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象”的家族相似经验谈胡塞尔现象学的意义边界
1
作者 曲立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4,共8页
胡塞尔赋予“现象”概念以独特的含义——意识体验。如果不将它的“显像”经验局限于胡塞尔,那么在西方哲学史背景下作为“现象”的现象经验就极其丰富。鉴于“现象”的多元经验关联到“视觉”感知和类比,在跨文化语境下借助汉字“象”... 胡塞尔赋予“现象”概念以独特的含义——意识体验。如果不将它的“显像”经验局限于胡塞尔,那么在西方哲学史背景下作为“现象”的现象经验就极其丰富。鉴于“现象”的多元经验关联到“视觉”感知和类比,在跨文化语境下借助汉字“象”所呈现出的古老经验——“相似”“征候”和“视觉”之间的共属关联,就有可能将现象学的“现象经验”引向我们的切身处,进而对现象学的界限经验进行批判性考察,并期待一种崭新而又古老的“现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表象 无蔽
下载PDF
休谟伦理学的美德伦理之思
2
作者 赵永刚 《伦理学术》 2019年第2期100-119,共20页
当代西方伦理学领域基于休谟伦理学的美德伦理思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休谟美德思想的观点来发展和建构美德伦理学。安斯库姆等人受到休谟道德心理学的启发,对现代道德哲学进行批评,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斯洛特... 当代西方伦理学领域基于休谟伦理学的美德伦理思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休谟美德思想的观点来发展和建构美德伦理学。安斯库姆等人受到休谟道德心理学的启发,对现代道德哲学进行批评,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斯洛特为代表的美德伦理学家则基于休谟的道德心理学构建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斯洛特引入休谟的移情概念来解释关怀概念,以关怀作为伦理规范性来源,并将之贯彻到美德和正义领域,形成一个融贯的美德伦理学体系。二是对休谟伦理学进行美德伦理学解读。杰奎琳·泰勒和克里斯汀·斯望顿等人认为休谟伦理学是美德伦理学。但基于"以美德为中心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并不主张有德之人是美德知识的来源;基于正当与美德关系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是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并存的伦理系统。因此,把休谟伦理学视为美德伦理学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规范伦理学都不恰当。休谟伦理学对于美德伦理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其道德心理学和基于伦理实践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经验论伦理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伦理学 美德伦理 道德心理学 伦理实践 经验论
原文传递
从“含义意向”到“境域趋向”——浅谈“含义意向”的边界经验
3
作者 曲立伟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年第2期133-152,共20页
1众所周知,"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拱顶之石。这一概念来自他的老师布伦塔诺,其基本内涵是"意识总是对于某种东西的意识"^(①)。但是胡塞尔和布伦塔诺在意向性的规定上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在胡塞尔这里意识所... 1众所周知,"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拱顶之石。这一概念来自他的老师布伦塔诺,其基本内涵是"意识总是对于某种东西的意识"^(①)。但是胡塞尔和布伦塔诺在意向性的规定上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在胡塞尔这里意识所指向的对象是"意向的内在之物"(intentionale Immanenz),而布伦塔诺那里意识的对象是"实项的内在之物"(reelle Immanenz),前者并不是纯粹内在的,而是一种实项的超越之物(reelle Transzendenz),即"事情本身本原被给予"。这一规定是胡塞尔现象学走出近代认识论的"自我中心困境"的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 客体化行为 形式指引 意向性理论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