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状态研究
1
作者 李厚强 庞宇 +4 位作者 孙欢 俞训彬 童康梅 陈新 施小龙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SMC)的病理特点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和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8例宫颈ISMC病例,分析其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评估PD-L1表达,混合捕获2(HC2)技术检测人... 目的探讨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SMC)的病理特点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和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8例宫颈ISMC病例,分析其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评估PD-L1表达,混合捕获2(HC2)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果ISMC主要为内生浸润型生长(12例),平均直径为31 mm,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期为主(13例)。ISMC具有侵袭性病理特征,以指状浸润间质(Silva C型)为主。镜检癌巢由含黏液的肿瘤细胞构成,癌周细胞排列成栅栏状,14例见中性粒细胞浸润。ISMC显示组织学多样性,9例合并其他癌成分,包括普通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所有病例p16、癌胚抗原和CK7弥漫阳性,5例PAX8阳性,2例WT1阳性,1例p53突变型表达。16例进行PD-L1染色,其中8例肿瘤细胞阳性率>1%,15例免疫细胞阳性率>1%。HC2检测显示ISMC具有高危HPV感染。统计学未发现PD-L1表达和侵袭性病理特征有关联。随访截至2023年3月2例患者死亡,其余未见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ISMC是罕见的HPV相关型腺癌,具有侵袭性病理特征和复杂形态学特点,易误诊。免疫治疗可能适用于ISMC患者。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ISMC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Silva分型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杜圣红 李晓梅 +1 位作者 陈晨 王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115,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30%[1]。DLBCL可出现在不同的结外部位,包括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以及肺等,导致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生物学特征[2]。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30%[1]。DLBCL可出现在不同的结外部位,包括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以及肺等,导致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生物学特征[2]。在我国,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DLBCL相对少见,占结外DLBCL的8.9%[3],确诊鼻型DLBCL患者合并肺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肺腺癌 多原发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空肠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3
作者 赫超 张舵 +3 位作者 李宁 刘萌 毕维民 郑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0,共1页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提示:中上腹偏右侧见团片状异常密度影,呈囊实性改变,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探查见肿瘤来源于空肠起始部,瘤体大小13 cm×11 cm×6.5 cm,大部分外生性生长,瘤...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提示:中上腹偏右侧见团片状异常密度影,呈囊实性改变,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探查见肿瘤来源于空肠起始部,瘤体大小13 cm×11 cm×6.5 cm,大部分外生性生长,瘤体导致肠腔轻度狭窄并压迫周围肠管,对应肠系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大淋巴结 中上腹 肿瘤复发 小肠间质瘤 腹腔肿物 外生性生长 侵袭性纤维瘤病 囊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