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调节T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盈 刘斌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年第2期131-136,F0003,共7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小鼠模型中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重要的调节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第8...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小鼠模型中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重要的调节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第8、16、24周PBC小鼠模型及正常对照小鼠(每组6只)-80℃冻存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含量;选取各组小鼠-80℃冻存肝脏标本,使用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FOXP3含量;选取各组小鼠常温保存肝脏石蜡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标记FOXP3+Treg细胞,对汇管区淋巴细胞及FOXP3+Treg进行细胞计数。结果除16周PBC小鼠与24周PBC小鼠血清中TGF-β1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0.174±0.084 vs.0.285±0.080,P=0.041)外,其他各组小鼠之间(包括8、16、24周PBC小鼠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肝脏中均未测出FOXP3蛋白;根据PBC患者分期,PBC小鼠模型分期主要在1期和2期;各组PBC小鼠汇管区淋巴细胞数与同时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意义(8周:394 vs.8,P=0.004,16周:392 vs.19,P=0.000,24周:171vs.18,P=0.000),且24周PBC小鼠汇管区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16周PBC小鼠(171 vs.392,P=0.006);16、24周PBC小鼠Treg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同时期正常对照小鼠(11 vs.0,11 vs.0,P值分别为0.032,0.032)。结论 24周左右PBC小鼠肝脏病变进入纤维化阶段,同时期外周TGF-β1增高,肝脏组织Treg细胞数目增多;TGF-β1及Treg细胞与PBC肝纤维化有关,TGF-β1可能对Treg细胞的增生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模型 动物 T淋巴细胞调节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微创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与Hassab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孟庆顺 李洪运 +3 位作者 杨村 吕鹏 王翔 陈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93-1396,141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创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Hassab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Hassab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及Hassab组,各43例。微创组给予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术治疗,Hassab组给予Hassab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门静脉血流情况(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脾功能亢进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并记录止血成功及静脉曲张改善效果、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近远期再出血率、术后12个月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速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脾功能亢进指标(WBC、PLT)则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而微创组低于Hassab组(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静脉曲张改善效果、近远期再出血率及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较Hassa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防控效果与传统Hassab术相当,但创伤较Hassab术更小,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IkB激酶β和DNA聚合酶β易感基因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媛 李萍 +6 位作者 王立 费允云 徐东 张文 张烜 刘斌 李永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 分析IkB激酶β(IKBKB)rs12676482,rs2272733和DNA聚合酶β(POLB)rs3136717,rs313674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这些位点与SL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对908... 目的 分析IkB激酶β(IKBKB)rs12676482,rs2272733和DNA聚合酶β(POLB)rs3136717,rs313674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这些位点与SL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对908例SLE患者和961名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结合SLE实验室及临床表现,分析该位点与疾病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型结果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选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x2检验,3种遗传模型(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基因型频率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rs12676482在对照组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938)、15.7%(147/938)、83.4% (783/938)、8.7%(163/1 876)、91.3%(1 713/1 876),SLE组中为1.4%(12/888)、15.6%(139/888)、83.0% (737/888)、9.2%(163/1 776)、90.2%(1613/1 776),2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72733在对照组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10/938)、16.7%(157/938)、82.2%(771/938)、9.4%(177/1 876)、90.6%(1 699/1 876),SLE组中为1.4%(12/888)、16.3%(145/888)、82.3%(731/888)、9.5%(169/1 776)、90.5%(1 607/1 776),2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136717在对照组中CC、CT、T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10/938)、16.7%(157/938)、82.2%(771/938)、9.4%(177/1 876)、90.6%(1 699/1 876),SLE组中为1.4%(12/888)、16.7%(148/888)、82.0%(728/888)、9.7%(172/1 776)、90.3%(1 604/1 776),2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136744在对照组中CC、CA、AA基因型频率和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6/938)、13.6%(128/938)、85.7%(804/938)、7.4%(140/1 876)、92.6%(1 736/1 876),SLE组中为1.0%(9/888)、14.4%(128/888)、84.6% (751/888)、8.2%(146/1 776)、91.8%(1 630/1 776),2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及隐性模型下分析显示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SLE患者按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表现分型,评估疾病活动度,未发现上述位点与临床指标之间相关(P>0.05).结论 rs12676482,rs2272733(IKBKB)和rs3136717,rs3136744(POLB)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IKBK激酶β DNA聚合酶Β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的关系
4
作者 王进军 薛藩 刘斌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0-572,共3页
肠道中有大量的共生菌,它们不仅参与到肠道的代谢活动中,也塑造了肠道的免疫微环境。肠道共生菌群的改变,如菌群丰度或组成的改变,都会影响肠道中的免疫微环境,进而引发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肝脏和肠道作为消化系统中两个结构紧密... 肠道中有大量的共生菌,它们不仅参与到肠道的代谢活动中,也塑造了肠道的免疫微环境。肠道共生菌群的改变,如菌群丰度或组成的改变,都会影响肠道中的免疫微环境,进而引发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肝脏和肠道作为消化系统中两个结构紧密相连的部分,在行使生理功能方面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道共生菌群 胆管炎 胆汁性 原发性 免疫微环境 发病 代谢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