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任翠萍 王璐 徐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S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对照组在病情稳定3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进行早...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对照组在病情稳定3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Barther指数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损伤的康复情况,并促使患者能早日康复出院,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 中医治疗 重度颅脑外伤 神经康复
下载PDF
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一 刘贤秀 韩莎莎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6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究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he... 目的:探究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heikh评定量表评分及患者下肢和躯干肌肉耐力的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heikh得分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和躯干肌肉耐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结合综合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控制训练 综合康复 脑卒中偏瘫治疗
下载PDF
简易徒手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凤艳 马聪 +1 位作者 胡日光 孙婷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1期73-75,79,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徒手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社区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简易... 目的探讨简易徒手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社区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简易徒手康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上、下肢功能评级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同对照组17.02%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简易徒手康复技术治疗,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徒手康复技术 肢体功能
下载PDF
趣味性作业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贤秀 姜艳平 任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9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趣味性作业疗法对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趣味性作业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Fug... 目的探讨趣味性作业疗法对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趣味性作业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提高(P<0.01),且试验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趣味性作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功能障碍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云霞 王佩佩 +1 位作者 曹春燕 吕少萍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研究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在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VCIND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 目的研究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在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VCIND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分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后认知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康复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认知量表各项评分均提高(P<0.05),且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方面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训练可以更好地促进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 评定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光霞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79±0.47)分、(3.35±0.53)分、(75.4±8.1)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68±0.43)分、(1.89±0.38)分、(46.1±5.6)分(P<0.05);干预后,对照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18±0.39)分、(2.80±0.45)分、(61.5±7.2)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67±0.50)分、(1.88±0.42)分、(46.5±6.0)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肢体肌力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渐进式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康复
下载PDF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冷海霞 李晓梅 黄蕾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3期16-17,64,共3页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很高,针对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治疗的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越早开始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注重患者的心理康...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很高,针对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治疗的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越早开始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注重患者的心理康复等手段,均有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提高中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康复时机 中西医结合 心理干预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邹玉环 魏晓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6期85-85,97,共2页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瘫痪、失语、口眼歪斜等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瘫痪、失语、口眼歪斜等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两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翟凤艳 王婧 王洋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下肢功能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runnstrom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 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跖屈的康复治疗
10
作者 王洋 魏英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1期80-80,共1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跖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综合理论指导与临床工作实践。结果:脑卒中患者经本方法治疗后踝内翻、跖屈明显改善。结论:本方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跖屈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 踝内翻 踝跖屈 康复
下载PDF
扁蒴藤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林晓燕 方丽鑫 +1 位作者 黄丽霞 杨杰书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PT)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CAO组,扁蒴藤素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PT)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CAO组,扁蒴藤素低、中、高剂量组(PT-L组、PT-M组、PT-H组),PT-H+cGAS/STING通路激活剂组(PT-H+DMXAA组),采用Zea-Longa评分对大鼠进行神经性行为评分;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的认知能力;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并计算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中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6)和白介素(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iNOS)、小胶质细胞M2型标记物(Arg-1)、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IL-6、IL-1β水平及iNOS、cGAS、STING表达显著升高,Arg-1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PT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IL-6、IL-1β水平及iNOS、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rg-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PT-H组比较,PT-H+DMXAA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IL-6、IL-1β水平及iNOS、cGAS、STING表达显著升高,Arg-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扁蒴藤素可以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蒴藤素 缺血性脑卒中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认知功能 神经炎症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前后血清Pannexin1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
