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周围屈伸肌力与运动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志成 李雁 张其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93-4399,共7页
背景: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效果良好,但目前重建后患肢肌力仍存在缺失,且运动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目的:观察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为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 背景: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效果良好,但目前重建后患肢肌力仍存在缺失,且运动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目的:观察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为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选择15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肌腱为移植物进行重建,重建后进行康复锻炼。分别在重建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患侧及健侧等速肌力测试,并计算股四头肌肌力对称指数、屈肌肌力/伸肌肌力比值;在重建后第6及12个月进行单脚跳、6 m计时单脚跳、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4项运动功能测试。分析并评估重建后肌力及运动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与结论:(1)150例研究对象中只有118例完成全部测试,32例由于各种原因失访,失访率21.3%;(2)研究结果显示:在3,6,9和12个月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别为对侧的(64.01±4.45)%,(77.97±5.04)%,(84.25±5.14)%,(86.98±5.28)%;腘绳肌肌力分别为对侧的(81.58±3.12)%,(91.06±3.72)%,(96.48±3.87)%,(97.59±3.77)%。经重复测量检验证实,随时间延长,屈、伸肌肌力逐步恢复(F=27.23,P=0.00);(3)对不同时间段肌力恢复情况的分析证实,3-6个月期间肌力恢复最快(P<0.05);重建后12个月时患侧肢体的股四头肌肌力仍显著低于健侧肢体(P<0.05),腘绳肌肌力与健侧无显著差异(P>0.05);(4)重建后3,6,9和12个月时屈肌肌力/伸肌肌力比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肢体(P<0.05);(5)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时单脚跳、6 m计时单脚跳、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等四项运动功能测试均低于健侧肢体的90%;重建后12个月时,患侧单腿跳及6 m计时单腿跳超过健侧肢体的90%,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仍低于健侧肢体的90%;(6)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肢屈、伸肌肌力恢复的最佳时期为3-6个月;重建后12个月时,患者的伸肌肌力、屈伸肌平衡情况和运动能力尚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肌力 等速 自体半腱 股薄肌肌腱 单脚跳测试
下载PDF
经NF-κB通路调节骨桥蛋白表达对骨关节炎滑膜细胞炎症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葛介臣 徐迈 +2 位作者 戴世友 王洪芹 滕学仁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核因子kappa B(NF-κB)通路调节骨桥蛋白(OPN)表达对人膝关节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OA)病人滑膜标本(OA组),以因膝关节内骨折行急症手术、半月板或韧带损伤3d内手术病人滑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核因子kappa B(NF-κB)通路调节骨桥蛋白(OPN)表达对人膝关节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OA)病人滑膜标本(OA组),以因膝关节内骨折行急症手术、半月板或韧带损伤3d内手术病人滑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膝关节滑膜中OPN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外分离培养获取成纤维滑膜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膝关节成纤维滑膜细胞中OPN及NF-κB通路中p65、磷酸化p65(p-p65)、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A组滑膜炎症明显。免疫组化显示,OA组滑膜组织中O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6~16.980,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OA组成纤维滑膜细胞中OPN、p65、p-p65、p-IκBα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16.980,P<0.05);而两组通路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OA滑膜增生与炎症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OP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质 NF-ΚB 滑膜细胞 骨关节炎
下载PDF
不同间隔时间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亚丽 于观潇 +1 位作者 张涛琳 张其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2期5841-5874,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效果,以评估体外冲击波(ESW)治疗KOA的最佳间隔时间,为临床KOA提供实验数据,以期为KOA患者提...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效果,以评估体外冲击波(ESW)治疗KOA的最佳间隔时间,为临床KOA提供实验数据,以期为KOA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住院及骨科门诊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KOA患者共90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0人,三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SWT,完整治疗4次;A组患者每间隔6天使用一次ESWT;B组患者每间隔3天使用一次ESWT;C组患者每间隔1天使用一次ESWT。采用肢体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 FTSST)来分析比较各组KOA患者的疗效。结果:1) 治疗前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首次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组间比较发现A组VAS、WOMAC及FTSST优于B、C组(P 【0.05),C组各指标比B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内比较发现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 【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间隔时间为6天时ESW治疗KOA的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间隔时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局部浸润麻醉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维华 卫红军 +4 位作者 任国清 周健 刘志成 陈松岩 张其亮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8-641,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麻醉(LIA)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CFNB)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行TK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麻醉(LIA)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CFNB)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行TK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LIA,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的CFNB。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 d时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时的人轻肽神经丝蛋白(NEFL)、磷酸化神经丝H(pNF-H)、P物质(PS)、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术前1 d时,2组的VA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NEFL、pNF-H、IL-6、TNF-α、PS、5-H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2组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时(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时,2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1 d(P<0.05),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2组的NEFL、pNF-H均高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2组的IL-6、TNF-α、PS、5-HT均高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A联合CFNB可降低老年TKA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麻醉 局部 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疼痛 认知
下载PDF
