 黄俊霞 +3 位作者 高燕 李田兰 刘珊珊 孟繁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医院内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经血培养证实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病人血培养证实为热带...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医院内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经血培养证实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病人血培养证实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10例病人均有高热,伴寒颤5例,合并细菌性败血症2例,3例病人痰液培养出多重耐药菌;肺部症状1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1例病人虽拔除静脉导管但仍然死亡;棘白菌素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为40%。死亡6例,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死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发生感染至死亡时间为1~18 d。结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较高,治疗首选棘白菌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热带念珠菌 真菌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俊 许宏 王伟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9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分析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11月确诊并治疗的8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PBL患者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 目的分析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11月确诊并治疗的8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PBL患者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其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61(39~75)岁。1例为腹股沟淋巴结起病,其余7例为淋巴瘤结外器官受累起病,初诊Ann Arbor分期Ⅳ期5例,4例存在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7例患者瘤细胞弥漫表达CD38,5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138,1例患者可见B细胞标志物CD20,EBER阳性1例。6例患者接受以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并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另1例完全缓解并接受原发病灶切除术,6例死亡。8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7.5(0.8~96.1)个月。结论HIV阴性PBL发病率低,但侵袭性高、预后不良,常规化疗反应性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免疫调节剂维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免疫调节剂 沙利度胺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SFRP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强 高秀娟 赵洪国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4年7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治MM病人7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FRP3水平,并分析其与骨髓瘤骨病(MBD)...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4年7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治MM病人7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FRP3水平,并分析其与骨髓瘤骨病(MBD)、疗效和生存的关系。结果 MBD 0~1级病人血清SFRP3水平低于2~3级和4级病人,MBD 2~3级病人血清SFRP3水平低于4级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0.89,P〈0.01)。MM病人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病人的血清SFR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76,P〈0.01);获得部分缓解(PR)病人的血清SFRP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达不到PR病人的血清SFRP3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清SFRP3水平≤0.65μg/L的病人中位生存期较〉0.65μg/L的病人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病人血清SFRP3水平与MBD和疗效相关,对疗效和预后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吸收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 治疗结果 预后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深部分子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乔晗 冯献启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5期2199-2203,共5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具有挑战性。我们在此报告一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在干扰素-α和达沙替尼联合治疗下成功实现了完全遗传学缓解。
关键词 干扰素-Α 达沙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深部分子反应
下载PDF
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7
作者 杨芳芳 王祥花 +2 位作者 张乐 李宁 尹文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探讨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与护理体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置管处皮肤护理、肝素封管技巧、加强健康宣教等。27例带隧道带涤纶套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 探讨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与护理体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置管处皮肤护理、肝素封管技巧、加强健康宣教等。27例带隧道带涤纶套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次,发生率为0.42例次/1000导管日。认为手卫生、置管处皮肤护理、导管封管技巧、健康宣教是引起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掌握留置导管的使用方法,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自身营养状况,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
下载PDF
miR-15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波 高志棣 +5 位作者 王海霞 王朝晖 范传波 刘俊玲 田猛 赵洪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5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转染miR-155抑制物对DLBC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76例,同时选取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miR-15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转染miR-155抑制物对DLBC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76例,同时选取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2组患者组织标本。培养DB细胞并将其分为miR-155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LBCL组和对照组组织及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DLBCL患者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1.93±0.16)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09)(t=33.991,P=0.000)。miR-155表达量在乳酸脱氢酶水平异常、BCL-2^+、MUM1^+和Ki-67≥50%、病理类型非GC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病变数≥2和IPI评分3-5分的DLBCL患者组织中升高(P<0.05);miR-155抑制物组细胞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iR-155抑制物组细胞在培养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则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iR-155抑制物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miR-155在DLBCL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进展有关,在特异性抑制DB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可减少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R-155 细胞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鲍振华 赵洪国 于虹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2-1707,共6页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Q-PCR及测序检测MDS患者h ENT1的mRNA表达及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Q-PCR及测序检测MDS患者h ENT1的mRNA表达及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学指标与地西他滨临床反应的关系。结果:地西他滨中位治疗4(2-17)个疗程,51例(58. 6%)治疗有效,其中CR 17例(19. 5%),PR 12例; mCR 9例,HI 13例,36例(41. 4%)无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核型、单体核型、7号染色体异常以及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CR率; IPSS相对高危组(中危2+高危)、复杂核型及1个疗程后Plt倍增的患者总体有效率更高。治疗有反应组MDS患者的h EN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 78±1. 45 (2-△△Ct) vs 0. 96±0. 97 (2-△△Ct)](P=0. 002)。在51例有反应组中,CR组的h EN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获得CR者[2. 58±1. 44(2-△△Ct) vs 1. 39±1. 3(2-△△Ct)](P=0. 005)。在52例相对高危组(中危2+高危)中高h ENT1 mRNA表达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低h ENT1表达的患者(31 vs 12个月)(P <0. 001)。在8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TP53突变者11人(12. 6%)。TP53突变患者总体反应率高(P=0. 04),且更容易获得CR(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复杂核型、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TP53突变及h ENT1 mRNA高表达是预测地西他滨治疗获得C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PSS分期、复杂核型、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及h ENT1表达、TP53基因突变可预测地西他滨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临床观察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燕 毛春霞 +3 位作者 刘珊珊 黄俊霞 李田兰 颜学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4例,接近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轻微反应1例,无改变1例,疾病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接近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轻微反应4例,无改变3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骨髓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