作者 梁鎏明 高雨薇 +1 位作者 杜奉荣 王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泛连接蛋白(Pannexin1)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Pannexin1水平,分析患者血...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泛连接蛋白(Pannexin1)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Pannexin1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Pannexin1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再通后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低于再通前(P<0.05);再通前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Pannexin1水平均低于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P<0.05);轻度脑梗死组均低于重度脑梗死组(P<0.05);预后良好组均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血管再通后各组组内Pannexin1水平均低于血管再通前(均P<0.05)。血清Pannexin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 s=0.649、0.61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nnexin1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较正常受试者偏高,且血清Pannexin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对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血管/生理学 连接蛋白/血液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帅 刘志华 +2 位作者 王琳 张海娜 李铁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脑卒中 肩痛
下载PDF
弹性悬带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大君 刘志华 +1 位作者 张洪翠 李铁山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6期434-439,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弹力悬带矫形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被纳入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弹力悬带矫形器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 目的评价新型弹力悬带矫形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被纳入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弹力悬带矫形器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带弹力悬带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由同一个治疗师对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能量消耗指数(physical consume index,PCI)及包括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频、步长、足偏角、步基宽在内的步态时空参数进行评测,并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弹力悬带矫形器的作用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步基宽、PCI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2组FMA和足偏角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298,0.0225,0.025),步基宽、PC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D01,0.026);2组步频、FMA和足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步基宽、PCI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2组足偏角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及FMA平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42、0.015,0.024,0.024,0.038),步基宽、PC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2组足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弹力带矫形器可以纠正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提高步行速度,降低能量消耗,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长袜 压力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步行辅助器 步行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1 位作者 苏天慧 张春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193,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入r TMS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侧刺...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入r TMS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侧刺激组给予M1区100%运动阈值(MT)的r TMS,健侧刺激组给予M1区70%MT的r TMS。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并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ermotion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FMA评分、BI及MEP潜伏期、CMCT均改善(P<0.05),r 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低频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恢复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少萍 王佩佩 +2 位作者 梅红 慕莹 管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结合肌电图变化提出早期诊断PNS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查体15例,PNS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图及F波测定;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测定。同时进...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结合肌电图变化提出早期诊断PNS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查体15例,PNS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图及F波测定;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测定。同时进行胸部CT、PET-CT等辅助检查进行肿瘤筛查,以期对副肿瘤综合征早期诊断。结果 1PNS组患者发病年龄45~71岁[平均(59.1±11.1)岁]。其中肺癌为原发肿瘤约占50%,且大部分PNS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在肿瘤之前2~26个月出现。2PNS组与对照组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传导速度减慢,两组比较P〈0.05。3远端刺激时两组比较: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等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波幅减低或消失(P〈0.05)。4刺激腕部时,病例组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5RNES结果:15例检测远端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其中有7例(46.67%)呈低频递减、高频递增现象;6影像学相关检査提示,PET和肿瘤相关抗体检查在PNS的早期诊断中可以提供依据。结论1PNS患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癌是临床上与PNS关系最密切的原发肿瘤类型。2PNS患者受检神经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有受损,但感觉神经受损明显重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重于上肢神经。3RNES是一种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测方法。4PET等相关检查在PNS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电图 PET/CT检查
下载PDF
产后哺乳期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英梅 王婧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84-284,292,共2页
产后哺乳期妇女并发急性阑尾炎在临床时有发生,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且对喂养婴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一经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因具有切口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全身反应小... 产后哺乳期妇女并发急性阑尾炎在临床时有发生,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且对喂养婴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一经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因具有切口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全身反应小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并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但产后哺乳期是特殊时期,因此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为22例产后哺乳期合并阑尾炎患者成功施行LA,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产后期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姜艳平 张瑞莲 朱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结合作业疗法(OT)治疗后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47例,按Brunnstrom分期量表分为3期组(12例)、4期组(15例)、5期组(20例),进行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结合作业疗法(OT)治疗后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47例,按Brunnstrom分期量表分为3期组(12例)、4期组(15例)、5期组(20例),进行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0 d随访时对受影响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及30 d后随访发现MAS评分和WMFT评分明显下降(P<0.01),FMA评分明显提高(P<0.01),4期组最明显。同时发现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患者较未改善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更明显。结论:卒中后伴有上肢偏瘫的患者经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后可明显改善受损上肢的偏瘫和运动功能,其中Brunnstrom偏瘫分期为4期的患者受益最明显。且改善受损上肢的痉挛症状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作业疗法 卒中 偏瘫 痉挛
下载PDF
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情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娟 陈翠青 王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7期344-344,共1页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强细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强细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实践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4 位作者 王佩佩 吕少萍 刘云霞 曹春燕 刘志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及针灸、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及针灸、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升高,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缩短,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基础药物、康复理疗及针灸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