直接前方与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的步态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冲 张梅莹 +1 位作者 周健 劳克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大量报道主要集中于两种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用步态分析技术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步态变化的研究较少。...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大量报道主要集中于两种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用步态分析技术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步态变化的研究较少。目的:运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经直接前方与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的步态变化,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单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经直接前方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n=33)、经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n=33)。采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步态变化。研究已通过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结果与结论:(1)术后1个月,直接前方入路组与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跨步长、步速、步频、患侧支撑相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跨步长、步速、步频、患侧支撑相检测结果较术后1个月增加(P<0.05)。(3)术后6个月,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跨步长、步速、步频、患侧支撑相检测结果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跨步长、步速、步频、患侧支撑相检测结果较术后3个月时增加(P<0.05)。(4)术后1,3个月时,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跨步长、步频、步速、患侧支撑相检测结果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两种手术入路都可使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获得明显的步态改善,直接前方入路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早期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步态分析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康复
下载PDF
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巩建宝 丁源 +2 位作者 高超华 乔原 李云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01-303,326,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为(69.90±9.46)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为(69.90±9.46)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组)和对照组(单次股神经阻滞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比对照组同期VA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 d、2 d膝关节活动度比对照组同期膝关节活动度高(P<0.05),但术后3 d、7 d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比单纯单次股神经阻滞更能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对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关节腔周围注射 单次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小切口带线锚钉技术修复急性运动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马秉正 张云峰 +2 位作者 郭传友 盛善桂 左振柏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7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运动损伤所致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收治的51例急性运动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运动损伤所致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收治的51例急性运动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跟腱内侧切口结合Krackow缝合法进行跟腱修补;观察组27例,采用小切口带线锚钉技术结合Krackow缝合法进行跟腱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足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97)。结论小切口带线锚钉技术结合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运动性跟腱断裂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KRACKOW缝合法 跟腱断裂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青年与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潘阳阳 陈纪伟 +2 位作者 封海 徐加振 孟晔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治疗青年及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8月接受OAT治疗的43例(43膝)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40岁23例...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治疗青年及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8月接受OAT治疗的43例(43膝)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40岁23例(青年组)、40~60岁20例(中年组)。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0,P=0.001);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以及软骨损伤侧别、部位、面积、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MRI检查观察术后供区及受区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3.6年。两组术后2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前及术后2年时,青年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中年组(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RI复查示两组受区、供区修复良好。结论根据患者软骨质地、厚度、弹性及损伤面积,关节镜下OAT可用于治疗中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关节镜 软骨修复 青年 中年
原文传递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 Ⅱ、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 被引量:12
9
作者 姬广伟 马磊 +1 位作者 滕学仁 戴世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40-1844,共5页
[目的]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开放性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7年5月共36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3例;年龄28~45岁,平均(40.13±... [目的]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开放性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7年5月共36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3例;年龄28~45岁,平均(40.13±3.94)岁;根据开放性损伤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15例,ⅢA型14例,ⅢB型7例;根据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型16例,Ⅳ型8例。予以开放性跟骨伤口清创,并经过伤口复位跟骨后,于胫骨下端安装Ilizarov支架全环,VSD贴敷伤口,必要时行伤口自体表皮皮肤移植。采用AOFAS评分和影像测量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其中19例患者皮肤切口及针道切口轻度红肿,经换药后伤口愈合。17例伤口因创面较大待创口肉芽组织充填后进行自体表皮皮肤移植,移植皮肤都得到存活。患者住院期间VSD负压引流时间15~35 d,平均更换(3.28±0.88)次。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8±3.67)个月。AOFAS评分由术后3个月时(72.75±7.7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9. 19±9.06)分。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0例,良18例,一般7例,差1例,优良率为77.78%。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 d、术后6个月时跟骨影像测量参数,包括跟骨长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6个月之间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VSD技术 开放性跟骨骨折
原文传递
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阳阳 陈纪伟 +1 位作者 封海 孟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定,撕裂的外侧副韧带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6(12~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内外翻应力时肘关节均保持稳定,屈伸活动范围均可达到15°~130°,旋转活动度平均14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平均89(75~100)分,其优8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固定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已经获得相对稳定,无需作内侧切口修复内侧副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肘关节脱位 桡骨头骨折 尺骨冠状突骨折 无头挤压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