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红丽 张雪菲 +2 位作者 彭慧 黄倩倩 张月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青岛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冠状动脉斑块CT值,实时荧...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青岛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冠状动脉斑块CT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静脉血循环miR-29a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根据miR-29a中位数(miR-29a=1.13)将患者分为高miR-29a组及低miR-29a组,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外周静脉血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表达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高miR-29a组的ESM-1、ET-1、NO、TNF-α均高于低miR-29a组(P<0.05);斑块不稳定患者miR-29a水平高于斑块稳定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iR-29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软斑块患者miR-29a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9a与ET-1、TNF-α及ESM-1呈正相关(r=0.471、0.605和0.328,P=0.000、0.041和0.000),与NO呈负相关(r=-0.291,P=0.034)。结论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具有相关性,miR-29a表达越高,血管内皮损伤可能越严重,斑块不稳定性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microRNA-29a 血管内皮损伤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暖 夏娜 +1 位作者 胡心荷 李林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微粒、NIHSS及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微粒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NIHSS评分及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OR=2.204(95%CI:1.547,3.128)]、NIHSS评分[OR=1.784(95%CI:1.295,2.436)]及mRS评分[OR=1.133(95%CI:1.057,1.206)]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2,0.906),敏感性为0.89(95%CI:0.71,0.95),特异性为0.77(95%CI:0.63,0.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无不良事件生存时间短于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结论血小板微粒是潜在的判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也是该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血小板微粒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明伟 彭慧 冷晓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2660-2664,共5页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青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青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行常规疗法联合IFX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D-1、PD-L1、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LI)评分、治疗后症状(红斑、浸润、皮损面积、鳞屑、瘙痒)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为(217.67±16.25)ng/L、(282.58±23.49)ng/L、(25.76±5.53)ng/L、(7.48±2.32)ng/mL、(8.73±1.92)分、(5.11±1.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09±19.45)ng/L、(305.69±26.85)ng/L、(31.97±8.47)ng/L、(11.54±2.79)ng/mL、(13.03±2.25)分、(8.76±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还可改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促进症状消退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英夫利西单抗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