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韩笑 孙庆斌 +6 位作者 杨玉娟 连培文 姚尧 杨欣 于国华 张宇 宋西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表示为:致敏/激发/治疗):对照组(PBS/PBS/PBS),对照+HP-MSCs组(PBS/PBS/HP...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表示为:致敏/激发/治疗):对照组(PBS/PBS/PBS),对照+HP-MSCs组(PBS/PBS/HP-MSCs),AR+PBS组(OVA/OVA/PBS),AR+HP-MSCs组(OVA/OVA/HP-MSCs)。建立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诱导的小鼠AR模型,在造模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0.2 ml PBS或HP-MSCs。评估各组小鼠AR鼻部症状变化;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Ig E、Ig G1水平及鼻黏膜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水平。结果AR+HP-MSCs治疗组AR组小鼠AR行为症状学评分显著减轻(6.25±0.89vs.3.38±0.74,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1.63±1.03)%vs.(4.13±2.57)%,P<0.05];外周血Ig E、Ig G1水平明显降低[(36.89±2.34)ng/ml vs.(57.23±2.81)ng/ml,(21.35±0.80)ng/ml vs.(27.23±0.55)ng/ml,P均<0.05];鼻黏膜IL-4、IL-5、IL-13水平降低[(229.64±12.23)pg/mlvs.(364.17±18.81)pg/ml;(48.70±3.87)pg/mlvs.(68.36±6.88)pg/ml;(41.27±2.48)pg/ml vs.(60.60±4.75)pg/ml,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HP-MSCs可以有效治疗小鼠AR,为进一步治疗人AR提供新思路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过敏 干细胞 免疫调节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IL-36γ通过NF-κB通路调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姚尧 慕婷婷 +7 位作者 杨玉娟 王建伟 郭静 李玉梅 崔丽梅 牟亚魁 张宇 宋西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对组织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对组织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调控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ELISA技术检测对照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组和CRSwNP组鼻黏膜组织中IL-36γ、MMP-9和NGAL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原代培养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PBS)、IL-36γ组及NF-κB阻断剂(BAY)组,qRT-PCR和ELISA检测各组中MMP-9和NGAL的表达。结果IL-36γ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MP-9、NGAL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黏膜下炎症细胞中。IL-36γ、MMP-9及NGAL在CRSwNP组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均<0.05);MMP-9、NGAL与Lund-Mackay及Lund-Kennedy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IL-36γ增加鼻息肉黏膜上皮中MMP-9和NGAL表达,BAY可抑制这一效应。结论IL-36γ可能通过调控MMP-9和NGAL表达影响CRSwNP组织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36γ 组织重塑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钙脂蛋白
下载PDF
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贾传亮 曹媛 +7 位作者 宋晴 张文彬 李静静 武欣欣 于鹏翼 牟亚魁 毛宁 宋西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17例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开放式手术并颈淋巴清扫的喉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及MR资料,完全随机法以约3∶1比例... 目的:探讨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17例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开放式手术并颈淋巴清扫的喉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及MR资料,完全随机法以约3∶1比例分为训练集89例和测试集28例。放射组学云平台(汇医慧影)上手动分割增强T1和T2WI的原发肿瘤感兴趣容积,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与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根据各自的加权系数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单因素ANOVA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联合高危因素和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测试集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结果:经降维后剩余21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MR淋巴结状态及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均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930、0.930、0.875;在测试集中,AUC、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883、0.889、0.800。DCA显示列线图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喉癌患者术前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微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欣欣 李静静 +7 位作者 毛宁 郑桂彬 郑海涛 崔景景 贾传亮 初同朋 牟亚魁 宋西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2-3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1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60例符合条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56例、恶性104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27)和验证集(...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1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60例符合条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56例、恶性104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27)和验证集(n=33)。从患者的平扫和增强CT动脉期图像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与良恶性结节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结合所选特征与其加权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生成影像组学标签得分(影像组学评分)。采用ANOVA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合影像组学评分筛选最终预测因素构建影像组学诺模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19个与甲状腺结节状态相关的特征组成的影像组学标签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影像组学评分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这2种因素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在训练集(AUC:0.835;95%置信区间[CI]:0.776,0.884)和验证集中(AUC:0.793;95%CI:0.642,0.901)均显示出较好的鉴别能力。结论所提出的影像组学诺模图是一种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的无创预测工具,对≤1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具有较高效能,显著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组学 诺模图
原文传递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静静 武欣欣 +7 位作者 毛宁 郑桂彬 牟亚魁 初同朋 贾传亮 郑海涛 米佳 宋西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TC患者,收集治疗前的CT及临床资料。以7∶3比例通过完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集(n=85)和测试集(n=29)...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TC患者,收集治疗前的CT及临床资料。以7∶3比例通过完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集(n=85)和测试集(n=29),从CT平扫期和增强动脉期的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方差阈值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术前预测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利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在测试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从每个患者的CT平扫期与增强CT动脉期图像共提取281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共25个与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构建的诺模图,在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8,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标签(AUC,0.769)的效能,同时也高于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AUC,0.721)的效能。结论影像组学诺模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术前预测工具,它结合了影像组学特征和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对PTC患者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诺模图
原文传递
生物钟基因与MEN2型甲状腺髓样癌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牟亚魁 任超 +6 位作者 李玉梅 于国华 郑桂彬 宋昊 路丛先 田汝宪 宋西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9-1086,共8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2,MEN2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确诊...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2,MEN2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确诊为MEN2型MTC的病例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5~69岁)及同期随机选取的非MEN2型MTC病例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3~74岁)。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等技术检测CLOCK、BMAL1在MEN2型MTC组织与癌旁组织、非MEN2型MTC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分析淋巴结转移数量与CLOCK、BMAL1表达相关性;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合qPCR和相关性分析挖掘MEN2常见突变基因RET表达与生物钟基因间的表达调控关系;利用地塞米松节律同步化后脂多糖细胞刺激试验验证MEN2细胞节律紊乱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MEN2型MTC病例呈现典型RET基因突变;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发现MEN2型MTC血清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及转移淋巴结数量,均较非MEN2型MT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6、2.53、2.26,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在MEN2型MTC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内阴性表达,且表达水平高于非MEN2型MTC;qPCR结果显示,在MEN2型MTC癌组织中CLOCK基因表达量高于非MEN2型MT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和2.86,P值均<0.05);BMAL1基因表达量高于非MEN2型MT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和2.35,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EN2型MTC患者CLOCK、BMAL1基因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r=0.65,P<0.001;r=0.52,P=0.005)。PPI网络分析发现RET和CLOCK间存在调控关系,依据qPCR结果做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提示CLOCK基因的表达和RET基因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01)。地塞米松节律同步化后再用脂多糖刺激离体培养的细胞发现同步化12 h时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在MEN2型MTC细胞中的表达(0.47±0.22、2.60±1.4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细胞中的表达(1.70±1.62、8.23±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7;t=3.34,P=0.029)。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与MEN2型MTC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可能是MEN2型MTC新治疗策略开发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 CLOCK BMAL1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
7
作者 宋晓宇 杨玉娟 +2 位作者 姚尧 张宇 宋西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探索临床及基因检测结合的方法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的方法对... 目的通过分析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探索临床及基因检测结合的方法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的方法对ENG、ACVRL1、SMAD4和GDF2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鉴定出致病性基因变异后,对家系中3代11名成员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先证者及其他9名家系成员中存在ACVRL1基因c.715_716delAG突变,引起p.S239C,第239位的半胱氨酸替换了丝氨酸,7例疑诊病例得到确诊,检测到2例无症状患者携带突变位点。结论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确定HHT的病因并分类诊断,便于HH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